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责编&责编意见(附个人实操案例)

 封疆大力 2018-05-22


【编者按】

这是一篇发表在梦工厂公众号里的旧文,略有改动。
最近关于编剧与责编的话题再度引起热议,为此翻出这篇,可与杨哲所说的互为参阅。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编剧梦工厂”】

展开这个话题之前,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朋友的真实经历,彼时,他在帮一家公司写剧本,公司为他指派了十个妹子您可能想,哇,这么爽,我也要去!但是,如果您知道十个妹子都是来给您剧本提意见的,那您还觉得爽么?

——那家公司给他找了十个女责编
十个女责编,只干一件事,每天给他开剧本批斗大会。
是不是有一种文革时期,头顶高帽,胸挂牌匾,上书“打倒牛鬼蛇神”的赶脚?
——总之,那段日子,朋友忆起时,依然心有余悸。

“十个女人围着你提各种意见,并且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见!”

业内有位以脾气火爆闻名的编剧某次忍受不了责编的叽叽歪歪,给资方寄了一封言辞激烈的缴文
“……老子写剧十年,拼死拼活熬到今天的地位,你们公司牛逼,派一个刚毕业的锤子来指导老子如何写剧本!”

哈哈,我无意指摘责编大大们,我遇到过很多不错的责编,给过我很多启发以及建设性的意见,在我入行之初,还有责编亲自改剧本来与我探讨,因此,对编剧来说,选择一个好责编,很可能事半功倍,否则,就是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

总结下来,责编编剧的关系,无非以下三种——
亦师亦友、亦敌亦友,以及……死对头。

关于责编与编审,我以前在编剧梦工厂的课上专门讲过九条,小编懒,就不再重新写过了,直接复制粘贴过来了,可能您也在别的公众号上看过,那就当作再温习一遍吧——


1,好的责编/编审,可以省掉许多不必要的花费。而有些花费,在进行剧本分析后发现是可以避免的。
2,哪些是需要加强的戏,哪些是废戏,哪些戏需要怎么改更好,或者如何更具可操作性……这些都是一个真正懂剧的好编审该去了解和提出的。如果一个编审没有几年相当的经验,就只能提出泛泛而谈的意见。
3,编剧从来是最不怕改剧本的。只要往好的方向去改就行。要是遇上了猪一样的责编,那么就算编剧如神,也是会改傻改疯掉的。好的编审,可以把关一个剧,让编剧尽可能地回到正确轨道不开无轨电车,同时可以发现编剧可能也没有注意到的存在问题。
4,很可惜,大多数公司只愿意花钱请十个小责编,也不愿花十个责编的钱来请一个好责编。其实绝大多数本子,根本不需要看完就可以判断可不可拍。
5,选题,角度,切入,情节点,编剧本身擅长什么,是情节戏还是状态戏……都需要有相应的考量。
6,关于状态戏。国内往往在分集或大纲阶段,就把状态戏秒了。除非这个编剧有相当知名度的状态戏作品。比如贫嘴张大民开篇的杀鱼戏。要放大纲里,平淡无奇,就一句话,一家人杀鱼。但是刘恒笔下,所有人物都活了。有时候我们怪电视上演的剧太狗血,情节不真实,正是太多制片方首先要看所谓的五分钟一小爆,十分钟一大爆。生活剧有时就靠细节和人物状态把握。
7,好的编审,是编剧之幸,差的编审,没准可以将一个好剧毁得体无完肤。
8,要找到好的编审,挺难的,首先这类家伙在行内写剧得多年,很可能他本身写一个剧的价并不低,其实他要有剧本医生的能力,这个有些编剧有,有些编剧没有。这也很正常。有些老师论文极出色,但讲课完全不行。如此种种,衍生了一个怪象,盲目迷信大编剧,而有些编剧如果自组团队又不把关,就会产生剧开拍前,剧组发现本子不过关。于是多了一种人,叫做跟组编剧。不过话又说回来,最好这个编审曾经做过跟组编剧。因为有些闭门写剧的老师,有些并不知道哪些在现场不适用。跟过现场之后,才会知道,有些戏的景,可以合并,有些场景不可拍。比如有次我看一个朋友的剧本,他写的剧本里有皇族的人射杀一群梅花鹿。我就跟他说,能给你搞一头来就不错了。还给你搞一群?你还想射杀?这就是经验了。有个很有名的典故,一个机器出了错。谁都查不出毛病,后来找了个老技师,老技师划了一条线,问题果然就在此线位置。他要价一万美元。大家不解:划条线怎么要这么贵?他答:划线一美元。知道在哪儿划,划到哪儿,9999美元。可惜我们国内,往往会觉得人人都会划线。最常见的就是一开策划会或剧本会,抓一堆人来看。提意见。他们相信,总有个壮丁能使。
9, 最好在场指点的编剧要比创作的编剧高一阶以上。不然很难提出真正的问题。除非创作的编剧真的走偏了。当然,也有很多从业多年的资深责编和编审本身创作剧本能力一般,然抓剧本症结能力很强,这个也不难理解。很多武林高手打过金庸不难,但要在武侠小说上写过金庸,恐怕很难。


