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達芬奇vs冷軍?

 ljf2623 2018-05-20

冷军的超写实,和达芬奇是同一个层次吗”,初看到这个话题,哈哈一笑,全不当真,但是,这个话题竟愈推愈热,天天在首页出现,其中外行朋友也就罢了,不少专业人士美院学生的意见,倒真是让我跌了眼镜。

再有野心,估计冷军见了也只好闹个大红脸,估计也没想到会有与一代巨擘、百世宗师相提并论的一天。

我相信冷军是景仰达芬奇的,他的产量不大,蒙娜丽莎的影子却出现了好几次,致敬的意味很重,较劲之心未必敢起。

作为外星人,达芬奇花费在绘画上的精力不多,但如果在文艺复兴精选十件作品,最起码,不得不,两件是跑不了的,而且是人类文化史上瑰宝级别的。不少朋友认为,达芬奇太有名,要等个几百年后,冷军才能与其并肩,也就是说,现在还比不了,要熬。但我要说:这仍然是妄想

因为这些朋友意识里,还有另一种意思,这种意思不少人也直白地讲出来了:冷军的写实能力,即技术,已经远远超越了达芬奇——怎么可能不超越?时代进步了,科技昌明了,技术肯定是越来越纯熟……当然,这些有修养朋友也没忘来一番谦虚:冷军之所以碾压达芬奇,是因为今天的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些朋友却忘记了一个常识:艺术不一定是按照达尔文的行军路线来的文化不是科技,它不一定进化,还经常衰退甚至湮灭。很简单啊!李白杜甫的肩膀上不是人山人海了么?

许多持反对意见的朋友提出了关公战秦琼,但也说不透为什么关公不能战秦琼。我这就来解拆一下。

要主张,先了解,太多人不懂油画了。油画的门道太多,国内的美院不怎么教,其实也教不了,“正儿八经”的油画从凡代克兄弟以降,无数大师的代代积累,已经是一个庞大巍峨的体系,门道太多,这里说它不完,用最简单的办法比喻一下就是:刷棺材(糟糕,许多年轻朋友没见过棺材),一遍干透再刷一遍,在单色底稿上每层掺进不同的颜色,使色彩出现一种悬浮、透叠、交错的效果,透明晶亮。这种技法从坦培拉画法蜕变而来,底稿要画得硬朗,然后通过透明、半透明的罩染使它变柔和,直至形体丰满、色调柔美、肌理繁富,这种技法在达芬奇这里成熟,再由后世伦勃朗、德拉克罗瓦、安格尔、委拉斯贵支们完善到极致。它考量的不是往清晰里抠的能力,反而是往模糊里做文章的修养。油画工具可以画得非常写实,但写实从来不是唯一标准也不是最高标准,古典油画跟中国的古诗一样,是有范式的,有姿态的。一个皇帝可以是一个出色的木匠,但你不能以木匠手艺来考量皇帝的能力。

在古典画家们眼里,油画二字是有特定含义的,如今的超写实画,和印象派、立体派、抽象派一样,都是在“用油画颜料画画”而已。那么油画的概念有没有衍生延展呢?有,因为近代颜料制造技术的改进,除了梵高这一拨,还有萨金特那种,列宾、苏里科夫那种,直接挥写,像照片泡在显影液中那样,铺大块颜色,由模糊到清晰,对了,冷军现在也画了不少这种画,下面还会提到。

超写实和传统油画有什么不同?

刚才说了刷棺材,如果再比喻一下,超写实那就是铺瓷砖——不考虑层次,一片一片地慢慢扩展开去,每一片都几乎是一次完成,从局部到局部,打格子,放幻灯,用喷枪,无所不用其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克洛斯,虽然写实艺术在西方已经逐渐边缘化,但巨大的人像还是给观众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因为尺寸巨大,你会沉浸在这种冲击中而不会滑落到“乱真”那里去。同克洛斯差不多同时的超写实雕塑家杜安汉森,直接就在真人身上翻模,但就是太“乱真”了,反而被十七世纪就存在的蜡像所消解。一直到了最近的穆克才走出这个困局,而穆克,肯定有受克洛斯的启发,可怕的细节(无限度地逼近真实)结合巨大尺寸(刻意与真实的隔离),使他成为当今超现实艺术的巅峰。

回到冷军,我对几年前的冷军是非常非常佩服的,佩服他什么?一个画家应有的沉静心性,凭着这份心性,他把二三才情发挥到了十,到了极致——这是对人。

对作品呢?终于有人填补了中国写实画的一个空白,而已。有人已经说了,达芬奇在生,也要向冷军叫声服字,这话有理,但美国达人秀上的评委会对一个连翻一百个侧空翻的选手起立叫好极尽赞美,但何尝会有地位不保之虞,或起拜师学艺之念的?

