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的三重境界

 鑫鑫殇 2018-05-22

度己/度人/济世

一个专注于弘扬道教文化的平台

1.入门:明理,持戒

初学道,首先要清楚道教的宗旨以及教义。道教尊奉“道”为最高信仰,以道祖老子之《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教宗旨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湛寂真常,道也;传法度人,教也。道教乃大道之教化,众妙之所宗。

道之运行有规律,人之行为同样有准则。人的准则合乎道的规律,长此以往,两者融为一体,方能体悟道之精髓。

修行难,难在人心散乱,修行人心在世外,而身又于世俗生活之中。红尘世界,物欲横流,为防止心神被侵扰,不得清净。祖师慈悲,看到后人障迷自性而不自知,所以又指出了修道应该具备的具体行为规范(即戒律),让虚无渺茫的道变得触手可及。于是,戒律就成了修道人言行举止、心想动念的参照准绳。

尤其是对于初入道门的修行人,必须严持戒律,同时持戒亦是最直观、明确的修行。

2.有为,不妄为

《道德经》最重要的思想便是:无为。于是,很多同修把无为作为当前自己修行要达到的目标,可是坚持一段时间后,便开始松懈、烦躁,甚至怀疑“无为”的思想,这样修行便会是越修与道越远。

万物从无中而来,修行则需要从有中返无。即:先有为,再无为,有中返无,不可一蹴而就。当然,有为,并不是妄为,而是有意让身心合道。

虑而后得,从有为中体会道的奥妙。正如行善的过程,刚开始有心有意去做善事,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然而为之,无意无心的去行善积德。

3.无为,无不为

凡心不死,道心不生。修行,是要达到“私欲尽净,天理流行”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无心而为之,所思所为皆是道。《清静经》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唯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故,若要达到无为的境界,需要心神清净,遣欲澄心,湛兮寂兮,自然无物无我,无心无为。达到此境界,即与道合一,而无不能为。

随手分享转发

弘道功德无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