么一大通文字看完,不知道您心里有没有点谱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编剧如果当责编,在提意见方面,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哈哈,其实小编也不知道,所以呢,小编就拿自己开刀,找来了一个我操刀提过意见的案情实例,考虑到该剧曾经换过好几拨的编剧,再考虑到该剧已经播出,咱还是小小地规避了一下风险,对剧名人名地名以及一些重要设定做了替换和改动,但是,相信小编写的这番责编意见,或许能让某些影视公司里不开窍的、舍不得钱的领导们,看出编剧出身的责编提的修改意见,会与没有任何剧作经验的责编有什么样的不同——

【最美的童话·修改意见

1-7集整体意见】

这是一个典型的韩剧风格的电视剧,从剧作来看,这个剧虽然源起于韩国的一次“狸猫换太子”,但主要的故事情节却发生在中国。
从拍摄成本考虑来讲,韩国的场景部分戏应尽可能的少,并且场景应当相对集中,甚至,假如为了压缩成本的话,完全可以用中国的取景来完全地替换掉所有的剧中所涉及的韩国场景,这样的话,编剧就必须尽量避免带有明显韩国当地印记的地点,诸如“首尔市内”“韩国亚运会现场”等,因为这会给美术道具等带来相当多的麻烦,特别地,亚运会的现场这一场景对于一个公司制作来说,需要的成本太高,除非调用亚运会的资料视频,但这又得涉及到相关的版权费用等,非常地不划算。
2集出现的绝对主角林城的身份是中国的柔道运动员,这个设置固然有它优秀和造就戏剧性的地方,但却也给实际拍摄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而从后5集的故事内容来看,除了金银牌辩认身份这一特别设定外,柔道运动员的身份并没有给全剧带来什么特别的用处,反倒让人有些生疑,既然林城曾经是中国得了银牌奖项的柔道运动员,那么要查到林城的资料在互联网相当发达的今天,应当是非常容易的,剧中的利乐想找到自己的父亲就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波折。我们都知道,电视剧是一门特别讲究细节真实的艺术,一旦观众在这一设定上生疑,那么这个剧给人的可信度就会大大地降低。个人建议把林城的身份替换成同样属于给运动员做专门的中国菜的特级厨师,这样既可以省却拍摄亚运会的实际比赛场景,又可以将场景囿限于厨房及餐厅内,同时也可以为了顺应后面的剧情让林城可能失去了真实操作的能力,但依然保持着厨师的敏锐度,而对于第1集中的重要情节“虾过敏”这一桥段来说,同样可以替换成林城为了保护熙允,以虾过敏的体质抢在另一个虾过敏体质优秀运动员犯错前吃下全部的酱汁的戏,这样的场景置换非但在感人度上不会降低,反而能提升林城熙允心目中的地位。
2集涉及的故事从韩剧剧作角度来说,硬伤并不大,但如果要考虑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内陆市场的话,前2集的戏份必须压缩到1集之内,而且最后一场戏的出现最晚就是第1集的结尾,而不是现在处理的第2集的结尾,要注意的是,内陆所谓的第1集的概念是45分钟的剧集,而非韩剧的1小时的概念,这势必要求编剧在创作剧作时更紧凑地在第1集之内将原本2集所要讲述的内容压缩成1集——对于内陆的观众来说,长达两集的小孩子的戏,是不可以容忍的电视剧长度,很可能到第1集完结时很多观众会选择换台,而用1集讲完主角小孩子时期的“身份替换”原由,是相对较为稳妥的处理。
而另一种处理办法是,故事从利乐林康成人后开始讲起,通过剧情走向,逐步揭示出利乐来寻父的缘由及林康并不是林城真正的亲生子的真相,这样的处理会比前一种更具悬念,也更打动人心。
当然,个人觉得可能最佳的方式是利乐知道林城是自己的爸爸,而他要探询的是,为何爸爸要抛弃他,那样的处理方式的话,整个剧可能要从故事上重新进行设定和推敲,但是当秘密一层层揭到最后时,相信会有比前两种处理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最后,从己有的前7集剧本来看,有较明显的旁支人物抢戏的感觉,照理来说,这个剧应该把戏的落点放在林城与他的亲生子利乐及非亲误认子林康的戏剧性上来,但是很遗憾,在剧本里,我看到了太多利乐与厨房里的众人学习、误会、成长的戏,个人觉得应相对地删减这些旁支人物的戏,而将戏的重点回到几个主角之间的戏剧冲突上来。
以上,是我对前7集剧的意见和理解。

