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话题 | 瑞幸指控星巴克垄断 是碰瓷还是绝地反击?

 阳光每天都是新的 2018-05-19

  近日,新零售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发布致星巴克的信,指责星巴克采取不正常手段排挤打压竞争对手,限制和妨碍市场竞争,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瑞幸咖啡表示将就此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同时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提起投诉。星巴克回应称,中国咖啡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自己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欢迎有序竞争。

  依据这封公开信,瑞幸咖啡指责星巴克垄断,主要有两方面的依据。第一,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第二,星巴克对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瑞幸咖啡称,已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将要停止供货的通知。

  瑞幸咖啡的创始人钱治亚曾直言:“超越星巴克,确实是我们这个团队创业的目标”,这一次更是直接将战事升级,引发了不少争议。

  媒体怎么评

  邓海建发表在红网上的《奋斗多少年,才能和星巴克一起卖咖啡》一文中指出,瑞幸咖啡对星巴克的指控,不过是“同行相见分外眼红”的现实版本。

  “在一个竞合的时代,所谓‘友好竞争’,大概从来只是公关词汇。竞争就是残酷的、手段就是极致的,唯有法律和规矩,能将这些云谲波诡的竞争纳入‘方圆’之内。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的爱恨情仇,其实不过是‘同行相见分外眼红’的现实版本。”

  “瑞幸作为‘小学弟’,想要在成熟的业态布局中分一杯羹,抛开品质与服务的竞争不说,方方面面确实容易遭遇各色壁垒。市场自古如此,不独一杯咖啡。不过,在法治市场理念之下,瑞幸的高调声明,大概也提示了一个现实问题:双创如火如荼,秉持公平竞争的底线原则,对热血满怀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靠能力和素养挤进固化的市场,恐怕不只是产品和服务那么简单。”

  对于瑞幸咖啡指控星巴克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一事,喻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强令商家“二选一”?星巴克会不会有事》一文中表示,瑞幸想要获得反垄断执法机构和司法机关的支持,并不容易。

  “如果星巴克让物业和供货商‘二选一’之事能够得到认定,那么,对这种行为的定性和处理,就可以参照对某些电商平台强令‘二选一’行为的定性和处理。然而,如果真要照此定性和处理,就可能要陷入尴尬之中。近几年,有电商多次向监管部门举报少数大型电商平台强令商家‘二选一’,要求对此进行反垄断调查执法,工商部门也多次发文,明令电商平台“不得限制、排斥促销者参与其他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在认定企业行为是否属于垄断时,对《反垄断法》的相关条款作出比较‘宽松’的理解,比如认为,电商平台要求商家‘二选一’并非一定是垄断,只有符合‘没有正当理由而进行排他性交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严格条件,才能认定为垄断。按照这样的理解和标准,要认定电商平台强令二选一’属于垄断,门槛和成本都很高,所以至今,此类行为并没有被认定为垄断。”

  吴一物发表在红网上的《行业巨头对新生儿应有包容气度》一文中认为,在市场竞争中,星巴克这样的大品牌更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新生咖啡品牌,以实现共赢。

  “我们知道,真正的行业巨头,不是一家把全天下的生意都做完,而应该是在自己实现盈利的同时,使整个行业都实现整体向前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行业内的新生儿,更应有包容气度,不要惧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应该将他们作为自己保持危机感,不断创新的源源动力。”

  “越来越多差异化定位的咖啡品牌出现,能弥补星巴克等大品牌此前市场覆盖的盲区,也能在更大范围内培育咖啡消费习惯,在各品牌共同拓展市场的过程中,实现共赢绝非痴人说梦。”

  编辑有话说

  瑞幸咖啡此次对星巴克的指控,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

  据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星巴克2016年和2017年在中国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份额,是57.5%和58.6%;在连锁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中,其份额更是高达78.8%和80.7%;门店数量占连锁咖啡馆总数的58.6%和61%。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星巴克,在中国咖啡服务市场中的地位,确实不容小觑。

  星巴克一家独大,初创品牌或多或少有委屈。瑞幸咖啡表示,有证据表明,星巴克在进驻高端商务写字楼,与店主签订“店铺租约”时,严辞约定排他性。

  不过,虽然瑞幸咖啡举报、起诉星巴克涉嫌垄断已被执法机构和司法机关受理,但结局并不十分明朗。根据中国现行的法律,反垄断法第14条是价格垄断,事实不支撑;供应商独家供货,需要一大堆证据去证明,难度非常大。瑞幸此次的指控,实则难以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认定星巴克属于垄断。

  因此,又有不少人开始质疑瑞幸咖啡此举的初衷。事实上,这家仅仅成立7个月的咖啡创业公司早就引起了行业注意。

  为了快速开店,瑞幸给的房租比别人高很多,招聘咖啡师成本也高,有报道称其不惜花三倍价格从星巴克挖人才;为打响品牌,不惜重金找来汤唯、张震当代言人;为快速获取用户,密集在各大媒体上投放广告,推出“首杯免费”、“买5赠5”等营销策略。在过去几个月的试运营期间,瑞幸咖啡已在全国13个城市开设500多家门店。

  但为此,瑞幸咖啡在前期投资了10亿人民币,而且公司也“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

  到这一次,在没有正式投诉前就大肆进行宣传,就让不少网友认为瑞幸咖啡此举有过度营销和作秀的嫌疑,更有网友称其为“碰瓷式营销”。

  不论瑞幸咖啡的初衷如何,回到事件本身,这一次瑞幸对星巴克的起诉,或许能为反垄断法修订和强化反垄断法执法提供注解。

  不过,瑞幸咖啡要想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最终恐怕还是要回归产品本身。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年均咖啡消费不到10杯,而发达国家可达200-400杯。《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则显示,中国咖啡消费量每年增长幅度在15%至20%。这说明了中国的咖啡市场还充满着潜力,能够创造足够多的机会。

  咖啡之所以让人着迷,是因为它能带给人们非常纯粹的现实体验,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代表着一种城市文化和白领文化。星巴克在中国打下的基础,对瑞幸咖啡既是一种竞争,或许也是一种启发。专注于自身品牌与文化创建,为市场和消费者创造应有的价值才是王道。

  本期编辑:杨丽琴

腾讯新闻-出品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