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早的银钱——秦代《半两》银钱

 国民一员 2018-05-20

银钱之祖  方孔之宗

中国最早的银钱——秦代《半两》银钱

中国最早的银钱——秦代《半两》银钱


    两钱,最早铸于战国中晚期,战国半两为大篆,字体较狭长,笔划随意性较大,版式众多。其形态不规则,彼此之间千差万别,很少看到完全一致的钱形,穿较小,不规整,钱体较厚重;到秦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实行币制统一,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后至汉代续铸半两,过半两钱延续有三个时期,即战国半两、秦半两、汉半两。其中,战国半两实则为秦地所铸,无非秦统一六国以后,将自己的铸币形制推广到统一后的全国而已,是故,秦半两便久负盛名,以至稍知币史之人,看到半两,即先联想到秦。

    本品,察铸工形制和钱文特征,乃秦制半两。包浆厚重,钱体老态龙钟,到代毫无疑问。就目前所知史考和实物出现与否来看,秦代半两钱之前,未见有银质钱记载和实物出现。因此,半两银质钱可谓中国最早的银钱。有书曰,中国最早的银钱为“白金三品”(白金三品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发行的银锡合金货币。所谓白金三品是指:圆形龙币,又名白选、白馔,圆形而有龙纹,重八两,值三千;方形马币,方形而有马纹,重六两,值五百;椭形龟币,肉圆好方,币形像龟,以龟甲为币文,重四两,值三百。)此说其实并不准确。从目前可见到之半两银质钱,虽然也应该有汉代银半两,然通过形制辨识,实则以银铸钱,当始于更早之秦代。

    关于秦代银钱,见关汉亨“沧海遗珠:银质大型半两钱的辨析”一文,其针对马定祥所藏之66毫米特大型银半两及其形制特征,进行了考释,得出结论这枚特大银半两乃为秦铸之权钱或纪念币。因此,秦代除以黄金作为上币,铜钱作为下币并流用外,以银铸一些纪念性的或者赏赐性的钱,可能性很大。今观此枚银半两,其径虽然只有折三大小,重量亦不太重,然,其作为较小型赏赐银钱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在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中国金银古钱币》一书中,载有二十余品各种大小规制和版式的秦代半两银钱图照,更可证明秦代银半两之铸史。故而,秦代银半两称中国最早之银钱,当之无愧矣。

    作为非流用钱之半两银钱史铸不丰,历史悠长,至今遗存较少。有见新浪博友“超集宝贝”展出一枚银质半两,直径35毫米,重达17克余。然,时至今日,我们则较难再检索得到银半两钱公见展示,此也可侧面说明银质半两钱之存世状况。尽管我们很难有依据去断定秦代半两遗存只有多少多少枚,然,其存世量稀少则是可以如是认为的。今展此半两银钱,并配小文简要述之,诸位可鉴可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