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我终于失去了你

 18千山暮雪 2018-05-22

写在前面:


我是饭饭,为你执笔,等我们老了一起坐着摇椅慢慢读。说出你的故事,让更多的后来者读着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人生。




成长就是你拔掉身上的刺,慢慢地变成别人的过程


文/钱饭饭


01


我单位新来的小姑娘可是个性的很,才来一个月就把好多老阿姨老叔叔们得罪遍了。


分管上级请她起草个材料,催了几遍都是直接回复“我正在弄,哪有那么快”,同事让帮忙复印个东西,直接说:“你自己去啊”,在厕所不知道同谁打电话,正高谈阔论她“邻桌那个令人讨厌的”的老油条,被人听到迅速传出来。


小姑娘不会办事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我在单位食堂里听说了很多个版本的“她不讨人喜欢”,然后细细想了想,觉得事儿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事儿,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


可为什么短短几天,让大家对她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呢。


其中她的朋友圈也成了她的特立独行个性的“神助攻”,尽是各种“你对我高攀不起,老娘我对你爱答不理”的调调,主张“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接触她或者她的朋友圈,一股冷冷的硬气扑面而来。


让人不舒服,所以她身上发生的小事都被别人放大了三五倍。


前不久,上级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要从我们这里选调三十岁以下的未婚青年干部,到重要部门工作。那个部门不但属于我们的上级单位晋升机会多,也在青岛的繁华主城区,生活工作都充满希望。


然而,在民主推荐阶段,大家一边倒地把票投向了那个和她一起来的,平时沉默不语不知道说啥就先笑的小姑娘,同样都是刚来没有什么机会出彩的人,别人却因为委婉温和而赢了先机。


落选的小姑娘十分不高兴,果不其然在接下来与同事领导的交往中,更是浑身上下充满了怨气,好几次我作为旁观者都觉得“话,其实真没必要那么说”,她完全可以换一张笑脸,换一个长句,表达相同的意思。


“说话硬”大概是每个初出校门乍入社会的年轻人的通病,不受几次伤又怎么会知道如何自处、如何他处呢。


愿这个小姑娘能够在不久的将来醒悟这一点: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并不是把周围的人脉强硬碰碎,阻挡自己前进的路,而可以是用自己不接受的方式,把周围的人和物都变成通往目标的阶梯。


他们说,成长就是你拔掉身上的刺,慢慢地变成别人的过程。



02


其实从前的我也特别清高孤傲,每次看到有人在领导面前说点好听的得体的话,就在心里默默不齿。


可是后来发现不单单是领导,就是凡人自己也喜欢听点别人恭维自己的话。且又与别人冲撞过几次后才发现“让别人舒服,就是让自己舒服。”


并不是要你一味地迁就别人,委屈自己。而是让你在摸打滚爬之后,拿捏出属于自己的一个“度”,又叫“情商。”


十年前,谁还不是同刚才那个小姑娘一样呢!情商在“不识愁滋味”的少年那里,可是贬义词啊。


前几天生日,收到了08年读研一时写给自己的邮件,邮件不是第一时间看到的,因为我发现好久不玩qq了,空间逐渐荒了,邮箱也不再关注了,好几天过去才想起点开那封未读邮件,写信的人居然是十年前的我自己。


感慨很多。


那时候想要签约的工作终究还是错过了,那时候为之烦恼的事现在只剩一声呵呵了,那时候想好好相处的人也走散了,那时候想要买的东西真的不想要了。


回头想想,无论是人还是事,变数太多,我已经认不出我自己。然而从情绪的字里行间,能让我读出释然的,是:还好,我终于变成了当初自己最讨厌的人。


是吧。


从前,你我都暗自发过誓:我们要做那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我们不允许自己被一切与讨好、卑微、谦虚、逢迎相类似的词汇熏染到。


我们陪着父母去参加饭局的时候,让这一情绪沸腾到顶峰,俯瞰众生。我们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看大人们杯觥交错,你推我让,然后心生厌倦。我们觉得场景夸张到像一个科幻片,所有人虚伪无知的嘴脸在瞬间被你看透。


我们看不起大人。


扶着醉的不能走直线的父亲回家,满脸的不屑和反感:“爸爸,你总是这样的讨好别人,不累么?”爸爸笑呵呵的喷出一嘴酒气,说:“累啊,可是,习惯了。”


后来,我们顺利地去了市重点高中读书,尽管按区划我们本应该去的是二流高中,心里很不舒服。我们不想去啊,但那是父母陪笑、陪钱、陪时间换来的机会,又不想让他们伤心,只好穿上厚厚的衣服走进淤泥,在深夜里对现实叹息。


和他们说,以后你的事,全靠本事,不靠歪路,仅此一次,下不为例。父母笑呵呵,好的好的。


真想永远二十永远年少永远任性啊,但那不可能吧。


十年弹指一挥间,都还没能站上人生巅峰,还未出任CEO迎取白富美,还没有做过一件让自己骄傲的事情呢,我们就都变了!


