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幻术语大起底(上)

 走路先生 2018-05-20

我们在各种科幻小说、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过大堆大堆的高级词汇,“死光”、“地球化改造”、“群体心智”“心灵感应”和“平行宇宙”“星际旅行”,那么这些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从何而来呢?

矩阵(Matrix):是指纵横排列二维数据表格,可以应用在量子力学、几何光学、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电子学等诸多学科。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影史唯一,但《黑客帝国:矩阵革命》的确让这个陌生的科学词汇家宇户晓了。

Matrix一词本意是子宫、母体、孕育生命的地方,在数学名词中,矩阵用来表示统计数据等方面的各种有关联的数据。这个定义很好地解释了Matrix代码制造世界的数学逻辑基础,这一概念最早由19世纪英国数学家凯里首先提出。科幻电影中也许是借用了这个词的本意和数学术语的双重概念,对于没有学习过高等数学的人来说,要解释这个词实在是太复杂了(小编自己也看不懂)。

Andriod(仿生人):拥有似人类外形,有时足以乱真的机器人。

荧幕上最经典的仿生人角色——《银翼杀手》,改编自小说《仿生人能梦见电子羊吗?》

在“robot”一词问世之前很久,人类就已经在幻想机械构成的生物了。钟表匠制作出了各种自动装置――扑腾翅膀的飞鸟,祷告的僧人,还有作势奉茶或是演奏扬琴的人偶。随之自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传奇故事,述说自动机如何完成种种不可思议的成就。

有一则传奇故事,是说13世纪的天主教圣徒艾尔伯图斯·麦格努斯制作了一个机械脑袋,能回答人们的提问。

Beam(传送):依靠专用装置的短距离物质传送。

《星际迷航》的经典台词:“Beam me up”,传我过去。

这个词在1951年《科幻字典》的“物质传输机”条目下,就已经用来指称物质的传送了。范·沃格特的《非A世界》和莫雷·莱因斯特的《最后一艘太空船》都把“beamed”当作动词来形容物质传输机的运作,后一本书中更是充斥着战斗传送、疼痛传送、以及各种各样的传送,但是这两个故事里都没有将“beam”用作动词。

Cryostasis(冰冻休眠):将人冰冻保存,等待漫长的太空旅行或者文明重建完成。

“现代低温学(cryogenics)之父”罗伯特·艾丁格在12岁那年读到了尼尔·琼斯1931年的小说《詹姆森卫星》。小说中,一位教授希望自己死后遗体能够永久保存,于是临终之际,他将自己发射到了寒冷的宇宙之中,后来又被一种先进的外星生物复活。这个冷冻人体、并在未来复活的想法勾起了艾丁格的兴趣。长大之后他听说了让·罗斯丹的低温学研究,然后自己也写了一篇科幻小说《倒数第二张王牌》。

但是直到1965年,“crynonics”一词才用来描述用冰冻保存人体的做法。到1975年,爱丽丝·布兰登·谢尔顿发表了《存在的短暂滋味》,她在其中用前缀“cryo-”创造出了“cryostasis”,专指将人类身体置于休眠之中、以度过漫长太空飞行的做法。

Death Ray(死光):一种致命光束武器。

这可是我国的第一部科幻片,就运用了这样少有人知的术语,老一代观众应该对这部电影不陌生。

1914年,沃顿电影公司和百代发行公司推出了《伊莲历险记》,那是一部14集的系列剧,仿照当时广受欢迎的连续剧《宝林历险记》的样式拍摄。《伊莲》的第九集就叫《死光》,其中有一个名叫勒克鲁瓦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设备,能够将红外线聚集成一束致命的光线,瞄准某人的脑部就能将其杀死,只有混合了石棉的白金盾牌才能抵挡它的威力。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