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湿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排出体外?

 昵称49557057 2018-05-22

不论中医西医,都不是以“排出”为主。

痰湿是中医“湿证”的一种症状。但是,湿证又分外湿、内湿、实证、虚证,其以下又分为诸多种类,就算是痰湿,也不是说一定要“排出体外”。

痰湿的“痰”,不是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泛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用西医来解释,就是器官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也就是所谓“官能症”的一种。

湿证中的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

正所谓“阴静阳躁,亢害承制”。治疗每一种症状,要对症才行。

外湿症的治疗,是针对“重”“浊”之症,或称为“湿痹”或“着痹”,治疗上采用温法,温中补虚,散寒理气。

内湿症的治疗,根据湿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的原则,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分清泌浊。先看是忧思郁怒,痰饮,湿浊,瘀阻,外伤哪一种,还要根据脏器功能障碍看是否有气虚、气滞、气逆。气虚宜补气,气滞宜行气,气逆宜降气。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温中有方,活络有法,或辛温解表,或调理阴阳,不能一概而论。

肥胖就是所谓的痰湿体质。但是,脂肪是能够“排”出体外的吗?

人体去湿,并不以“排”为主。中医治疗,本来就是靠药力带动身体内部机能,主要靠人体自身免疫力来治病的,要保持身体内部机能平衡,讲究标本兼治,不能顾此失彼。其实这些东西,在西医上也是差不多的,除了称谓不同,究其原理细节,基本都一样。

中医讲五脏六腑,西医讲循环微循环,最终要达到的,都是使器官的机能正常活跃起来。《灵枢·病本篇》上说:“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以此而论,实际上说“排”是不合理的,而应该称为“化”,针对根本病因下手治疗,而痰湿作为疾病的临床表现,只要人体器官和各项功能恢复正常,它自己就自动消弭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