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舆论”?“舆轮”!

 老刘tdrhg 2018-05-21

陈林森

2015年4月2日《北京晨报》A2版“说闻解字”专栏介绍了“车”字,作者引用《说文解字》对“车”字的解释,写道:

车有很多别名,舆、辇、轺等等。《说文》:“车,舆论之总名也。”郑玄说:“车,舆也。”

这里对《说文》的引用有误,引文中的“舆论”应为“舆轮”。舆论:公众的言论。舆轮:舆与轮;也单指车轮。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舆轮徐动,参从无声。”

《说文》对“车”字的注释原文是:“车,舆轮之总名,夏后奚仲所造。象形。凡车之属皆从车。”(《说文解字》,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本,301页上)“舆轮之总名”意为古代以舆或轮为主要部件的交通工具的总称。清学者段玉裁对“车”字“象形”的说解更清楚:“象其一舆,二轮,一轴之形。”《说文》言不及轴,是因为轮轴同为一体,所谓轮应包括轴在内。奚仲,中国古车的发明者。《古史考》:“禹时奚仲为车正。”

“舆论”?“舆轮”!
“车”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楷书简体。

     古文献与出土文字资料说明,中国古代的车,其形制不是单一的。有只有车舆而无轮轴的,有只有轮轴而无车舆的,当然也有车舆与轮轴都具备的车。就牵引方式而言,无轮轴的车需要多人合力抬举(这类车亦称肩舆、轿),无舆的车则要以人力牵挽轮轴而行;有舆有轮的车,或以牛马为动力,或以人力推拉。当车主要指车舆与轮轴都具备的车时,舆则专指车厢(车中受物之处,即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说文》:“舆,车舆也。”后词性变化,“舆”作众、多解。《广雅》:“舆,多也。”《汉书·陆贾传》:“人众车舆,万物殷富。”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舆论”一词,意思是“舆人之论”,即“众人的议论”“公众的言论”。

说“车”是“舆论”的总称,显然是说不通的,也脱离了对“车”字的解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