层面不同,各走各路,没有交汇,艺术从来不是擂台或体育竞技。

“冷军超越了照相机”,就影纹(或像素)而言,超越了哪个牌子的照相机?cannon5d2?Sonya7m3?还是一亿像素的哈苏h6d-100c?哪个机子拍不出来你告诉我。

“除了逼真,冷军是有自己的审美和追求的,所以他的画和照片就是不一样,就是有艺术性”,你的意思是,摄影作为艺术的一种,摄影界只是一堆会行走的器材?

冷军自己说:“我跟他们完全不一样,我是讲视觉感受的,强调感觉,讲色彩,讲趣味,讲审美,讲绘画性的。”

而事实上,视觉感受、色彩、趣味、审美甚至绘画性这些,照相机全部能做到。

冷军真的是如许多人以为那样,或者像几年后如今的他所说,是裸眼看、徒手画的吗?

他当然是要用照片的,而且还是团队提供的专业摄影师傅:

采访者的描述是: “他能在一平方厘米的画面上通过各种媒介可以反复画1天,调用各种手段如:吹风机、高倍放大镜、反光片,投影、实物写生时对应的高清晰照片、电脑显示器、实物、还有冷军自制的特殊油画工具、特殊油画底子、特定的画室环境光线等等,能够一天9个小时,连续4个月完成一幅作品”。

但是他说:“我都是画实物的,绝对不画照片”。

问题来了,《小芳》、《小姜》这些都是耗上千小时的慢工细活,可以说是模特肯配合,画家肯掏钱,那么:

以上这些东西是如何保鲜、让大师从容写生上千小时的?

冷军躲躲闪闪地答:“画桃子的时候桃子烂的很快,但是我就想方设法减缓它腐败的速度。”

吓!掌握着这么牛的保鲜技术,一张画才卖六千万,还画得那么苦,做画家还真是太委屈了喲。

我强调一点:用照片,用幻灯机,用数码技术,用喷枪以及一切可以在当代能拿的到的材料、工具和千奇百怪的技术,来实现创意(有的话),本来就不是一件羞耻之事,在国外,这种心结早就解开了,大大方方手里一摞照片,哪里用得着遮遮掩掩呢?

撒谎,圆谎,不就是在维护那个“裸眼看,徒手画,超越照相机”的低层次人设么?因为这个人设正是瞄准着当下的中国观众和藏家的低审美状态。令人难过的是,当下不少美术院校的学生、甚至业内同行也处于低审美状态,他们的野心很小,奋斗目标无非是成为成功学教科书里的下一个案例。

如果冷军放下画笔,只停止在摄影阶段,或加一点后期图像处理,能不能达到同样的视觉效果呢?答案是,当然。

不过那样的照片就泯然众人了。

这种细密画法国外有不少技法手册,理论上,从第一笔开始,或者更早一点,从按下快门开始,作品的结果已经确定了,其过程的冒险成分,比一个象牙师傅开料雕出四十层牙球的风险小多了,而且这个结果,理论上可以由冷军,也可以由冷兵、冷警,甚至是日后的升级版机器人来完成,越必然,艺术家的个人烙印就越接近消弭,最后把自我给弄没了。

當然,理论上如此,操作起来自然是另有许多门道,如同象牙雕师傅的手工,花好多年还不一定学得到。

OK,手工便几乎是冷军唯一的价值,值大概一千万美元。

而最近一次拍卖记录,世界顶尖的超写实大牛让.穆克的巨型作品只拍出了两百多万,他本人已经很满意。

冷军精巧无比的手绘功夫的确是令人赞叹的,他的出现,属于应运而生,应市场大潮而生。早期《五角星》时期,他是有历史使命感和现实批判态度的,但很快他就放弃了这种立场,走向了另一端,四个字:炫目,悦目。

