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斐乐蒙课程】资深学员分享精选(二)

 月满西楼057 2018-05-21

精华节录:


读书在荣格学派中并非最重要的事情,但说不重要其实也比较重要,因为对于初学者以及外国学者来说,读书是我们了解荣格最好的办法。


我们学习荣格要回归荣格本人,读荣格我觉得必须要从荣格的自传《回忆·梦·思考》开始。只有我们认识到荣格的经历,切身地体验荣格的理论,才能够决定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荣格心理学,是否适合作为一个荣格主义者。


喜欢荣格的人现在以年轻人为主。研究院现在的很多学员是因为占星术来学习荣格的。很多荣格学习者往往并不是心理治疗行业的从业者,而是艺术、文学、占星学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所以我们要看自己是抱着什么目的来阅读荣格。如果是以占星术为出发点,作为一个爱好者,那么没有必要对荣格心理学有那么深刻的理解,可能只需要阅读荣格晚年的一些著作就可以了,尤其是关于共识性的。荣格是现代占星术的鼻祖,他也是第一个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占星术的人。现在有很多对于炼金术、荣格神秘主义进行介绍的书,阅读这些书就可以了,不用读荣格的原著。


如果是以其他目的,比如以进行心理临床工作为培养目标的2+3学员,那么就需要有次第地学习荣格,按照一定的顺序来阅读荣格。第二个层次,作为文学、心理学爱好者,可以从以下几本书入门。



我建议从《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开始,这本书对荣格的基本理论做了很好的梳理,而且是从中国人的视角去理解荣格,所以更符合我们自己的思维习惯和阅读习惯;而且这本书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对于荣格的理解,符合我们的心理预期,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是国内心理咨询本土化的一个尝试和体验,也是一个方向。所以这本书是研究荣格绕不开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第二本书是莫瑞·史坦写的《荣格心灵地图》,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是目前为止对荣格基本理论介绍得最好的一本书。它就像一本地图一样,对于你要到达荣格理论体系的每个点都画了一条路,对于怎么去理解,怎么去实践,都写得非常地清晰和详尽。


第三本书,是冯川老师翻译、霍尔写的《荣格心理学入门》,我认为冯川老师是荣格作品最好的翻译者。这本书可能没有莫瑞史坦的书专业性强,但这本书对于荣格基本概念的梳理是最适合初学者看的,能有一个很好的印象。这本书的不足之处是它的很多理解可能不那么准确。我们现在提倡学习一个理论,首先要回到原点。现在流行的方式是,我们可能会用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甚至人本心理学的观点来理解荣格心理学的概念,霍尔难免也有这样的解读。所以,虽然这本书对于大众和初学者有一个很好的诠释,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荣格。



这三本书是必读,这三本书看完之后,我们还可以尝试去读一些荣格的传记,国内有刘耀中老师写的《荣格》,还有杨韶刚老师写的《精神追求:神秘的荣格》这本书对于荣格基本理念的理解非常棒。有一篇微信的文章《学习荣格分析心理学必读书目推荐》,是我写的,大家可以去搜一下,我列举了六十多本书,可以照着那个次序去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多时间去读。所以我建议最开始先从我推荐的这三本书开始。这三本书看完之后,我们必须要回到荣格文集,我们最好严格按照文集的顺序去读,绝对要先看《回忆·梦·思考》,因为这是荣格唯一一本分享自身童年经历、私人经历的书。这本书是我们理解荣格、学习荣格学派必须的入门阶梯。


第二本书《人及其象征》,是荣格唯一一本针对大众写的书。其他的书都是针对专业学习者的,非常难懂。包括我们的老师,读荣格文集也要读很多遍才能读懂。《人及其象征》,是荣格晚年针对大众的演讲,他觉得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希望把自己一生思考的精华介绍给大众。荣格自己也说,他写别的书都没有这本书这么难,因为其他书是针对专业研究者的,所以他只要写自己的思考就可以了,但是这本书是针对大众的,所以他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考虑怎样才能把荣格心理学介绍给普通人,让普通人也能够理解和接受荣格心理学,所以这本书对初学者也是非常友好的。



