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凝炼则成痰,痰为百病之源

 清心无常 2018-05-20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精散,上旭于肺,通调水通,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清)吴瑭《温病条辨》。

    湿气凝炼则成痰,痰为百病之源中医里的津液,简单来讲就是人体内的水液。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水液在气的作用下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

 

河流循环往复,这水流的动力就是身体里的阳气,阳气虚,则水流缓。缓慢移动的水湿之气被体温加热、熬炼,慢慢则成痰成饮。痰饮是人体内的滓液在代谢、输布、排泄过程中发生了异常,停留于体内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浓浊者称之为“痰”,清稀者称之为“饮”。正所谓“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所以水、湿、痰、饮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体津液的异化物。                                                                                                                    

 湿气凝聚在体内,导致气血流通不畅,而人体的津液是在气的推动下流淌的,所以经络不,易生痰饮。而痰饮淤积在体内会随着气血的运行流窜到身体各处,就好像被污染了的水,在水流的作用下会污染整个流域。俗话说“百病皆有痰作祟”、“顽痰生怪症”,痰饮的流动心属火,水湿痰饮性寒,与心相克,影响精神心智。上达头面、下至脚足、内到脏腑、外渗肌肤,从而各种各样的病症丛生。比如现代人的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糖、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等疾病,大多与痰湿积聚引起的经络阻塞、气滞血淤脱不开干系。


    百病由痰起,而“怪病乡痰’’,因为痰湿是由水液演变而来,有着重浊黏滞的特性,所以水湿痰饮导致的各种病症,大多反复发作,治疗起来相当困难。更甚者,由于水湿痰饮性寒阴冷,直接与五行中属火主神明的心发生冲突,常常会蒙蔽心窍、扰乱神明,导致人的精神思维错乱。所以避免痰饮之证的当务之急就是祛除湿气,温煦正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