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为什么这么苦?

 全性保真 2018-05-22

因为「苦」是人生的本质。


很多时候人们谈论一些对立的概念,比如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苦与乐之时,会以为这些对立概念双方是平行共存的,具有同等的实在性。实则不然。这些对立的双方,往往只有其中一个具有实在性,与其对立的另一方,只不过是某些条件下对具有实在性一方的缺失的表述而已。


比如光明与黑暗。确实是有「光」的,而所谓「黑暗」是一种实有的东西吗?不是的。所谓「黑暗」不过是对「光明」缺失状态的表述而已。并没有实际存有的「黑暗」。


「苦」与「乐」也是同样的道理。「苦」是人生的本质,而「乐」不过是某些状态下「苦」的中止而已。


人之所以有「苦」,乃因生命永有需求,或者说欲望。这种需求即构成一种追求之压力,在需求满足之前,即为「苦」。也即是说,人生之「苦」由人之需求而来,而「需求」是人生之不可免者,故「苦」亦为人生之不可避免者。


所谓「乐」是什么呢?只是「苦」的中止。比如,沙漠中快渴死的人,他对水的渴望是他之苦。他喝到一壶水,需求得到了满足,当此之时,他会产生一种快乐感。但是这种快乐感不是由喝水带来的,而是由需求的满足所带来的。不然的话,平常喝水怎么就不快乐呢?


任何具体的行为本身都无法产生快乐,只有这件行为满足了你的需求时,你才会产生快乐。也就是说,快乐产生于需求之满足。而需求没有满足之前即表现为「苦」。换言之,所谓快乐,不过是先在之苦的中止而已。「乐」依于「苦」而成立,而显现。


任何凭空的行为和事物,都无法使人快乐,只有需求之满足,才使人快乐。而快乐永远是短暂的,因为人的需求是无穷的。


人并非能「心想事成」者,故其并非总能满足其需求,所以时常陷于「苦」中。可即使需求得到了满足,也并非就此皆大欢喜了。人的意欲,在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立刻会转向另一个尚未满足之需求。换言之,无论你已经满足了多少需求,你的意欲,永远会落在未满足的需求上,这就使人永远陷于某种「苦」中。


所以,「苦」是人生之本质,是人生之常态。「乐」不过是「苦」的中止,但「乐」是短暂的和暂时的,因为人之意欲永远会落在未满足之处,这使人无论得到多少,依然永陷于「苦」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