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表|道不尽的中华神韵

 sangmingji 2018-05-20




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寝等大型建筑物前面的巨大装饰石柱,是典型的传统建筑形式。形象高大、造型独特、装饰繁杂的华表包含了深厚内涵,散发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韵,是中华的象征之一。



结 构


从保存至今的石质华表来看,华表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基座、柱身和柱头。基座借鉴了佛教造像的基座形式,一般做成须弥座,呈八角形,上面布满了龙纹和莲花雕饰。



柱身多雕刻龙凤、云纹等吉祥图案。柱身上方横插一块云板,上面雕满祥云,寓意着华表之高,与天相接。



最顶端的柱头部分,由“承露盘”和“瑞兽”组成。承露盘起源于汉代,据说汉武帝为了长生不老,曾命人在神明台上立一个铜铸仙人,仙人双手举过头顶,托着一个圆形的铜盘,用来承接甘露。发展至后来,承露盘上的仙人就被省去了,只剩下圆盘。


华表上的承露盘上立着一个瑞兽,名叫“犼[hǒu]”。犼的外形似犬,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民间有“一犼可斗三龙二蛟”的说法,将其立于华表之上是为了监督皇帝。其还有另一种说法,犼是龙王的儿子,喜欢守望,柱顶的犼可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历 史 发 展


最初,华表并非石质,而是木质的,一根高大的柱子顶部有两块木板交叉形成十字。据推测,这种木柱可能在尧舜时期就已出现。《占今注·问答解义》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gāo],大路交衢[qú]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秦乃除之,汉始复修焉。今西京谓之交午木。’”


木桩被叫做“谤木”或“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因此其具有意见箱的作用。木桩立在交通要道上,供行人在上面刻写意见。


到了汉朝,谤木演变出了新的功用——道路指示。在邮亭、要道、传舍等地方使用这些木桩,可以清晰明了地为过路人指出方向。此时,木桩被称作“桓木”,因“桓”和“华”读音相近,后来就慢慢演化成了“华表”。还有人认为,立华表也具有方便人们通过日影长度来观测时间的作用。


《清明上河图》局部,桥头两侧立着的四根柱子就是华表,顶端有十字交叉的两块短木,还有一只仙鹤


关于华表的发展形成还有另一种说法。建筑施工前,工匠需立竿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竿必须长期留存,因此改用坚固的石柱。工程完成后,石柱也就成了建筑的附属部分保留下来,成为宫殿、陵寝等重要建筑的标志。石质的华表经能工巧匠的精细雕刻,蟠龙、云卷、瑞兽立刻有了生命力和神韵,华表也成为了不可取代的独一无二的建筑装饰物。




代 表


天安门华表

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以汉白玉雕刻而成,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每根华表高为9.57米,重20000多公斤,称得上是华表之最。



八角形须弥座四面雕刻云龙,外面四周环绕白石雕花栏杆,栏杆四角各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石狮子,头的朝向与石犼相同。


石柱直径为98厘米,层层云朵回环不断,云上盘绕着一条鳞角峥嵘、臂爪劲健的巨龙,给人以玉龙遨游云天之感。石柱顶端横叉着云翅,呈朵状。


承露盘上有一只石犼。位于天安门前的华表,石犼头向宫外,负责注视皇帝外出时的行为,盼望皇帝早日回宫,不要迷恋游山玩水,不要荒废朝政,因此它的名字叫“望帝归”。天安门后的华表,石犼的头则朝向宫内,负责监视皇帝的宫廷生活,提醒帝王不要成天呆在宫内吃喝玩乐,希望他经常出宫探访民情,因此它的名字叫“望帝出”。



燕园华表

燕园里有一对华表,由汉白玉雕成,高约8米,下方的须弥座高为1.24米。华表柱身刻有云彩和姿态各异的蟠龙,是雕刻艺术的精品。



卢沟桥华表

卢沟桥除了石狮子让人印象深刻,立于桥头的石质华表也具有历史价值。卢沟桥桥头两端有四座华表,石柱虽不高,但横贯的云板非常精细,柱顶有莲花座圆盘,盘上雕有石狮子,和桥上的石狮子交相呼应。



从提意见的谤木,到道路指示,再到建筑的艺术装饰物,经历漫长时期,华表才呈现出今天的雄伟姿态。洁白无瑕、笔直挺拔的柱身,栩栩如生的瑞兽,雕琢精细、充满神秘感的腾图,无一不散发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底蕴。难怪会引得无数人停下脚步,久久仰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