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这道半命题作文,你有几成把握拿高分?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5-21


__________________的痕迹

(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作文。

(2)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情感真挚,不能抄袭。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区。

作文简析

这是一道没有任何提示语的半命题作文,考生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已知信息便是“痕迹”一词。痕迹,即是一件事情发生过后,最后所留下的印记,或给你的影响。它可以是真实可见的,也可以是只现于心的。

没有任何提示语,究竟怎样拟题才行?也许这是拿到作文之后最大的难点。

笔者建议,首先淘汰填补形容词的可能。为什么这么说?既然是只给出名词(即“痕迹”)、还需要再填补前面内容的半命题作文,那么就意味着前面需要补足的部分也很重要。将题目补足之后,最理想的结果是前后两部分的分量应当是差不多的,不至于让前面补足的内容完全沦为后面“痕迹”一词的附庸部分。这样看来,如果拟题为“清楚的痕迹”、“模糊的痕迹”、“细长的痕迹”诸如此类,就显得毫无意义。如果拟题为“开心的痕迹”、“难过的痕迹”、“沮丧的痕迹”,请问会不会显得有点奇怪?请问一阵情绪过后所留下的痕迹究竟是什么?不是说这样拟题完全不行,而是可能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甚至考生在具体写作时,都有可能无法精准地解释“开心的痕迹”、“难过的痕迹”、“沮丧的痕迹”究竟是什么。

再者,我们试图将名词性的内容填补进去。比如可以写“岁月的痕迹”、“时光的痕迹”、“童年的痕迹”等等。这样拟题会比填补形容词的题目好很多,我也相信不少考生更倾向如此拟题。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题目缺乏新颖性,并且这般拟题的考生所选用的素材和使用的结构等方面也将大同小异,所以作文可能会给阅卷老师一种落入窠臼之感。作文水平中等的学生可以这样拟题,毕竟比较保险。

最后,我想推荐的是填补动词性的内容。这样的拟题方式会使得题目更加具体,也更为新颖。比如“我们一起走过的痕迹”、“你离去后的痕迹”、“跌倒之后的痕迹”、“泪水洇湿的痕迹” 等等。我们不妨将前两者拿来做一番比较,最后会发现,的的确确,将前面空白处填入动词性的内容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笔者选择“我们一起走过的痕迹”为题进行大纲梳理,仅当示范。

在立意方面,我会选择友情作为切入点,以此体现在时间推移下,我和朋友经历了种种事情,将落脚点定于朋友之间相互的陪伴与友情的温暖。在构思方面,我会选取几个时间点,在每个时间点都记叙一件较为典型的事,并按照先后顺序在文章中呈现出来。在素材方面,我会选取几件具有一定起落性质的事情,但本质都还是一致表现温暖情谊的。在结构方面,我会使用并列式的结构。为什么呢?因为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

以上便是对此次麓山系初一期中测试作文部分的简析。总而言之,拟题非常关键,若是拟题成功,后面所要思考的内容便会水到渠成。欢迎大家自行拟题,并且也尝试将大纲完成,以此训练自己的作文思路。有任何赞成或不赞成的言论都可以一起交流,相互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