〖分集意见〗


1-2
这两集除了最后一场外,通篇写的都是利乐何雨)与林康何萌)小时候的故事,这样平铺直叙的开场固然可以适应韩国的收视群体,但是对于内陆市场来说,这样的开场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平淡。
内陆近期大火的剧大多集合了这样的一个基本要素:狗血。可以说观众已经被这类剧养刁了,清新淡雅的剧作很难赢得内陆观众的青睐,比如写婆媳大战的剧,婆媳之间没有动手,那收视很可能就上不去,像本剧中涉及到子英对付熙允何雨时,处理不妨更极端更重一点,现在的处理虽然子英有给人坏人的感觉,但是她坏得不够给力,缺乏一种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力度。
对于寻父的戏,国内还是有成功的案例的,但是那样的剧要求主演要有相当的知名度,另外,整个剧要非常地催泪,催泪的点要非常地密集,这样才能吸引内陆心脏己经被煅炼得很刚强的主体收视群的注意,不然一旦引进内陆播放,很可能会遭遇收视的滑铁卢。
另外,要说一点的是,林城熙允并不是全剧真正的主角,他们的戏份在前2集里几乎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当他们的戏份终结,观众又将在第3集中重新认识新的主角——他们的下一代,这样的方式固然可以让观众了解利乐林康这两位第一第二男主角的身世,但是,无论从拍摄经济角度考虑还是从观众认可角度来说,都是比较冒险的处理方式。个人觉得宁可先让利乐林康这些真正的剧中主角先在开场出现,然后再返回来用一定的篇幅进行倒叙,也要好过现在的剧本处理方式。当然,这仅仅是个人的意见。
3集:
这集的戏,前30场铺垫太长,这30场戏的重点无非是要交代利乐如何通过努力到了中国滨州,社长作为戏里的旁支人物,不应该占据前1/3的篇幅,这部分的量,最多有1/5就够了,应该尽快地把本剧的真正第一主角利乐过度到他与子英林康等人的相见上,个人觉得,他们的第一次相见最好不是简单的小碰撞小磨擦,而应该尽可能地把这一事件放大,从而让利乐林康彰显出他们各自最直接的性格及人物张力,现在的剧本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化了,应当予以加强。
这集的戏才是所有主角及次角的真正登场,现在看来处理得稍显毛躁了,思思这些人与林城家的关系交代并不清晰,让人不太明白这个家里的人员组成,编剧采用的方式是闪回,而个人觉得较好的处理方式是可以把这一集关于林城家人物关系的闪回揉合到前面林康还是以何萌身份刚到林城家时的戏里并造就一场戏剧冲突,这样各自的人物关系可以相对明晰地通过剧情来呈现出来,或者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把思思等人的人物身份表现出来,现在的处理看起来比较模糊,要知道,观众的手中是没有人物表的,他们只能依据着剧情来判断每个人的人物关系。
