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U盾还在用么?常州多家银行U盾迎来“改造季”

 昵称45897877 2018-05-20

近年来,通过手机银行、第三方平台为主的移动支付方式迅速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的时代,曾经的主流支付方式——传统网银U盾似乎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淡去……记者从我市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银行都在改造升级传统U盾,U盾“去实物化”成当下银行业的一种趋势。

传统U盾操作烦琐惹用户不满

U盾,是银行提供的数字证书的简称,储存了用户的信息,是以PC端为主的电子银行渠道中公认的安全认证工具,是用户网银转账时必须用到的工具。以前,使用网银时,要在电脑上插入U盾,先安装安全证书。而证书的安装如果不顺利的话,可能要多次下载,有时候着急转账,也只能干瞪眼。

对此,市民杨女士深有感触。她多年来一直使用网银U盾转账,U盾的安全证书到期后,便到银行网点更新,下载安全证书到自己的电脑上却一直无法使用。“在银行柜台已经下载了安全证书了,但我拿回家根据步骤操作反复下载,安全证书就是没下载成功。问了银行那边,回复我U盾没问题,可能是电脑问题。小额转账我还能用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什么的,但我是要转资金到其他银行抢购大额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就因为U盾的问题,没买上。”

除了安全证书与电脑的适配问题外,传统网银U盾的操作步骤也深受诟病。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U盾插入电脑时,要输一次U盾密码,在办理转账时还要输转账密码,最后还要在U盾上按确认键,程序很烦琐。“如果我用支付宝转账,输入转账金额、密码就可以转账了,有的手机银行要求输入验证码也很快。”

多家银行改造升级U盾

传统U盾携带不便、操作相对烦琐等问题常引起用户不满,再加上近年来移动金融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将金融业务转到了手机上,网银及U盾的使用率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不少银行开始通过对传统U盾改造升级,在保持高等级的安全防护下,提升客户使用体验。

你的U盾还在用么?常州多家银行U盾迎来改造季

记者从江苏银行了解到,该行近日实现新型移动数字安全认证证书“手机盾”部署,将U盾的安全功能放在了手机芯片上,让客户无需U盾就能在手机银行上安全、轻松转账。据介绍,该行手机盾在安全级别上相当于有物理介质的U-key,相比之下,在证书领取、交易安全校验等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便捷性优势,能够在大大提升客户交易体验的同时,加强账户安全认证等级,满足客户移动端大额资金交易需求。此外,手机盾还将与江苏银行原有的实时反欺诈、设备指纹等安全体系结合,进一步在大额资金强认证、强授权场景创新等方面探索完善。

无独有偶。南京银行近期也与华为合作推出“手机盾”,实现基于手机安全芯片的移动端证书应用,具有安全性高、使用便捷的特点,在华为手机厂商提供的TEE运行环境和SE 安全域中完成证书签名和验签等操作,在兼顾客户便捷性体验的前提下,达到“所见即所签”的效果。客户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和符合条件的手机去任意网点即可申请。不过,记者发现,目前“手机盾”技术仅支持华为部分主流手机机型,未来将拓展其他主流安卓手机。

事实上,在对U盾的改造尝试中,工行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14年,工行便推出了“通用U盾”,该U盾既可用于电脑,也同时兼容手机端。手机端使用U盾后,手机银行的转账交易限额可从单笔5000元、日累计1万元,提升至单笔100万元、日累计500万元。

去年3月,浦发银行对于“去U盾化”做了较为彻底的尝试,该行与中国移动联手推出了一款名为“手机SIM盾”的产品,将原本安装在U盾里的安全认证数据植入到用户手机“NFC-SIM卡”的安全模块中,用户进行手机银行交易时,通过植入手机SIM卡中的安全密码就可进行,无须插入U盾介质。

不仅个人网银U盾在更新换代,企业网银U盾也不断地往便捷化方向发展。去年10月底,建行就宣布联手华为推出中国首个手机盾移动支付,该技术可应用于新版企业手机银行,手机内置盾支付即手机芯片存储建行安全证书,企业在电子渠道办理转账可以在手机端操作,且手机制单以及复核也无需插入实物U盾。同时,企业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转账业务、代发工资、账户查询、对公预开户、用户管理等操作。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注重安全保障

记者了解到,目前使用网银转账,还是以企业客户为主。这是由于企业资金往来金额较大,有多重密钥保护的网上银行能够给企业提供多一道安全保障。

据介绍,绝大多数企业使用网上银行办理转账,需要U盾保护才能制单,更为复杂的是,大部分公司转账需要执行“双U盾”复核制度,即公司出纳做经办人,财务主管或公司高管做授权,在转账时需要经过两道认证,此举也是为了保护公司财务安全。

对于个人客户来说,便捷性虽是主要考虑要点,但人们最为关注的仍然是安全保障。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移动端的本地安全措施的发展和加强是大势所趋,在外部挑战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必须创新,移动端手机盾和SIM卡盾的技术、物理隔离访问控制等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安全级别,在安全性方面已经实现了其目的。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安全核验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如工行、建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指纹验证、声纹验证、虹膜、静脉认证等多种方式,通过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物信息认证,保证手机银行安全登录,也大大增加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时晓娟 本文来源:中国常州网 责任编辑:时晓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