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襄藩王墓探究(十六)襄阳境内其他已发现明代墓葬群

 秦岭军事 2018-05-20

尽管襄藩九位(含两位追封襄王)肯定存在墓葬的亲王墓已经探定,但在襄阳历200年有余的襄藩家族,还有为数众多的郡王、振国将军、辅国将军等有封爵的墓葬没有被发现或确定。除此之外,尚有妃、子女、臣下等陪葬墓若干,可见襄阳明王室的墓葬的确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文化资源。以下是一些近年来发现的明代古墓群:

1.                徐家长冲墓群:位于襄城区卧龙镇洪庙村石龙过江自然村一山包南坡,坐北朝南。墓葬封土底径约50米、残高约7米。

2.                泉水垴墓群:位于襄城区卧龙镇隆林村柏树咀自然村西北约500米。分布范围包括相邻的4座山头,其中北部一山因传说前部葬有“王坟” 而名“王坟包”坐北朝南。

3.                胥家冲墓:位于谷城县茨河镇石嘴子村胥家冲的两个山包上,因这里传说有王坟,也被当地俗称王坟冲。现存2座封土堆,一大一小,相距约80米,东西分布,之间有王家沟冲地及长椭圆形堰塘相隔。整体坐北向南,北依山岗,南有姚河支流自西向东流过。大冢位于东侧,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30米,冢子东部为胥家沟冲地。小冢子位于西侧,有盗洞。

4.                高桥墓:位于谷城县茨河镇石嘴子村窑沟山包上,南有姚河支流自西向东流过。其坐北朝南,凿山为陵,底径约200米、高约65米。

5.                古林坪墓:位于南漳县九集镇古林坪村遇事湾东约200米的山岗上,西北与襄庄王墓仅一岭之隔。墓坐北朝南,封土依山而堆,呈半圆形, 底径约50米、高约20米。

6.                井沟墓:位于南漳县九集镇古林坪村井沟自然村东。墓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它由一道宽1米的“U”形石基砖垣从山顶围至坡脚,砖垣早已拆毁不存,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60米。垣内由下至上分为五层阶梯状台面。最前一层为越台,长方形,外沿崩塌,高出沟沿约 6米,东西长约60米、现存最宽处8米;二层高出越台3米,长52米、宽6米,台基处残存数块长1米、宽0.6米、厚0.3米左右的长条形青石,“一”字排列;三、四层台逐步抬高23米,其上建有祭祀建筑,从残留的建筑基础印痕测定,三层台建筑平面为“凸”字形,前部突出部分面阔10米、纵深13米,后部面阔19米、纵深9米;四层台建筑平面近呈方形,面阔14米、纵深13米。顶层台上为墓冢,中部堆筑圆形封土,封土底径12米、残高约3米,顶部已塌陷。

7.                绵羊山墓:位于南漳县九集镇古林坪村绵羊山半腰,坐东朝西,面对王坟洼冲。1964年改土造田时曾将墓室打开,可见石砌墓壁、 券顶,面积 20多平方米,墓冢前原立有2米多高的石碑。石碑前残存长100余米、高4米左右的台基。

分析这七座已发现明代古墓群,其中徐家长冲墓群和泉水垴墓群位于襄城区卧龙镇,前者自成兆域,而后者西距宁乡庄献王墓仅三里、北距襄简王墓四里。可以确定当时隆中山一带也有襄藩家族墓群分布,这两处墓群墓主身份应当较高。再后两座古墓中,胥家冲墓和高桥墓均位于茨河镇石嘴子村,石嘴子村西距宪王墓仅四里,当属宪王墓兆域。末三座明墓皆位于古林坪村,这是襄藩家族墓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应当也是襄藩墓兆域中最大的一块。明襄藩王墓探究(十六)襄阳境内其他已发现明代墓葬群

襄阳境内其他已发现明代墓葬群分布地形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