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教好一节腹直肌修复的私教课程

 xyf4345 2018-05-22

        如今私教课程已经风靡于市,能上好一节高效的私教课是每位瑜伽老师的愿望!

        今天我们分享一下,启红老师在2018年5月19日下午,一节关于腹直肌分离修复的公益课程。

       公益课当天适逢下雨,准备初期我们限定人数为40人,但雨天没能阻挡大家学习的热情,实到45人。启红老师有感而发“ 下雨的天气来了40多人,大家学习热情令我感动。学习改变大脑,重塑人生。这个世界会残酷惩罚不愿改变的人”


下面我们开始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

评估

任何课程的开始都源于评估;好的评估是理疗的一半。

1、认识腹直肌

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附近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

2、谁容易出现腹直肌的分离

a、产后;b、腹围大者(不分性别);

腹直肌分离这一现象尽管在各个人群中(如运动员、肥胖人群、儿童等)都有发生,但腹直肌分离的确多数出现于女性,尤其是产后女性中。

3、最佳修复时机

产后 0-7天,可以呼吸修复;

产后 42-90天,修复黄金时机;

产后 3-6个月,修复关键时机:

产后 6-9个月,修复的次关键时机。


但是腹直肌没有修复,是不会随时间自动修复的,可能伴随几十年!

检查腹直肌分离的方法

    1、平躺仰卧,屈膝,露出腹部;

 2、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
 3、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垂直于肚子,同时,垂直于分离的那根缝儿。

如果两侧肌肉距离大于3指,就属于比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可能会引起疝所(小肠从腹壁突出到体外),需立即就医。

分离在2--3指之间,不可以进行躯干弯曲和扭转的负重练习(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卷腹」),否则会加重分离情况。我们已经知道,腹直肌分离是由于腹横肌负重无力,腹直肌过度代偿造成的。

如何修复腹直肌的分离

腹直肌的分离有四种:

下腹

上腹

中腹

上中下全分离

修复顺序:先下腹、次上腹、再中腹

下腹部的修复步骤:

   1、呼吸修复       完全式腹部三维吸气(省略腹部肌肉松解),鱼嘴式呼气;

   2、体式   桥式+弹力带收腹

         依据具体个案,调整体式进退阶练习!

 上腹部的修复步骤:

1、呼吸修复

“哈”字呼吸,腹式深吸,呼气发“哈”,关注上腹部的收紧!



2、 体式    静态抗阻训练,如下视频请参考!


中腹部的腹直肌修复

1、“嘶”字呼吸,腹式深吸,呼气发“嘶”,全方位收紧腹肌!

2、体式修复

      侧板式   从双腿屈膝侧板退阶体式练起。

腹直肌全分离修复

按修复顺序逐步进行  

修复顺序:先下腹、次上腹、再中腹

修复腹直肌的重要性以及修复过程的禁忌

很多女性在得知自己腹直肌分离后,第一反应都是——练习腹肌。作为腹部练习最常见的动作,「卷腹」成为了她们的选择。

但是,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

腹直肌分离不能练「卷腹」!

腹直肌分离不能练「卷腹」!

腹直肌分离不能练「卷腹」!

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

▼导致体态异常

腹直肌分离会直接引起体态上的改变,影响骨盆的中立位,导致骨盆的前倾、侧倾,腹部突出,肋骨外翻等情况的发生。

▼引发腰痛

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的力量就越弱,它对腰背部的承托力也就越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腹直肌分离无力导致竖脊肌过度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性产后容易出现腰背痛,并且在长时间走路后也会出现背痛加剧的症状,更严重的患者都无法顺利起床。

▼造成内脏移位

长时间的腹直肌分离还会导致盆、腹腔脏器的移位。腹直肌分离三指以上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小肠疝气等严重的问题。 


总结 产后修复的模块

产后修复不仅仅是腹直肌的修复,还牵涉到:子宫修复、乳腺修复、盆底肌修复、腰背修复等。

更多的产后修复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