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见最好的别人

 四明码头 2018-05-19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亦舟



01


战国时期,六国广纳天下贤才,其中齐宣王尤爱招贤纳士号召天下人推荐有才干、品德好的人。


淳于髡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有一天,淳于髡在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人。


齐宣王对此感到非常讶异,他觉得人才是难能可贵的,淳于髡却一下子举荐了这么多人才,不由地怀疑他们的可靠性。


淳于髡却对齐宣王说:


“大王您听我说,同类的鸟,它们总是栖息、聚集在一起;同类的野兽,它们也总是行走、生活在一起。


如果我们到低洼潮湿的地方去寻找柴胡、桔梗这些植物,别说是短短的几天,就是几辈子也不会找到一棵;但是如果到山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用车去装了。万物都是以同类相聚的。


我淳于髡向来与贤士为伍,我的朋友个个都是德性高尚、才智非凡的人,大王您找我寻求贤士,这就像在河里舀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样,轻而易得,取之不竭,


您怎么能嫌我一天之内给您举荐的贤士太多了呢?我周围的贤士多得很,岂止这7个人!今后,我还要继续向大王推荐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趣味相投的人自然相处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聚在一起。



02


常听人感概自己为何遇不到好人和好环境,其实,怨天尤人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自己做得够好么?


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要从根本上提升自己,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没有朋友同行的时候,就去修炼自身德行,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很多朋友与你同行。


靠人情所维系的“友情'一触即破,用厚德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


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称人也称己。


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中有德,是善良。


一个人的涵养来自大度,来自宽容;一个人的修为,是懂得包容,懂得尊重。


做个温暖的人,用加法的方式去爱人,用减法的方式去怨恨,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用除法的方式去烦恼,会发现全世界都在向你微笑!


目中有人,才会有路可走;心中有爱,方能有所作为。


我们一点一滴积累的德行,终有一天会全部回报给我们,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03


《易经》中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遇到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前提条件是我们应该与人为善。


当我们用一个手指在指点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三个手指正指向我们自己。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的时候,首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的时候,首先弄脏的也是自己的手。


付出真诚,就会得到相应的信任;献出爱心,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反之,带着猜忌、怀疑甚至戒备之心与人相处,就难免得到别人的猜忌与怀疑。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见最好的别人。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