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景源教授在线讲述应用经方辨治失眠

 新用户5616Y0eR 2022-05-17 发布于辽宁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古籍记载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主要表现为持续性( 多为 3 周以上) 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可见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后再难入睡,甚 至彻夜不眠等睡眠障碍。顽固性失眠临床多反复不愈,迁延日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刘景 源教授辨治不寐,临证常分营卫不和、心肾不交、肝郁气滞、痰浊扰心四型,刘师根据病证合理选方 用药,临床常获良效。文章归纳总结了刘师论治不寐的临床经验,以资临床借鉴。

图片

调和营卫,燮理阴阳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生理条件下人之阴阳盛衰应随 自然界的阴阳转化而变化,人的寤寐由环形无端的营卫二气 所司,《伤寒论》第 53、54 条分述了因卫外不固、卫气不和致 使营卫不和的自汗出症,指出治当调和营卫,宜桂枝汤发汗 则愈。针对营卫不和的失眠病证,刘师认为其症虽与自汗出 相异,但其机却相类,故刘师常活用桂枝汤,外燮营卫,内调 气血,使卫气能入于阴,阴阳正常交合而人能入睡。若心悸 加龙骨、牡蛎镇静安神; 动辄汗出,心烦者,加附子扶阳固表、 白薇清热除烦,成“二加龙骨牡蛎汤”,陈修园谓“此方探造 化阴阳之妙,用之得法,效如桴鼓”。此外,刘师还常合用半夏秫米汤燮理阴阳。半夏秫米汤 即《灵枢》所载之半夏汤,专为治不寐而设。现代医家都认 为其主治痰湿内阻,胃气不和之失眠,大大地局限了半夏秫 米汤的临床运用。刘师援引《灵枢·邪客》: “此所谓决渎壅 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

”指出半夏秫米汤实能使“阴 阳已通,其卧立至”。半夏性温味辛能通阳,降逆而通泄卫 气; 秫米性味甘凉,李时珍谓其“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 夏汤( 即半夏秫米汤) 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 利则阳不盛矣” 。“流水千里以外,扬之万遍”者,取其源 远流长,能荡涤邪秽,疏通下达,用其煎药可调和阴阳。半 夏、秫米( 刘师常以薏苡仁代之) 合用,具有沟通阴阳,和利 营卫之功,故以其与桂枝汤合用为治疗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之失眠的基本方剂。

图片

图片

泻南补北,交通心肾

心肾不交是失眠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伤寒论》第 303 条言: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 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阿胶汤是后世用来治疗 心肾不交之失眠的常用经典方剂,陈修园歌诀曰: “四两黄 连三两胶,二枚鸡子取黄敲,一芩二芍心烦治,更治难眠睫不 交。”方中清心火之黄连用到四两,以泻火为主,直折心火, 以治心烦,故吴鞠通谓: “邪少虚多者,不可服之( 指黄连阿 胶汤) 。”刘师认为该方滋肾阴之力不足,且苦寒太过、恐伤 及脾胃,故常减少黄连用量,加肉桂、百合、生地黄; 合用栀子 豉汤,以栀子、淡豆豉助黄连清心除烦,百合清热养阴,生地 黄助阿胶滋肾水,肉桂益火之源,开腠理,致津液。如此加 减,药味简而不繁,却融栀子豉汤、百合地黄汤、交泰丸于一 体,旨在使肾水上奉于心,君火下交于肾,水火既济,阴平阳 秘,则失眠自愈。

图片
图片

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肝郁脾虚也是失眠患者比较常见的证型之一,此类患者 往往因工作压力大或生活琐事,肝气郁结,甚至郁而化火,上 扰心神,症见失眠,重则彻夜难眠,心烦,急躁易怒,口苦,脉 弦而数,舌质红等。《伤寒论》318 条言: “少阴病,四逆, 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 散主之。”对于此条原文,历代医家认识不一,近年来多认为 其病机是气机不畅,阳气郁滞。刘师认为,本方为疏肝柔肝, 调和肝脾之组方,后世的柴胡舒肝散、逍遥散等依此方加减 化裁而成。

故常选用四逆散、丹栀逍遥散为主方,疏肝解郁、 调和肝脾; 酌情加用绿萼梅、代代花、玫瑰花、白梅花、白菊花 等花类药以调畅病人情志; 又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对 兼见消化道症状( 如食欲不振、胃胀、呃逆、吐酸等) 者,选用 焦三仙、制 酸 五 味 ( 乌 贼 骨、煅 瓦 楞、浙 贝 母、黄 连、吴 茱 萸) 等。临床所见,病情常错综复杂,并非一方一证所能及。刘 师多年临床经验发现经方叠用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如兼 见沉默寡言、精神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舌红、苔少津者, 可合用百合地黄汤; 症见小腿痉挛拘急疼痛者,可合用芍药 甘草汤。若心神不安,则加龙骨、牡蛎、茯神镇心安神。若头 疼者,酌加天麻、钩藤以平肝潜阳。刘师还提出要多读书,从 古人那里汲取营养,借鉴一些成熟经验,提高临床水平。如 《冷庐医话》引《医学秘旨》云: “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 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 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夏枯草,辛、苦,微寒, 气秉纯阳,补肝血,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半夏配伍夏枯 草,辛开苦降,寒热平调,调气而沟通阴阳,刘师认为,夏枯草 辛寒散肝火之结,夏枯草得至阳而长,半夏得阴而生,二药相 伍,养阴和阳,均治不寐,加薏苡仁助半夏除痰和胃,胃和则 心神安。珍珠母平肝潜阳定惊,且有清肝火、滋肝阴之功,无 疑是对半夏秫米汤的进一步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祛痰化浊,降逆和胃

刘师治疗失眠,十分重视化痰和胃。若痰湿内蕴,郁而 化火,或素有痰湿,郁怒后不寐者,常以温胆汤加味治疗。湿 浊困阻于内,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交则入睡困难。湿邪、痰 浊郁久化热,湿热阻滞于手少阳三焦经则心烦,口渴不欲饮, 痰火扰于足少阳胆经则惊悸不安; 痰湿日久,气血不通则生 瘀滞,痰、湿、瘀合并为患。故《景岳全书·不寐》曰: “痰火 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此 类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的“三高”患者以及代谢综合征 患者,其人常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内生痰湿; 或脾胃素 弱,运化不及,聚湿生痰。

“温胆汤”源于姚僧垣《集验方》,《外台秘要》载“出第 五卷中”,此方中无茯苓而重用生姜,言“治大病后,虚烦不 得寐,此胆寒故也”。《备急千金要方》载本方,用药相同,惟 枳实用量加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依据《备急千金要方》又加茯苓、大枣。此后方书均沿用此方,刘师所用之“温胆 汤”亦是此方。全方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和胃清胆之功。若患者头晕、头重如裹的症状明显常加天麻、钩藤; 对血压偏 高的患者加川牛膝、茺蔚子、益母草; 血脂偏高,有冠心病史 者加佩兰、荷叶、山楂、牡丹皮等。

除温胆汤外,刘师还常用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健脾和 胃治疗失眠,《素问·逆调论》言“胃不和则卧不安”。曾诊 治一老妪,失眠反复发作,屡治不愈,日见严重,竟至彻夜不 眠,胃脘满闷,泛泛欲呕,便溏不爽,刘师认为欲使安眠,先要 和胃,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甘补,加枳实行气导滞,食欲恢 复,睡眠显著改善。此案启示若失眠患者伴随胃肠症状,要 重视治疗胃肠病,解决了胃肠病,失眠的难题或可迎刃而解。

图片

本文转自经方大师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