比猝不及防更可怕的,是悄无声息、是潜移默化、是无处可逃自己的变化。


当讨好过同事、取悦过领导、逢迎了客户之后,我们在深夜把头深埋进孤独,听见来自耳边强烈而刺耳的宣示:圆滑世故早已经在你不经意间,以你并不排斥的方式、钻进你人生的缝隙、落满你性格的角角落落。


然后,外化成一个现在我们曾经讨厌、现在却赖以生存的人物个体这个个体就是自己。



03


而正在读此文的你,又何尝不是变了呢?


你去参加了无数个饭局:一次是刚毕业时参加校友聚会,想探听经验积累人脉;一次是顶头领导带着你去见客户谈合作;一次是父母亲友大聚会你要替父亲挡酒;一次是遇见了赏识你的领导,你要借以表达知遇之情。还有一次是……你根本就记不清了,因为这已然已经成为你生活的常态。


清晨醒来,你麻木的洗刷穿衣服拿包穿鞋,推开门的那一瞬间,遇见同事的那一秒种,你早已经换上恰好露出八颗牙齿的官方笑容,没有人知道你真正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


你开始为想给父母更好的生活,为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也为钱来的更快一些,而在外拼命周旋。你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开始不遗余力地赞美、讨好、谄媚别人。但是,你却意外地发现,这些,真的能够帮到你。


你的事情总是在嘻嘻哈哈的厚脸皮中以光速的速度解决着。


于是,你总结了一条又一条与人交际的经验。你背着这些包囊斩获了累累硕果、阵阵掌声。你在深夜记起小时候,忽然明白了,父亲为给你求学、求工作,为家庭更加的圆满所与外界做出的一切妥协与忍让,都是不无道理的。


大丈夫能屈能伸,小女子能软能硬。


我们都在时光的边走边赐予中,拾捡了一路的情商,披甲上阵,轻松不已。


情商是什么?是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达到你的目的。


有人说,我牛逼了,去特么的情商,我不需要为任何我看不惯的人或事委屈自己,我就骄傲清高的对待你,你能拿我怎么着?可是你忘了,在你牛逼之前,那么漫长的一段路,你也是钻营着闯过来的。你不是吃第一个饼就饱了的。


谁不想站着把钱赚了,谁不想清高地把梦想实现了。


原创圈一个爆红的作者在爆红之前和我说,她也想她写的文章瞬间就传遍大江南北。但在这之前,她甘愿俯下身子,去抱大腿,只求被大号转载一次,去花钱买别人的时间,只求学习更多的经验和诀窍。


因为啊,你不去靠近高手,高手是不可能求着你告诉你他成功的经验的。


而你不和高手讲尽好话,让高手心花怒放,只凑上去一副高冷的面孔,高手是不可能让你接近的。


这个朋友拼尽全力,在短短三个月揽粉百万,而和她一同起步的人有的还挣扎在四位数的粉丝数上。


天赋和实力的确有高低,但更多的是高手愿意为着自己的目标前方百计、想方设法,而不屑于走出去交际的写手,就像闭门造车,就是孤芳自赏。


他们要站到高处,往往要花费比别人多百倍的时间和力气。而,你的人生有那么长么,长到有足够时间等着你一步一步挪至梦想身边么?


你那么清高,那么牛逼,结局就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一步步落下呢。



还好,你变了。


你由一杯就倒变成了千杯不醉;


你由一个讨厌世故、憎恨圆滑的愤青变成一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八面玲珑的高手;


你由一个好爱好爱别人就愿意为他去赴汤蹈火的痴情少年,变成一个会考虑对方感受、父母感受、子女感受的善于控制感情的中年人;


你由一个事事处处依靠父母、长辈、老师的学生变成一个很多人看来都觉得能量很足、朋友很多、可以呼风唤雨的能人;


你不爱听《简单爱》了,你爱听《十年》了。


你终于变成了人人都觉得好舒服的人。你终于为了扛起成长的责任,为更好的照顾爱你的人,向这个社会规则妥协了。


这种变化是可喜的,不是么?


你在一次完成大任务回家时,年迈的父亲叮嘱你:“注意身体,应酬不要太多,别把自己搞太累。”你说,好的,好的。


这一幕似曾相识有没有,你终于变成了当初自己最讨厌的父亲的样子,这是每个中年人都逃不出的命运,它另外一个名字叫:捷径。


我不知道新来的小同事要吃多少亏、受多少伤才能收起自己浑身的刺,对别人展开友好且容易接受的笑容,但我知道,早早晚晚,她都要试着走一走这条路。


有一天,成熟的你会发现:从前父亲的样子,和如今自己的样子,还有身边好多人的样子……都一样。而且这副样子并不丢脸,相反,他陪你打拼到了你如今拥有的一切。


这副样子教会你:生而为人,要接地气,要入凡俗。它提醒你,你还没有去到高处,先别谈什么高处不胜寒。


“青春里那些美好的词语,都会被岁月打磨成一块接着一块既定的石头,再怎么用力挣脱,也保持不住。残忍的不是我们,而是岁月和世俗。”


嘿,少年,我终于失去了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