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那些年》梁晨
今天的主人公是诗圣眼中的当世武功第一人、诗仙口中超越卫青和白起的唐代名将哥舒翰——一个初入职场就有勇气冒死抗命的人,却在人生最后一场战役前无力死谏,最终结束了职业生涯,甚至因此丢了性命。 哥舒翰是西突厥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家境富裕,文武双全,但因为喜欢喝酒赌博,一直没什么大出息。直到40岁时,父亲去世,他按照汉家礼节在长安客居3年。然而在此期间,一直养尊处优的哥舒翰却被长安尉所轻视,备受打击的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于是到河西(今甘肃武威)节度使王倕帐下从军。 公元742年,王倕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门源),之后就把这里交给哥舒翰经营,哥舒翰治军有方,号令严明,三军无不为之震服,他也从这里真正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四年后,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很快发现了哥舒翰这个人才,对他十分欣赏,提升他为衙将,后来又被任命为左卫郎将。一次吐蕃军来犯,敌人分成三路从山上俯冲而下,哥舒翰持半段枪迎着吐蕃军的兵锋攻打,他的勇猛为他赢来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为他赢来了盛名。公元747年,哥舒翰被提拔为右武卫将军。 —1— 冒死抗命救上级 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公元747年7月,他派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攻打吐蕃据守的石堡城(今青海湟源西南)。但王忠嗣认为性价比太低,攻下石堡城,会死伤数万将士,因此拒绝出战。李隆基很不高兴,派将军董延光出战,果然未能攻克。 事后,董延光以配合不利为由将责任都推到王忠嗣身上;宰相李林甫也落井下石,诬陷他参与谋逆太子之位。李隆基大怒,严加审讯王忠嗣。作为王忠嗣的爱将,哥舒翰准备前去营救。有人劝他多拿些金帛疏通关系,哥舒翰坦言,“如果正道尚存,王公一定不会冤死。如其正道将丧,带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于是只带随身行李启程。 得知王忠嗣被判死刑后,哥舒翰抓住一次晋见李隆基的机会,竭力陈述王忠嗣的冤情,甚至请求用自己的官职爵位,来赎王忠嗣的死罪。 李隆基很不耐烦,站起来就走。 结果李隆基走到哪儿,哥舒翰就一路磕头跟到哪儿,边磕边哭。李隆基最终同意保全王忠嗣,贬他为汉阳郡郡长。要知道,李隆基曾因同样的原因毫不犹豫地杀了3个儿子、1个女婿,能如此对待自己抚养过的王忠嗣,已非常难得。经过这件事,朝廷上下都称赞哥舒翰,认为他有勇有义。 —2— 冒险接命攻石堡 然而,当自己变成主角时,说不的勇气可能就烟消云散了…… 王忠嗣曾说石堡城不好打,唐军也多次试图夺城却都以失败告终。但王忠嗣被贬后,没人再敢忤逆李隆基开疆拓土的心愿。公元749年,势在必得的李隆基将10万多士兵统归哥舒翰指挥,以倾国之力下令进攻石堡城。 哥舒翰没有像他的老领导王忠嗣一样拒绝出战,而是全力以赴。不过这场仗打得十分艰难,吐蕃人据险而守,唐军猛攻数日,仍不能得手。焦急万分的哥舒翰不惜一切代价,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死伤数万人之后,终于如期攻下了石堡城。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切都正如王忠嗣的预料。 啃掉硬骨头后,唐玄宗十分高兴,不仅让哥舒翰升职至特进、鸿胪员外卿,还让他的儿子做五品官,并大加赏赐。此后,哥舒翰在边关屡立战功,因为他的存在,唐军在河西、陇右的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公元753年,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进封凉国公,食实封三百户,不久,进封西平郡王。次年,再拜为太子太保,加实封三百户,兼任御史大夫。 —3— 痛哭出征终战败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很快就占领了黄河以北的许多郡县。李隆基令当时在家养病的哥舒翰领军20万赴潼关拒敌。虽然哥舒翰以身体原因极力推辞,但最后还是接受了皇命,并守住了潼关。 随后,叛军在多地都被唐军打败,逼得安禄山腹背受敌,一度打算放弃洛阳;叛军主力对潼关在半年内发起的数次进攻也都劳而无功,西进长安的目标变得十分渺茫。哥舒翰对当时形势看得十分清楚,数次上疏李隆基,认为安禄山虽占据了河北广大地区,但手下尽是蕃将胡人,所到之地烧杀抢掠,百姓决不会归顺于他。如果唐军坚守潼关,叛军久攻不下,一定会军心涣散、众叛亲离,到时趁势出击,大局可定。 但当时,各地唐军频频传来捷报,李隆基充满必胜的信心。再加上杨国忠在一旁煽风点火,他被冲昏了头脑,听不进哥舒翰的话,反而严词苛责;并要求唐军兵出潼关,与叛军决战。当时李隆基派出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的使者“项背相望”,给哥舒翰造成极大的压力。公元756年,哥舒翰“恸哭出关”。 不过,这一战就没有攻石堡城那么幸运了。唐军最终大败,20万大军,仅8千人生还。哥舒翰遭到平生未有的失败,他常胜将军的声名因此付诸东流。也难怪曾夸赞他是当世武功第一人的杜甫在《潼关吏》中感慨:“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 失败后,哥舒翰收拾残兵败将,重新守住关口,想继续与叛军周旋,却被手下捆绑送给安禄山,成为俘虏。哥舒翰被俘给了大唐巨大的打击。一年后,安禄山和他都先后被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所杀。 10年前初入职场就敢冒死抗命救上级、此前从未打过败仗的哥舒翰应该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最终竟死得如此窝囊。 —4— 你什么时候丢了说不的勇气? 哥舒翰也曾经是勇气爆棚的人,否则他也不敢在皇帝面前冒死为他人求情。只不过十年的职场历练给他套上成功光环的时候,也在一点一点的消弭他的勇气。 曾经的他年轻气盛,后来的他老成持重;曾经的他职场新人,无知无畏,后来的他职场老炮,瞻前顾后;曾经的他秉持公心,后来的他挟私利己;曾经的他颇得圣心,后来的他揣度圣意;曾经的他什么都没有或者什么都可以不要,后来的他什么都有了并且什么都不能不要。曾经的他就像一个饱满的气球,后来布满针眼儿,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撒气,等到气儿撒完了,轻轻的掉下来不过是早晚的事。 当然,职场中的你我也许和哥舒翰一样,勇气的消弭有很多无奈,甚至是不可抗力。不过也正因如此,那些在时间和环境的双重加持下,依然执着并智慧的保有几分勇气的人才更让人心生敬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