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获得明了清晰的人生

 肖毅冥海 2018-05-21

人生更像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多,谁就越混沌,谁的模糊越少,谁就越清醒。

文/周岭,公众号:清脑(ID:QingNao_)


机器人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机器人没有潜意识!


它的每一个动作,包括“躯体”转动、“手指”弯曲、“说话”音量等,在其“大脑”中都由精确的数值控制,一旦断电,机器就会瞬间瘫塌。


但人不同,人若是晕厥失去了意识,虽然也会瘫倒在地,但心脏跳动、肺部呼吸、消化系统等并不会停止,因为它们受潜意识控制,除非物理死亡,否则潜意识永远不会关机。


人如果和机器人一样,用明意识去推理控制每一块肌肉、调节每一个激素、处理每一个神经信号,根本无法存活。


因为明意识的信息加工速度仅为40次/秒,而即使是举手投足这种简单动作需要处理的信息都是海量的。


为了更好的生存,进化之手巧妙地采用了意识分层,它让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明意识负责社会系统。


因为潜意识的信息加工速度能够达到11,000,000次/秒,堪比当今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


如此分工,明意识便得到了解放,可以全力投入到高级的社会活动中。


这,就是进化的力量!


然而进化是一把双刃剑,意识分层给人类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模糊


因为信息处理机制和处理速度不对等,明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而潜意识却能轻易左右明意识,所以人们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


比如明明想好了要去学习的,结果转身就抱起了手机,明明知道有些担忧无意义,却忍不住陷入情绪焦虑。


就像身后总有个影子,它能影响你,但你却不知道它是什么,回头看去,一片模糊。


这种模糊让人心生迷茫和恐惧,而迷茫和恐惧又使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行动产生各种困扰,继而影响人生走向。


模糊,正是人生困扰之源。


而人生更像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多,谁就越混沌,谁的模糊越少,谁就越清醒。


越早看清,越早改变!


01

学习知识,消除认知模糊


模糊,是人类的天生特性。


毕竟每个人生来就是无知的,认知能力需要从零开始积累,而潜意识却一直存在。


这正是我们需要终生学习的原因之一,因为掌握的工具越多,认知能力越强,消除模糊的能力就越强。


就像你知道了“元认知 ”,就知道该如何反观自己,知道了“刻意学习”,就明白如何精进自己,知道了“运动改造大脑”,就清楚如何激发自己……


每一个领域内的精英无不是在比其它人了解的更多一些,他们的盲区更小,认知更清晰,因而也更有影响力。


然而不幸的是,人类天生不喜欢推理思考和学习新事物,因为这两件事都极其耗能。


在漫长进化过程中,生命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于是基因自我设计的第一原则是节能,凡耗能高的事情都会被视为对生存的威胁。


而潜意识没有思维,只有本能,它会努力让身体走“低能耗路线”,诱导我们去娱乐、去享受,并抗拒或限制那些高耗能的活动,比如学习、锻炼。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懒”是我们每个人不用学习就会的本领了吧?


由此可知,本能是阻碍学习的,而人若不学习又无力克服本能,这种怪圈使人在初始阶段必然陷入混沌,若非外力压迫或牵引,很难跳出。


好在时代发展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环境,主动进入反本能成长的概率也越来越大,正如上述知识就是一个很好的跳出点。


有意思的是,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模糊”,而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是“消除模糊”,目的和方法互为统一。


这几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牛人共同遵守的学习法则,例子能举一箩筐。比如:


《思考力》的作者上田正仁提示:思考力的本质就是“丢弃所有已经消化的信息,让问题的核心浮出水面”;


《刻意学习》的核心方法论是:不要重复练习已经会的部分,而要不断挑战有稍有难度的部分,否则多练无用;


《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将工作和生活中的原则一一罗列出来,然后清晰地指导自己行事;


《超越感觉》告诉我们想拥有清晰的逻辑就坚持一点:凡事不要凭模糊的感觉判断,而要寻找清晰的证据……


林林总总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提升学习力的方法正是不断地明确核心困难和清晰心得感悟,并专注心力于此。


而现实中,少有人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人们总是习惯在模糊区打转,在舒适区兜圈,重复地做着已经会的事情,对真正的困难却视而不见。这背后都是潜意识在操控——基因认为这样做耗能更低。


不同的是,优秀的人更倾向于主动去做高耗能的事。比如学霸的秘诀往往在他们的错题本上,他们更愿意花时间把错误明确出来,并集中精力攻克。


而学习一般的同学更喜欢勤奋地重复已经会的部分,对真正的困难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能够搪塞过去,最终模糊点越积越多,应对无力。


不难发现学霸和普通同学的的差异不在于勤奋程度,而在于努力模式——谁更愿意主动去做高耗能的事——消除模糊,制造清晰。



“消除模糊”之于学习和认知的意义,不可不察。


02

拆解烦恼,消除情绪模糊


认知模糊来自内部天生,而情绪模糊来自外界影响。


人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烦恼,但多数人习惯被动承受,少有人乐于主动面对。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曾准确描述过人们面对烦恼时的态度: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


这极符合人类不愿动脑的天性,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动脑,即使是享受幸福,也需要动脑平衡各种微秒的关系,而承受痛苦只需要陷在那里不动就好了。


虽然被动地承受痛苦也会耗费很多能量,但基因就是不喜欢主动耗能。所以美团创始人王兴的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然而回避痛苦并不会使痛苦消失,反而会使其转入潜意识,变成模糊的感觉,而具体事件一旦变模糊,就会被“无限”放大。


