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年薪的女生告诉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zalmaozheng 2018-05-20

我有一位职场贵人,姑且叫她“Andy”。

我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被她的履历所震慑住了。

之前美国硅谷高级工程师,

回国后,在一家全球顶尖投行做到了合伙人。

电影里总有这样的形象---高级套装、妆容精致的女强人坐在摩天大楼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阅读财报。

(图片来自《欢乐颂》)

我想这样的电影是试图在描述她,不,只是在描述她的下属的下属。

因为她已经站到了职场女性的最尖端了,年薪千万。

PS:八卦一下,《欢乐颂》中的刘涛扮演的安迪只是在投行做事,而本文中的Andy已经做到了顶尖投行的合伙人。从职业地位上来说的话,刘涛扮演的安迪在美国也就是本文Andy的下属.

(《摩根女投行家》海报)

或许你会想到这样的形象,但跟电影不同的是,她是一个很朴素的人。朴素到你觉得她只是一个邻家姐姐。

有一次早上,我们一起开会。她在brief一项工作的时候,透过会议室光亮的玻璃门窗,才发现自己头发蓬松散乱得有点不像话,只能一边咬住发卡,一边迅速地用手梳理了下头发。

生活中的朴素并不影响Andy在这家跨国公司里的权势。

有时候我会半夜收到她的微信布置一些工作内容,我半梦半醒地猜测大概她又在美国总部开会吧。

就是这位把国际机场当作家,时间比金子还宝贵的Andy姐姐,有一次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了一个小故事,让我记忆深刻。

Andy对我说:

上个月我主持部门会议。目标是把年初订下来的任务再翻一番。

当我把这个变动说出来的时候,坐在会议桌上的10多个下属一片哗然。

我决定先安抚大家情绪。

我问下属A的意见,A开始大吐苦水,然后抱怨现在的任务量已经很艰巨了,新的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

接着,下属B也开始阴沉着脸表示反对。然后又有几个同事也跟着附和了起来。

诺大的一个办公室,没有一个人赞同我的意见。

(图片来自《欢乐颂》)

我开始讲道理,说我们这个目标完全是参照我们的竞争对手定的。如果我们不能完成这个目标,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对手无情的打垮。

可是下属们似乎已经达成一致意见,他们只是一个劲地摇头,然后找各种完不成任务的借口。

甚至还有一些人不怀好意等着看我出洋相。

局面即将失控,不但我不能顺利布置下去总部交代的任务,甚至我在团队中的威信也有可能丧失。


怎么办?

我开始沉默,像是在酝酿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

我盯着叫嚣地最凶的A,眼神逐渐变得阴冷、愤怒。

慢慢地,我不再是那个职业、和善的Andy姐姐,办公室里的所有人都逐渐感到我的怒火正在熊熊燃烧起来!

“啪!”清脆的一声响,我像是控制不了怒火一样恶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

“这个业绩必须完成,完成不了,整个团队都要解散!如果你们现在连这个决心都没有,还不如提前回家,不要耽误彼此的时间!”愤怒让我的整个声调都提高了八度!

A瞬间就不吭声了。他被我怒气冲天的状态吓到了!他可能觉得我在那一瞬间已经失去了理智,已经完全被愤怒控制住了!仿佛随时都要冲过去掐住他的喉咙,然后再把他从30层楼扔到窗户外面去!

回忆到这里,Andy神秘冲我一笑,一字一顿地说道:

其实我一点也没生气!在那个场合下,我只是意识到,我需要使用愤怒这种武器罢了!

在装作发怒的同时,我的内心其实是很平静的。仅仅是出于工作需要而已。

正是因为我不是真的愤怒,所以我能收放自如。在打压了A的嚣张气焰后,又比较温婉地鼓励了一些当时并没有起哄的同事。瞬间整个局面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控制之中。

但是,

情绪在小部份人手里是种武器,

而绝大多数人只是情绪的奴隶。

Andy姐姐继续说道:“裸辞的人,大多是情绪的奴隶。”

曾经有个小姑娘向我请教要不要裸辞。理由是工作特别不开心(完全以情绪感受作为辞职与否的依据。)在我的追问下,小女孩表示公司加班太多,太辛苦。而自己的家境不错,希望工作和生活能更平衡些。

我后来告诉她:

首先现在这家公司正是因为业务发展迅速才导致加班,她因此成长很快,年轻人可以在关键时刻拼一下;

其次就算想换一份轻松点的工作,也应该骑驴找马,不能裸辞。否则失业的时间越长,求职过程中就越会处于被动地位――HR会觉得你有问题,你也容易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而降低自己对于下一份工作的要求,听从自己的内心,并不意味着完全凭情绪做主。

用理性审视一下情绪,分析一下利害得失。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Andy姐讲了一个超级简单却实用的方法,帮助大家从情绪的奴隶变成情绪的主人!先举个例子——

有一个胖姑娘去食堂打饭,食堂的大妈给她多打了一勺饭。结果胖姑娘对大妈破口大骂:你有毛病啊?!

如果这个姑娘懂得“觉察”的方法,就不会做出这么失礼的举动了。

(“觉察”的过程)

第一步, 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例如正在骂人!

第二步, 发现自己行为是由什么情绪挑逗起来的。例如骂人是因为自己生气了。

第三步,分析这种情绪是因为什么观点产生的。例如生气是因为自己觉得大妈在歧视自己胖。

第四步,找到与自己观点相对应的事实: 事实就是大妈多打了一勺饭。

第五步, 想一想这个观点和事实一定划等号么?不一定!观点是主观的,事实是客观的。

最后,问一问事实还有什么其他解释?也许只是因为大妈觉得姑娘可爱,又或者大妈走神了,又或者大妈儿子今天给她买新衣了,所以她看谁都顺眼。

一旦意识到事实不等同观点,那么情绪自然就消解了。

也就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大咖的想法和着眼点,果然跟我们有很多的不同。

昨天,我们邀请了世界500强公司高管分享职业规划的误区与经验。听完后,我自己收获很大,特别是关于什么样的人升职快的问题,老师的发现是我自己没有留意的,她说:

不管是技术路线还是管理路线,升职快的往往特别善于参与各种讨论,哪怕是和他没直接关系的,甚至还会主动加入工作以外的各种群。而相反的,也有很多人抱着“只要做好自己手里的工作就行”的念头,这样的人就比较难有更多机会。

记得一个创业者跟我说过她的故事,她创业前在单位里就是尽可能多的做事情,跟不同岗位的人沟通、讨论,后来整个流程都非常熟练了,又因为一个特别的机会选择了创业,她说:前边的积累后期都用的上。

当然,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提问和讨论也有很多收获,特别希望分享给你,大家戳链接听完以后可以在直播间留言,也可以在这跟我讨论,一周内限时免费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