这一集戏里利乐思思的相遇及误会处理得不够精彩,我们能在很多电视剧里看到类似的误会桥段,作为男一号与女一号的第一次直接碰撞,希望编剧能写出更多新意,这样才能从男女主角一开始相遇便让人有不同一般的感觉,从而引起观众的追看。男女主角的第一次相遇恰如我们生活中的第一印象,希望编剧能在这个桥段上花多些心思,创造出一个让人赞叹而有余味的场景呈现给观众。
思思林康的喜欢通过剧本是能看出来的,但是从剧情力度来说,还是显得太弱太普通了一些,应当更强化这里的戏剧性。
利乐思思的第二次交锋较之第一次交锋要有意思许多,但利乐林康的第二次交锋相比之下就要逊色很多,两人的性格特征及不同的处事态度应当表现得更明显一些,而当利乐思思遭遇小偷时,两人共同对敌完毕,再次掐架的处理由于源起于利乐林康的第一次“踩脚”风波,因而也显得太小儿科了,如果利乐林康的第一次风波能做到,那这里的掐架就会有意思许多。
4集:
4集的开场,个人更倾向于三人再度面对小偷团伙时共同御敌,甚至一度有过交心,如果顺着这样的剧情走下去的话,戏的张力会更足一些,现在的处理也不是不可以,但总让人感觉到有点隔靴搔痒,不够给力。
这一集子英与自己实际的亲生子林康之间的冲突可以再放大一些,观众这里是很清楚子英林康之间的真实关系的,而林康却不知道,这样一来,林康对于子英的伤害越大,子英的内心挣扎与痛苦就越有力度,现在的处理显得子英有些平面。对于一个剧的反角来说,她的形象越立体丰满,观众就越能感受到她的痛苦与悲哀,从而也越能关注到这对母子的人物关系的进展与变化。
林康的处理太一般了,也是同样的问题,缺乏设计,希望编剧能引入事件来推动情节,而不是作一些顺着故事走的平铺直叙。
这一集里的洪大力是作为子英的对立面出现的,个人觉得应加强他对子英的压力,这样戏也会更加好看一些。当然,现在的处理也是可以的,只是稍显得平淡了些。
子英利乐的冲突处理不错,有一定的张力,同时艾新对于利乐的器重也让剧情开始步入轨道,好戏即将拉开。
这一集的后半段剧情可圈可点,相当不错。
5-7集:
这几集里,利乐思思的感情进一步发展,林康的处理也相对合情合理。
但这几集里,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作为第一男主角的利乐与旁支人物的交流过多,从而使得利乐思思的爱情线被冲淡,更不要说利乐林康两个非亲兄弟之间的对抗与交锋了,感情也好,对抗也好,这几集剧里都有了,但是量明显不够,这几集除了上面所述的之外没有太明显的缺点,人物的处理都属于规规矩矩的,但也缺乏足够的亮点,追看性不足。
个人觉得应加强他寻父的成份,并且让艾新林城利乐有更多直接的交流,这些戏应当做得更惊心动魄一点,每每到真相揭开的边缘,因为子英林康甚至思思的介入或闯入而中断或让人叹腕,同时,洪大力子英的压力作为剧中的悬念应当进一步加大压力,现在的处理看来力度并不太够,显得有些小题大做。
7集的结尾处理不错,让人期待后续。
20118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