这使得原本并不困难的小事,在模糊的潜意识里也会变得难以撼动。


这感觉就像是池塘中“无数只青蛙”的叫声,听着让人心烦透顶,等实在忍不住跑去一看究竟时,却发现其实只有几只青蛙而已。


真正的困难总比想象的要小很多,人们拖延纠结、畏惧害怕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那事有多难,而是内心被巨大的模糊所笼罩。


就像3000米比赛开始前,那不知名的恐惧会让人紧张地全身发抖,而一旦开跑,不得不与它正面交锋时,发现也不过如此罢了。


如果学会事先就主动正视它、拆解它、看清它,或许那紧张就不属于你了,甚至你还能看着别人紧张发抖,从容地“享受”比赛。


但有些事一旦进入潜意识,可能“永远”挥之不去,比如童年时期遭遇的不幸经历。虽然明意识早已将其淡忘,但潜意识却始终保留这种印象,并隐秘地影响着现实中的性格和行为。


一些严重抑郁或精神失常的患者有时需要求助催眠治疗,而心理催眠师的一切手段只为达成一件事:唤醒潜意识里的痛苦事件,让患者重新面对它,看清它,从而将其彻底化解。


记住,任何痛苦事件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再小的事情也是如此。想要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面对它、拆解它、化解它。


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模糊放大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主动挖出来解剖。


所以,但凡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时“难受”时,就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


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烦躁不安——是上台演讲、会见某人,还是头绪太多?

具体是什么让自己恐惧担忧——是能力不足、准备不够,还是害怕某事?

面对最终的困境,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如果做不到或搞砸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一层层地挖下去,直至挖不动为止,包括那些难以启齿的想法,坦然地承认它、接纳它,让情绪极度透明。


虽然,拆解情绪不会让痛苦真正消失,但直面它会让你主导形势,至少不会被它无端恐吓。


网上流传过一张万能治愈流程图,虽不够“正经”,但能让人很好地感受拆解的力量。



恐惧,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


一旦把它看个清清楚楚,情绪就会慢慢从潜意识中消散,生活中的你将会舒畅无比。


当然,首先要有面对它的勇气,只要敢正视它,你就赢了。


03

里清外明,消除行动模糊


认知清晰,情绪清爽,最终还需要行动坚定,才能真正走向比赛的胜利。


然而,很多人把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归结为环境干扰或是意志力弱,但在我看来,行动力不足的唯一原因是:选择模糊


因为人类的明意识不仅运行速度慢(最高40次/秒),而且工作记忆也非常有限,通常只能记住3-5件,一旦待办数量超过容量,记忆就会溢出,出现模糊。


同时加上人类不爱思考的天性,潜意识会不自觉地优先选择那些让人舒适的、无需动脑的事情,等时间浪费之后,才幡然悔悟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我们可以回顾生活中任何一次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的生活场景,比如:


每天一开始就无端地陷入微信群聊或新闻头条,死活进入不了状态去做重要的工作;


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无法确定哪件事情更重要,排不出先后顺序,不断地在犹豫中摇摆,最终莫名地选择了娱乐;


好不容易有个休息天,想专心读一本书,然而一天下来,书没读几页,电视看了不少……


凡此种种,都源于选择上的模糊,而选择模糊正是一种不确定性。


人类面对不确定性,天生是躲避的,这源于远古时代生存压力的影响。


我们的祖先看到草丛在动,他们无法得知里面是什么,就会产生很强的心理应激,来防范随时可能跳出来的狮子,这种感觉极其不好。为了活命,“逃避不确定性”就被深深地写入了我们的基因。


所以当一个选择在我们的大脑中非常模糊时,我们就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那个清晰和简单的。而这些清晰和简单的选项,大多是潜意识所喜欢的享乐型选择,比如闲聊、吃东西、刷手机……


也就是说,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并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文明人”来说,想让自己在社会环境中更胜一筹,就必须刻意地“逆向”生活,花费更多脑力和心力去思考:如何让自己拥有足够清晰的目标,始终于“没得选”的状态。


一个很好的做法是:列清单


拿出一张纸将大脑清空,列出所有想做的事情,然后根据权重标上序号,并提醒自己不断专注前3-5件事!


如果能把每件事的预计起止时间提前标示出来,效果更佳。


我们在行动安排上考虑得越细致、越周全,对生活就越有掌控力,而选择太模糊、目标不唯一、细节不具体,都会造成行动困难。


拥有清晰的行动清单,能使人瞬间清醒,知道该先做什么事情,而且不会轻易被舒适或娱乐带跑。


这种事情一定要多做,这种时间一定要多花。


每天早晨开始,一个阶段结束或感到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都是静下心来整理行动清单的好时机,这个本领越强,行动力就会越强!


如果你还记得“元认知”这个概念,就定能产生关联——清晰明确的“行动清单”不正是帮助我们跳出来审视自己的能力吗?


04

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行文至此,你一定能看到,人生不仅仅是成长速度的比赛,更是成长模式的比赛。


在这条赛道上,领先的群体都有意无意地做着同一件事:消除认知、情绪和行动上的模糊。


因为它需要主动反本能,所以必然是一条更难走的路。


但也无需害怕,鼓起勇气看清它就好了。


没什么问题是“看”一眼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眼!


本文参考资料:《元认知》《反本能》



作者:周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