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泉三甲张氏老辈人的夙愿 蒂尕字汉阳

 paila51 2018-05-21
    今天(五月二十日)是“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第五次续谱委员会”召开例会的日子。全体工作人员顶风冒雨,准时来到位于刘嘴的“柏泉张三异家族文化研究中心”。

     首先由各片负责同志,汇报前段时间入户摸底的新情况。大家根据表格上反映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针对性的讨论,纷纷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昌顺哥说得好:“入户摸底工作虽辛苦,但意义重大,我们所做的工作,上要对得起祖宗护佑,下要对得起后人的检验。”

      大伙群策群力动脑筋想办,根据前段时期存在的不足,修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按要求分配下去各自执行。此乃:

     近龙祈雨保丰收,进户摸底有奔头。

     修谱续派全族事,余庆三甲迎丰收。

      会上,昌荣哥向大家叙述了一条好信息,他说:家住茅庙集兴华叔,手上有几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的世英叔、云南的世厚叔与在汉的家父,所往来信件;信中商讨他们打算五续《家谱》的相关事宜。

      据兴华叔回忆,在收到这几封信不久,世厚叔为续谱之事,特地从昆明专程打来电话来,详细解释,他们几个对五续《家谱》的迫切愿望,同时希望在家乡的兴华叔,尽快帮忙找到一位勇挑重担之人......  电话中还详细讲述了世英叔,对第五次续谱的初步打算......

      兴华叔在述说往事的同时,拿出珍藏多年的信函和复印材料。

      看来五续《家谱》之事,老一辈在二十多年前就有此夙愿!可惜的是,兴华叔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而搁置。

      现将家父对世厚叔谈家族往事回复,全文转抄如下:

世厚老弟:您好!

      晓梅转到来信,让我又回到六七十年前的记忆中。我是民国元年生的(1912),父亲去世早,从祖父那里略略知道一点老家的情形,并不太系统。十几岁之后的三十年间,和石渠叔(派名啓阁,英弟与华弟的尊人)西园叔往来较多,也偶尔告诉过我一些点滴,现在也还记得一些,文字方面的资料原来也见过不少,祖父主持修的谱、还有八世祖三异公的著作,《廿一史弹词》(其中明史部分是三异公编著)《来青园集》,九世祖叔珽公的《厀啸轩集》、十三世祖先振公的《禹贡水道便览》等书刻本。我家原来都有好几套(我在我这支里算是长房,有保存之责),但是在文革中都一扫而空了。

      我现在手上居然还有一本,我的伯祖父张仁勳在清光绪二十八年,补行庚子辛丑恩科併科乡试中式第38名举人试卷刻本。(清中举后常收试卷刻印分送亲友)试卷前面刻有直系和亲房长辈名字,现复印前面几张送给您参考。

现在就来信所提出问题分答于下:

      一. 派序二十字不错。

      二. 第十世才开始用“坦”字派,想来定是始迁祖伏二公从元末迁来之后,经过八九代人丁的增加,到八世祖三异公,九世祖伯琮、仲璜、叔珽父子兄弟四人地位也稍稍树立起来,这才有聚集族人议定派序的必要和可能。按此推算,我们世字派算是第18代。

      三. 我不知道筷子街在江西何处。

      四. 六个兄弟有此一说(参看下面六),但堂名我不清楚。

      五. 关于做官和树旗杆的问题,先说旗杆,封建时期重视科举考试,所以考中翰林的到祠堂去树三个斗的旗杆,中进士的树有两个斗的旗杆,(也许中举人的可以树一个斗的旗杆,这一点我不敢确定)我祖父曾经不无遗憾地告诉我,我们张家在清朝一共有二十科考试得中,但只有进士,却无翰林,据说柏泉只有李家祠堂有三个斗的旗杆,那是因为他们家有一位翰林李哲明,至于做官,则八世祖三异公,九世祖伯琮公,十世祖坦麟公、坦熊公较显赫,但最高也只是巡抚(相当省长) ,还有不少当兵备道、知府、知州、知县的,这在当时的柏泉来说有五代人进了“乡贤祠”供奉,有八个省的“名宦祠”里供有张家在当地做官的人,这说明不论在乡在外,张家的人都是“好样的”。据伯父说我们张家有翰林。

      六. 关于“六乳地”的传说,我是由石渠叔告知的。说不清是哪一代一位婆婆死了,当时只能草草埋葬,找了一块荒地挖了个坟坑,坑里有六个小泉眼(像六个乳头,所以后来称为六乳),埋葬人随手把泉眼填去三个,所以她老人家的六房后裔绝了三房,另外三房却发了。这似乎和六个堂号并不是一回事。

      以上就是所知对来信所提六点加以说明,另外说明其他的几个问题。

      1. 派名是从第十世祖坦字派开始的,但十世祖还有三位(天谟、天训、天忻)不用派名,想是派名拟定在后,先用的天字,不再改了。

      2. 我这一支是八世祖三异公第三子叔珽公传下来的,此系如下:叔珽--坦快--任运--承晋--先振--榘纯--行方--仁芬--啓瑞--世模(18代)

