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湘西“黑脑壳”,后成志愿军一等功臣,60年代上山成野人?

 与春天同行 2018-05-19


1950年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他们被称为“黑脑壳”。

所谓“黑脑壳”是湖南方言说法,如今指代“跑黑车”,当年更多说的是湘西土匪。新中国成立后,湘西土匪没了生存的土壤,有些人回乡务农,顽固者被剿灭,还有些人经过改造成为解放军战士。

当年的“黑脑壳”们可不简单,枪法准、能吃苦、且战斗力彪悍,因此加以改造后,各个都是军中翘楚。据统计,1950年赴朝参战的志愿军中,就有近万人曾在湘西落草为寇。

金珍彪便是其中之一。

朝鲜战争爆发后,金珍彪被安排进入47军141师423团尖刀3连,担任机枪手。

金珍彪随47军进入朝鲜后,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强悍的战斗力让原本还对其另眼相看的人,无不拍手称快。他入朝3年时间,屡立战功,特别是老秃山战斗,一战成名,单人毙敌165人,成为志愿军毙敌最多的战士。

老秃山,位于朝鲜驿谷川南,是通往汉城(首尔)的军事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而这个所谓的老秃山,正是此次战役后得名的,原本青山密林,被打成了秃子,可见战况之惨烈。

从1952年6月起,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就在此展开拉锯战,双方你来我往,高地5次易手,最后被“联合国军”据占。

1953年3月,47军423团集结重兵,欲重新夺回老秃山,又一场大战即将上演。

“兄弟,这次看来又是场恶战了,咱们可说好了,如果我战死了,你可得替我收尸啊。”

金珍彪对着一旁的宋德清如是说到。宋德清和金珍彪一样,也曾是湘西土匪出身,电影《英雄儿女》中部分情节出处,就来自于宋德清的事迹。

423团集结完毕,正等待总攻命令。此时的老秃山,驻守的“联合国军”有美第7师20个排,一个坦克连,另有一支哥伦比亚营加强连。敌军在老秃山构筑了195个明暗堡,以及完备的工事,形成密集的火力网,号称是铜墙铁壁,飞鸟不入。

总攻令发出,志愿军如猛虎一般扑向敌军阵地,金珍彪担任的是突击连机枪手,冒着敌人的炮火与子弹,冲在最前头,连克敌军17个暗堡,占领一处无名高地。

最先冲上无名高地的金珍彪趴在战壕中,感觉腿部刺痛的厉害,卷起裤腿才发现,刚刚的冲锋,腿部被3颗子弹击中,鲜血直流。简单包扎后,金珍彪环顾四周,发现突击连很多人都倒在了刚刚的冲锋中。

来不及多想,一支美军冲了上来,企图夺回无名高地。金珍彪拿起机枪,对着美军就是一轮射击,当场击毙10余名美军,其余人落荒而逃。眼看夺回阵地无望,美军开始用燃烧弹向阵地倾泻,一时间,无名高地成为火海,金珍彪的全身多处都被烧成重伤,昏死过去。夜晚,被战友们抬下山紧急治疗,捡回了一条命。

老秃山之战,金珍彪一个人就歼敌165人,成为志愿军歼敌最多的战士。此后,金珍彪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等功臣”荣誉称号。

朝鲜战争结束后,金珍彪随志愿军回国,受到英雄般的待遇,成为他人生中最骄傲的一次。

回国后,金珍彪被分配到广西某部任连长,之后又调任桂林步校任军事教官。就此,金珍彪完成了身份蜕变,由一名“黑脑壳”土匪变身志愿军一等功臣,解放军优秀教官。

不过,他的命运没多久之后也改变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剿匪雷厉风行,因此当年湘西土匪除了接受改造的外,很多顽固者在最后放手一搏,残害了许多乡里,让大家非常痛恨,因此名声很差。虽然之后很多人参军,上了朝鲜战场也立了功,但回到家乡后依旧没能洗去人们心中的疙瘩。

金珍彪也被老家的人旧事重提,还被写了匿名信。到了60年代,金珍彪被撤销一切待遇,只能回乡。但故乡已物是人非,也容不下他了。与其被人闲话,干脆投身山林,金珍彪又重新逃上了山,不过这次不是当土匪,而是“隐居”。“隐居”期间,金珍彪住岩穴、睡茅草房、吃野菜、捉毒蛇充饥,俨然成了一个野人。

70年代末,金珍彪的野人生活才算得以结束,回归正常,也被恢复了名誉。如今的金珍彪,已是年过90的老人,过着平淡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