第三本我推荐阅读《心理类型学》,这本书是荣格和弗洛伊德决裂后不久写的,还包含着大量的源于精神分析和科学心理学的一些思考,也更适合阅读,而且心理类型学是一个基础。虽然荣格与弗洛伊德决裂了,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凡是信奉心理动力学的,都是弗洛伊德的徒子徒孙”。这本书实际上也延续了精神动力学的一些内容,也是比较好理解的。虽然荣格主义背离了经典的精神分析,但是我们和精神分析学派都以动力为基本出发点。


第四本《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第三本书和第四本书比较有连贯性,可以连起来读。这两本书就是介绍怎么去理解心灵,心灵是怎么一回事的。就跟弗洛伊德自我、本我、超我的基本概念一样,所以要理解荣格心理学,首先要去理解荣格是怎么看待人类心灵的。包括集体无意识,也在这本书中有非常详细的阐述。所以第三本和第四本书不分次序,可以一起阅读。



第五本书《人格的发展》,这是荣格唯一一本以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写的书。因为荣格不太乐意分析童年,他自身对于发展心理学的认知也有一些矛盾。这本书也是一本理解荣格心理学的好书。


第六本书是一个衔接,《心理学与炼金术》,这本书国内还没有翻译,现在我们都是零零散散地看了一些论文。有一本书可以替代这本书,即《东洋冥想心理学》,这本书已出版。如果不理解这本书,我们后面再看其他的一些包括共识性、精神病学的书,就更难理解。



我推荐荣格原著的阅读顺序如下:


1. 《回忆·梦·思考》,了解荣格。

2. 《人及其象征》,从大众角度了解荣格思

      想的精华。

3. 《心理类型》和《心理结构和心理动力

      学》,了解荣格关于人类心理的理解。

4. 《人格的发展》

5. 《东洋冥想心理学》


这就是我要推荐给大家必读的荣格原著。如果这些书大家都已经读过了,还想继续进行荣格研究,那么可以继续读长春出版社的荣格全集,会更专业。如果阅读完了荣格全集,那么可以继续阅读后荣格学派包括莫瑞·史坦、山中康裕、河合隼雄、茹斯·安曼、维蕾娜·卡斯特,冯·弗朗兹、芭芭拉等大神的书。但是这样要推荐的书就比较多了,建议初学者还是回归到荣格本身,阅读我上面推荐的六本书。


(分享人系东方心理研究院课程项目负责人,东方心理研究院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2+3课程资深学员)




分享主题:

荣格分析心理学入门、历史与发展

分享人:杨丽筠


精华节录:


分析心理学的学习可能要从原型入手,什么是原型?原型中蕴含着很多人类经典的场景和行为模式,比如说每个人甚至是说每个生命内在的精神层面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模式,比如说一个在福利院长大的孤儿,他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亲,那么大家觉得在他心里有没有一个父亲的意象或者母亲的意象?


许多给孤儿做过沙盘的人可能知道,在他们的沙盘中会出现父亲或母亲的意象,尽管他们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他们与生俱来就有这些部分,每个人都带有这些模式,在经历中他们会吸引这些内容,比如父亲原型,他们会去收集一些与之类型的意象集结在这个原型的周围,有这个基本的框架。


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原型,不知道怎么理解。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有趣的一个途径,就是看各种的神话、童话和传说故事,尤其是一些魔幻题材的电影,比如指环王,哈利波特之类带有奇幻特色的影视作品,甚至是一些小说、迪斯尼的卡通电影。


在很多影片中都可以找到荣格思想的内容存在,举个例子,好莱坞的英雄电影,我们国家有自己的英雄传说,比如《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克服八十一难取经归来。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文化中英雄的主题,一个英雄的成长包含了英雄和恶魔的战斗,英雄在人际关系中的独立。



