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王朝3

 陆一2 2018-05-22
三、契丹大小字

契丹王朝3    
    契丹语是东胡语的一个分支,属阿尔泰语系,与古蒙古语关系密切,应属蒙古语族。契丹建国前,并无文字。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倡导和支持下,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以及一批汉族知识分子开始创制契丹文字。他们仿照汉字隶书(实为楷书)的字形结构或直接借用一些笔划较少的汉字造成,这种文字被称为契丹大字。契丹大字较汉字简单,仅造三千余字即可表达契丹语。后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弟迭剌于辽天赞年间,在汉字反切知识的启发下,利用汉字形体与笔划制成音节字母——原字,以之相拼成字,谓之契丹小字。同小字相比,契丹大字较粗陋,不如小字组织精审。但契丹大字笔划少,便于书写。所以自创始之日起,其后虽有小字创制,大字并没有被取代,仍能与契丹小字并行,并延用至金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
    契丹文字使用的时间并不长,金灭辽以后便下令禁用契丹文字。此后,契丹文字渐渐失传,契丹文书籍也基本没有留传下来。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辽庆陵一批哀册的出土,契丹字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庆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白塔子(辽时庆州)西北二十余里的瓦林蛮哈(蒙语瓦砾滩)。该地有辽陵三座,东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永庆陵。中为圣宗之子兴宗耶律宗真的永兴陵,西为兴宗之子耶律弘基的永福陵。因兴宗的永兴陵、道宗的永福陵系附葬于圣宗永庆陵的缘故,所以此三陵统称为庆陵。1930年春,奉系军阀、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之子汤佐荣对辽庆陵进行大规模的盗掘,之后,将辽道宗永福陵出土的帝后哀册和之前科尔文盗取的辽兴宗仁懿皇后汉文哀册一同运至沈阳商埠地汤氏私邸。不久,汤宅被辟为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公开展出。
    哀册是刻有已故皇帝“悼词”的玉简册,我国古代皇帝、皇后死后,在发引日灵柩已登丧车待发,举行遣奠礼仪式时,将嗣皇帝作的“悼词”刻在玉简上,然后用金丝或银丝缀连成册,而盛于以册形大小所制的石函内,葬于帝陵中。辽代的哀册与所说的、古代传统的不同,册盖均为覆斗式,册石皆作仰斗式,这种墓志形状的哀册是辽代的首创。
    道宗帝后契丹文哀册,在覆斗式册盖的平面上,均刻篆书哀册名,斜坡的四面,内刻八卦和莲文,外刻十二生肖人物像,四角刻双龙和云纹。册石上刻哀册文。册盖和册石的侧面,均刻有二龙戏珠和云纹。册盖上的契丹文是仿汉字的秦篆字体,给人以自然圆润的感觉。册石上所刻的契丹文,以楷书为主,而又兼用行书,运笔流畅而无柔媚之态,给人一种朴厚感觉,颇具唐人徐浩书法风格。从风格上看,很明显两块哀册由同一人书写而成。这种契丹文字,除个别由一个原字外,大多由二至七个原字组合而成一个契丹字,书写颇为不易,但此哀册章法整齐美观,实为难得,可谓是契丹字书法的佳作。
    庆陵出土的这些帝后哀册,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可以证史籍之异同,校史书之谬误,补典籍之缺失,是我们感受辽代文明,了解辽代历史、文字的宝贵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