而中国的艺术市场从诞生至今,一直是面目可疑的,收藏的目的也是奇奇怪怪,这里不详谈。西方的画廊或艺术经纪(有口碑那些),很多同时提供art consulting的服务,鉴定和投资数据及意见那些,在藏家看来,7这种专业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最起码的一点,是不会花钱买垃圾闹笑话。而中国的“藏家”们,大多是很相信自己的判断的,听不到专业意见,也不想听专业意见。问题他们的审美层次,也就是到达浅层的感官而止,也就是唱歌要高音、画画要逼真那种,哇塞!神乎其技!于是,只要懂得迎合,赚钱不难。

不止一次,我们看到这些到处流传的冷军“裸眼看、徒手画、超越照相机”的“证据”:

对的,这确实是写生画,这几年,有意无意地,冷军都纠集画友,在他的工作室举办这种写生活动:

但是,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种写生画,是无法画成你们所佩服的那种超写实的,这是完全不同的技法构成,一下笔就决定了是另一种结果,那能不能一路细化下去最终变成超写实?不行,再加一万小时也不行

这一种油画技法我们非常熟悉,是美院师生常作的油画速写,美国的萨金特,俄国的谢洛夫们都有大量这样的练手之作,马奈和德加也大概这样作画。坦白说,冷军的“这一种画”,并不出色。

他在四川大学举办了讲座兼现场写生,师生们都兴奋坏了,挤破头来见证大师神技:

结果,花了七小时画出来的是这样的:

冷军的超写实画很贵,却是透支了生命的辛苦钱,我一点不觉得坑(反正掏钱的不会是我),但如果这种写生画,而且是比较平庸的写生画也往天价上靠,那么就不厚道了。

我得到的消息是,他用“这一种画”的技法画出来的一幅竹子,最近拍了一千七百万。

这也不是我掏的钱,他出名之后哪怕有人掏一个亿买他一张用过的手纸也与我无关,但,含糊其词,掩饰真相,以X充X,就不是一种良好的职业操守了。

另外,这几年冷军的态度也膨胀起来了:“我现在觉得中国的油画家比他们(西方)强得多。当然,从油画的艺术高度来说,确实是西方好。但那只是指印象派以后,在这之前的,我认为欧洲的画家大多是工匠,在作坊里做事情,他们画画就是拿订单,让学徒打个稿,然后补一补,直到客户满意为止。这个跟自己的艺术表现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有谁能像中国画那样表现抒情的感觉?中国的文人山水花鸟,是谁订的?没有订单吧。都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区别太大了。如果到外面(欧洲)看看就知道了,不管是大画还是小画(印象派之前的),总是看着看着就不完美。因为他们都是拿“订单”画画的,反正是别人的订单,对付完就行了,缺乏才情。其实,在中国继承西方绘画(写实)最正宗的,是“大芬村”。无论是从从业者的身份、作画的方式还是经营的模式,画画的趣味几乎一样。什么叫古典主义?就是好看,优雅,美!真正上升到艺术是从现实主义开始,像库尔贝等,后来有了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慢慢西方艺术开始受东方文化影响。接触到了书法、写意水墨,他们才开始出现抒发自己情感的作品。”

骄虚、加信口开河,对艺术史无知得令人吃惊。

以前那个专注、安静的冷军呢?

事实上,如今的中国主流艺术批评界已不再关注冷军,西方美术界也不可能关注到这样的画家。

但冷军似乎有吆喝叫卖声就够了,他的背后已经有了一个经营团队,用心于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宣传,以及市场推广,冷军以往的超写实,固然纍起了市场制高点,也透支了身体,视力也不行了,产量也实在不能满足需求了,小幅快手油画?还不够!于是,他开始了水墨老虎和虾……

或者,是团队、市场等外部因素使画家有时很无奈,但这样,画家快乐么?(此句非语病)

冷军的超写实,和达芬奇是同一层次吗?

不是有“为什么印度人总是给人一种很逗比的感觉”这类话题吗?那些可恶的洋鬼子肯定也少不了这类嘲讽我天朝子民的恶趣,万一咱们这个话题给剪贴扩散了出去,还真是一件以头撞墻的尬事。

注:图片来自网络各公共媒体,侵权即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