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说谎的矫正

 祥语文 2018-05-21




近些年经常听到一些说法:“品德问题其实是心理问题。”这是不确切的。品行上的问题大多就是品德问题,有的才是心理问题。比方说偷拿他人物品行为,一般来说就是品德问题,但如果个别当事人不是出于享用所偷物品为目的,而是为了满足一种异常心理需要,那就应该当作心理问题来分析和处理了。


既然说谎行为是一种品德问题,不是心理问题,但是在说谎习惯形成的原因上,往往存在着心理学意义上的影响要素。因此用社会规范要求去纠正说谎行为是育德的方法,因从启动内需出发,消除说谎习惯形成的主观与客观原因,使得当事人乐意选择更加诚实的处事方式,则是心理辅导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本个案作者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对受导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辅导,收到了较为满意的辅导效果。


人们常说:“心理辅导工作能增强德育的效果”,本个案就是一个简单而生动的实例。


那么,针对校园内的说谎行为,教师应如何采取具体措施来进行心理辅导呢?


1.澄清事实真相


大多的说谎者在编造谎言时都基于一个信条——“反正你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他们才敢大胆地说谎。对于说谎者,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把事实真相再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使其推动编造谎言根基,而不得不面对真相。在以后或面对同样情境时便不可能再次说谎。但这个策略在于对事实真相的准确把握上的难度,常需要全面调查或亲身经历。就是说,在说谎者面前做一个知情者。


2.抓住首次,止于初始


说谎这种不良行为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结果,一旦形成习惯性和思维就难以改变。因此,要善于抓住孩子第一次说谎并加以合理引导,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是矛盾的,他们既曼想报告实情,又缺乏勇气或生怕由此而及的不良后果,如果第一次说。


谎侥幸成功,以后说谎的胆子也就越来越大,说谎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在这方面,家长和老师在平常要善于做有心人,发现说谎的苗头。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诱导。当然,这条策略与其说是矫治,不如说是防患于未然。


3.代币法


所谓代币法,指以具有交换价值的象征物,替代金钱的奖励作用,作为说谎不良行为者的适当行为出现后的(正)强化物,即凭借后效强化原理,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矫正目的。这种策略适用于经常说谎或有说谎习惯的人。具体有如下做法:


(1)认定矫正目标。由辅导者与受治者共同认定受治者的行为问题,即确定行为改变的目标序列,明确问题行为的性质、程度,并确定如何改变其行为习惯,达到矫治(消除)问题行为的目的。如对于说谎者的行为心迹目标序列可为:①近段时间(一周内)至多说两次谎;


②遇到可说谎的情景时,至少说一次真话;


③经常说真话;


④消除说谎的行为。认定矫正目标后,循序渐进,逐步实施。


(2)约定代币方式的使用。由矫治双方共同约定:


①采用的象征性代币(如小红旗);②代币的给予标准(如做到一次适当行为可得到一个代币);③代币交换法(如每累积到三个代币可以获得实质性的物质奖励)。在每一次双方认定受治者未说谎时,给予代币奖励。


(3)由外部诱因转为自我控制。代币法是由外部诱因控制的办法,其效果可能是暂时的,外在诱因(代币)一旦停止,学习得的新习惯可能会随之消失。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一旦习惯养成后,除代币的直接奖励外,可以改用其他社会性的精神奖励(他人的赞许)以及自尊心的提升,都可由外因转变为当事人的自我控制,从而达到消除不良行为的目的。辅导者的参与和当事人的自我控制的转化是相当重要的,矫治的目标最终是以不要代币或辅导者的参与为前提,在这一过程中,要逐一地减少辅导者参与的次数和参与的程度。


4.榜样矫正法


榜样矫正法是运用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进行的,适用性较广。它既适用于集体矫正,也适用于个体矫正。从适用年龄阶段来看,较适用于低年龄段学生。榜样矫正法首先要明确需要解决的行为问题(如说谎),然后将其具有同类问题行为的学生集中起来予以榜样示范。示范时,学习者可以是纯粹的观察,可以看一部有关说谎危害与诚实带来益处的专题录像片;或有由某方面经历的人现身说法;也可以采用心理剧的形式,由辅导者担任导演,指定表演的主题。让具有品行不良行为的(和其他无品行问题的人共同出演(如以说谎为主题进行表演),可以具有说谎行为的人表演剧中的说谎者,无品行问题的人表演其他角,然后再让说谎者表演其他角色,进行更多角色交换表演。结束后让家把表演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交流出来,让其他说谎观察者通过观察出演的说谎者通过表演),内心产生矛盾冲突,从而认识到说谎的不后果,从而从主观上产生克服说谎行为的愿望,最终的目的也是消除荒的不良行为。


5.认知矫正法


认知矫正法在于矫正错误的认知—一理解、观点、评价、信念等,导致行为的改变,以消除不良行为。


认知与行为的相互关系,行为有一定的认知根源,认知也可导致相应的行为。各种品德不良行为都有其特殊的认知和思维,这些认知和思维是不合理的、偏离常规的。具体有如下做法:


(1)向当事人说明认知矫正法原理。通过交谈,和当事人一起探讨不良行为(如说谎)的认识根源。对于说谎者,要弄清说谎的目的、原因和主观感受及后果。在这个过程中,辅导者切忌评价与批评。


(2)发现歪曲的认知问题。辅导者帮助当事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黑进行全面的分析。寻求不良行为的最初起源及当时的心态,从中发现不恰当的价值观点,并分析误区所在,及出现认知偏差的原因所在。


(3)重建认知。即纠正当事人歪曲认知的过程。对于不正确的认知,辅导者要明确地指出来,让其认识到不当之处,并予以匡正。如说谎者往往认为说谎可以避免惩罚,得到好处。辅导者要明确指出这种认识的逻辑错误,并分析在诚实的状况下是怎么回事,使其逐渐抛弃原有认知,获得新的认知,最终形成行为方式的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