入学时,申老师曾将分析心理学阐述为三个重要方面:安其不安与心理治疗、安其所安与心理教育、安之若命与心理发展;而三者合一即为完整的心理分析。当我将对学习分析心理学的习得应用于来访者的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心理发展的工作领域时,我仿佛能够感觉到我心目“慈母般的父亲”荣格老先生那秋日暖阳般的目光,正慈祥地洒落在我和我的来访者们的身上。


在研究院的两年学习时光里,我反复收听了所有的视频讲座,参加了大多数的地面授课。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汲取着这些似乎自儿时起便播种在我心里的精神养分。曾经,我仿佛是荣格的信徒;而两年后,内心中想成为荣格和卡尔夫的知己的声音日渐清晰——入门荣格体系,并选择做荣格学派的传播人和践行者,成长为国际荣格分析师。在分析心理学中,我能感受到我与它的气息及内在气质上某些深深浅浅的契合;或许,正是这种天然的契合引领着我,在经过嘈杂喧嚣的世事,阅过形形色色的世人后,在有生之年,重新幸运地做回我自己。


在研究院的学习中,更令我惊喜的是:课程体系中,除包含了荣格心理学及沙盘理论实操的核心内容外,还增加了佛学、易经、道学、中医等饱含东方(中国)文化智慧的课程内容。这既充分展现了申荷永老师及其教学团队对于荣格心理学与东方文化之牵系的高度理解,更为学员拓展了一个兼容并蓄的、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健康且丰富的求学发展方向,对于我这样一个崇尚自然、忠于天性、热爱东方文化的学员而言,这样的学习历程,无疑是撒满了阳光的光辉之旅。


我们学习荣格心理学非常离不开的一个词就是自性化,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荣格认为我们的自我(ego),我们最重要的内驱力的就是实现自性,或许听上去不知道怎么去实现。“实现自性”这个词可能大家觉得似曾相识,学心理的人都知道马斯洛,在他的理论中有一个“自我实现”。



有一些学者把荣格称之为人本主义思潮的先驱,当荣格提出人们是被自我实现的目标所驱动的时候,他实际上和马斯洛谈到的“自我实现”是很接近了,但是他更具体。


荣格的理论中,自性是我们整个无意识的核心,是我们整个精神世界的核心原型,这个原型中包含着所有的原型,比如大母神,阿尼玛,阿尼姆斯,智慧老人,永恒少年等等都在其中。


不知大家是否脑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就像是道家所说的道生万物。可能我们并不觉得自己有这个包含万物的东西,假如我这样问,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内在总有一个调皮的小孩,比如近几年内在儿童的工作坊很多,别人会说你怎么像个孩子一样,其实我们说的子人格其实就是一个原型的意象;或者觉得自己内在有一个女性的或者男性的意象,男性同袍会觉得自己有女性的部分,每个人都有,就看你是否和它建立了关系。有时上课学院会问“不可能吧,我的内在会有这么多的人格么?”。


当我们只能用一种或者有限的几种人格特质去面对外在/内在世界时,有时候是很僵化的,不够灵活的,很多的情景是难以应对的,或者过度认同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会受到环境影响的,比如我是一个老师,我应该任何时候都正经危坐、学识渊博、知道很多的事情、很认真、很严肃,如果当我们过度认同这样一个人格面具时,可能会把其他的人格特质割裂掉,割裂掉的结果就是认为自己身上是没有那些东西的,与它们失去了关联,然后它们就不会在我的生命中发挥一个正向的或者积极的意义,然后当身边的人看到我时就会觉得我的角色很固化,在孩子和丈夫的面前也很固化。而那些被我割裂的部分并没有被扔掉再也找不回来,其实他们并没有消失,当我们被割裂的太过严重时,就像天平的一边放了过重的砝码时,另一边的力量会逐渐的凝聚,它们不会甘于沉寂,会在我们的生命中形成一个补偿的机制。用补偿的方式在意识或者生活中用一种侵占性的方式呈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