分享

心悸怔忡失眠验案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5-18

患者丁**,男,59岁。2015年4月2日初诊。患者诉心悸半年,病起于半年前父母相继离世,心情悲伤并劳累后出现心悸怔忡,胸骨后疼痛,情绪易波动,失眠多梦,易醒,夜间惊醒2-3次。口干口苦口黏,纳差,乏力,自汗,手脚凉、手抖,苔薄腻质暗,脉细数。心电图大致正常。焦虑抑郁筛查自评量表提示中度焦虑。辨为心阳受损,营卫失和,气滞痰凝,郁而化热,选桂枝甘草汤、半夏秫米汤、栀子豉汤合柴芩温胆汤加减出入:

桂枝8g炙甘草10g赤芍15g法半夏30g

薏米60g栀子15g淡豆豉30g柴胡10g

黄芩15g青皮12g陈皮12g茯苓30g

胆星10g远志8g浙贝15g枳实12g

竹茹15g珍珠母30g夜交藤30g

7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5年4月9日复诊,诉心悸怔忡明显减轻,自汗减,胸痛亦减,睡眠仍差,夜间惊醒2-3次,舌暗,苔白腻,脉细数。上方加琥珀面1.5g(冲服)、灵磁石60g七剂水煎服,并嘱患者放松情绪,避免过度紧张。

一月后随访,患者续服上方一月,心悸怔忡症状基本消失,胸闷自汗口干苦等症状亦除。纳食增,睡眠改善,不再有夜间惊醒。

按:

患者症状以心悸怔忡为主,既往身体无大恙,但形体瘦弱,脏腑气血不足;心思细密,遇事往往过于思虑,“忧思伤脾”,心脾两虚体质。其病起于短期内父母相继离世,过度悲伤,加之操劳丧事,则心脾二脏虚损更甚。脾虚生湿生痰,痰浊阻于中焦,则脘闷纳差,阻于上焦郁久化热,则胸闷心悸,口干口黏,痰浊扰动心神,则更加剧心悸、失眠。故予桂枝甘草汤、半夏秫米汤、栀子豉汤、柴芩温胆汤合方加减。

甘草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并脉证治法第65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原为太阳病发汗过度损伤心阳而设。汗为心之液,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因而过汗则伤心阳。心中阳气受损则心无所主,而见心下悸动,喜得按捺,故叉手冒心,以安定心悸之苦。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本案汗出日久,汗为心之液,患者心悸、肢冷、手颤,多为心阳受损之象。

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一篇,是内经十三方之一,书中指出,失眠原因为阳气盛,卫阳不得入于营阴而“不得眠”。半夏采于夏秋交接之际,有调和阴阳功效。《本草纲目》谓半夏能除“目不得瞑”,取半夏引阳入阴,使阴阳调和。现代药理学实验亦证实,半夏有中枢神经镇静的作用。《本草》中对秫米的记述:“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夏汤中用之,取其利而益阴气而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本案例中,以薏米代秫米,二药合用,共同起到通利中焦、调和阴阳、引阳入阴、安神助眠之功效。

栀子豉汤出于伤寒论太阳病和阳明病篇中,分别见于第76、77、78、221、228条,为太阳病汗吐下后表邪入里,郁于心胸化热,以及阳明经表证热郁上脘,主证见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饥不能食等。现代常用来治疗外感热病气分轻症以及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见以上诸症者。方中以栀子清热除烦,淡豆豉清宣郁热,和胃降气。共奏清宣郁热、和胃除烦之功,以除患者虚劳虚烦、心中懊憹之症。

另结合患者情志所伤,忧思过度,致气滞痰凝化热,故以柴芩温胆汤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加珍珠母、琥珀、灵磁石安神定志,夜交藤养心安神。诸方药合用,既从健脾、养心、舒肝、调和脏腑阴阳角度以治本,又从化痰利湿、清热除烦、重镇潜镇以治标,攻补兼施、标本共治,辅以情绪疏导,缓解精神压力,患者得以较快的缓解症状。

史老师批语:

此案第一主诉是心悸怔忡,焦虑抑郁筛查量表提示中度焦虑状态,治之以和阴阳、调营卫、祛痰热为主治,还应联系“心主神明”理论进一步探讨。

(贺琳总结)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