究竟是从哪一代搬到汉阳县城来的,我不知道。听说原来在柏泉最初在垸子湾,后来曾住老屋湾。

     3. 十世有位坦熊公,做过云南按察使(一省主管司法的官,以后改称臬台)那大概是清康熙雍正时的记事,现在年代太久,想是无可查考,我记我家原有一套硃墨套批的《雍正硃批谕旨》,这书有不少册,其中有一篇硃批里曾提到十世的坦麟公(或者是坦熊公)内容我记不得,似乎是指责而非褒奖,所以我也并未特别注意,那时我只是十多岁的小孩,现在不知图书馆能否差得此书。

世楷是我的嫡亲叔伯兄弟,(共祖父)在人民银行工作,1987年去世。照说中国文字的“楷模”,楷字在模字之前,应当是年长于我才好用“楷”字,但他生于1914正是袁世凯当权的兵月,我叔叔因楷凯同音,所以用这名字骂袁此凯是儿子,这是旧话,因来信提到他顺便谈到。

我已经是88岁的人了,生活还能自理,行动也算自如,头脑当然更加迟钝了,但还不糊涂,只是10月8日摔了一跤卧床两个月,脑震荡大致也好了,今天写这封信本想详细叙叙旧,只是力不从心,只能草草终场,请多加原谅,顺问  全家安泰 并贺春多福!

                                                                                                                              兄  世 模                                                                         1999年12月22日(冬至)

附复印两张

 

       世厚叔给来家父的信中,有二件事值得一提:

       小时候,有句歌谣我们这里这样传唱的:“垸子湾,做大官,老屋湾,树旗杆......”老屋湾祠堂前的旗杆,小时候我是亲眼所见,有好多对上面有斗。由于岁月的侵蚀,风雨的清洗,旗杆变得很细,但旗杆上的木料质量很好,那样的变细,肯定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不会是几十年,而会是几百年。以后旗杆就不见了,何时消失,也不知道。至于旗杆为何事、为何人所立,旗杆中应该有所记载。祠堂小时候我曾进去过,案上供着很多牌位,牌位上有名字。由于当年我还未上学,还一字不识,只是想到,等我长大了,我会有机会来读认的,这种希望与想象,却是一场永远无法完成的梦。

      带着这些问题,1998年我到北京办事,向张世英、张世华兄弟讨教,他们也不知道筷子巷在何处?有些问题也语嫣不详,但他们却提供了一个讨论问题的地方,叫向汉口的张世模兄讨教诲。此时世模兄,不仅是世字辈中年纪最长的长兄,在宗族中恐怕也是最老的人了,他毕业于武汉大学,族谱在他家存有多份。所谓“垸子湾。做大官”就是他们这一系。

      关于“六乳地”之事,世厚叔信中这样写道:“家乡流传着两个版本,第一个来自我母亲周先芝所讲的故事。‘不知哪年一个老奶奶仙逝了,在茅庙东边的申李湾弄了块地,请风水看地葬。地是风水先生选的。张家人对风水先生招待的很殷勤,大女儿做饭,老二不太相信风水,对风水先生也就不太礼貌。到了下葬那天,风水先生提出三个能下葬的条件第一个人戴铁帽子、第二个马骑人、第三个鸦雀打鼓。大家等了一上午,不见异象出现,眼看日头当顶一天即将过去一半,焦急之中,看到集镇上有个买铁锅的人,因锅太大无法拿,值得顶在头上。此人一路过,只听风水先生就说第一个条件有了。过了一会有一木匠去他人家中干活,将干活用的木马抗在肩上,此人一过,风水先生又说第二个条件有了。叫鸦雀打鼓那就太难了,无所是从中只听一鸦雀在头顶上飞过,树上落下一干树枝,正好落在一面鼓上,咚的一声,家人齐声说道第三个条件有了。这时风水先生口中念念有词,他念咒语道'先发长房女,后发世子男,发单不发双'’挖开墓地见一块石板,掀开石板,只见水中有六条鱼,石板一开一条就飞起走了,人们慌忙盖上石板安葬下土。以后六个儿子中绝了一房,其他房都发了。”第二个版本和家父上所述同出一则,在此就不用熬述了。

      关于六鱼地,世厚叔在还曾强调:“2000年我回柏泉乡时,小学同窗李元臬特指给我看过。远在1994年我和李柏林说道此事,他说这块地是李姓家族的,张家曾经为此和李家打过官司。他没说下去,我也未深问,陈年旧事不说也好。”

      最后附上家兄昌德,在家族群微博中的感言:“昨天和昌荣初次見面,从他那里得到一点消息,一行人去茅庙集寻找文物,结果只看到三份复印件。
    《探宝》失败,却发現了一件可能更有意义的事实,那就是张氏世字辈的几个有心人,早从九十年代就开始族谱族史的工作了。老弟昨日已发文,题目起得很好“老一辈人的夙愿”。如今,提出问题的世厚叔和回答问题的父亲都已不在人世,世英世壁叔也都是高龄,只觉得昌字辈的担子很重~我们甚至无法像二十年前的世厚叔那样准确地提出问题。
     此行还有一个结果~仁勳公的墨卷至少到上世纪末还在我家,想必是常常往来于黄埔路和八医院之间的母亲,受父亲之托找出来复印的。希望有一天能发现这份墨卷,在行简公的《张氏墨存》上再添一件。”
 


柏泉三甲宗亲三代人合影
 
 
 


张仁勳字懋功号鹿笙  咸丰丁巳正月初八生(1857-)光绪二十八年(1902)恩科举人。娶苏氏,生子一啓藩,生女四人。其谱系:叔珽公-坦快公-任运公-承晋公-先授(行三)-榘经公-行谦公的三儿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