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府逐瘀汤治疗劳累后小腹疼痛

 美好明天中医馆 2018-05-19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8-5-19 10:03 编辑
引用: 典型的四逆散人是:棱角脸、冰棍手,紧张腹。此案中患者虽体态丰满,不符合四逆散体质,但她此时的精神状态、腹证符合四逆散方证。黄师将“方证”具体化到“方-病-人”,我的理解即是把“证”分解为“人”和“病”两大方面。临床处方时,需要对于“人”和“病”进行综合考虑,根据症情的轻重缓急可对于“人”和“病”有所偏重甚至取舍。此案即是对于“病”的偏重。患者虽不是典型的四逆散人,但此时情急之下,用此四逆散加味之血府逐瘀汤对“病”用方,果然取得捷效,这与慢性病的长期、安全用药须偏重于“人”这一点是不同的。这是“方-病-人”思维的两个不同侧面。各首经方对于“人”和“病”本来也是有所偏重,故而临证选方时也不必太拘泥“方-病-人”的完全对应。既恪守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这正是临证的艺术、经方的魅力。

  老师分析到位,学习了。

  我感觉“体质”和“疾病”有这样的关系:

  由“遗传基因、长期生活方式、长期生活环境”所形成的一个人“阴阳气血和痰湿瘀毒”的“长期的、稳定的、轻微的偏颇状态”,可归于“体质”范畴,失衡更严重、更持久一些就是“慢性病、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病”。
  由“基因突变、短期生活方式、短期生活环境”所导致的一个人“阴阳气血和痰湿瘀毒”的“暂时的、速变的、显著的偏颇状态”,可归于“疾病”范畴,失衡更严重、更快速一些就是“急性病、危急重症、突发性疾病”。

  “疾病”主要由“突发近因”所致,可以在短期内治愈,宜用重剂,汤者荡也,力挽狂澜;“体质”主要由“持续首因”所致,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药宜轻缓,丸散膏丹,水滴石穿。
  具有某种“体质”的人,对造成这种体质的病机所能引发的一类疾病有较大的易感性。
  急则治其病,主要辨刻证,随证而治之;缓则调其体,主要观体质,因体而用药。

  经方中的“汤剂”主要用于“急性病”,如[大承气汤];“散剂”主要用于“亚急性病”,如[五苓散];“丸剂”主要用于“慢性病”,如[大黄蛰虫丸]。
  《伤寒》不用“黄芪”,《金匮》罕见“四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