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班 老师是一位25岁的特岗教师,小学数学教育专业,高海慧。在幼儿园任教半年了。蔫蔫的,看上去不很灵气。据说参加做去年的国培。 问题:最大问题是整节课两队幼儿几乎都是站在原地。这节课的课题是《传球游戏》。室外温度最高19度,我在听课时,手已经冻僵了。 这节课的过程是这样的,开始部分是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健康歌》,动作设计还可以,但是做的不活泼,老师动作不到位,幅度小,孩子们就更小了。基本部分是老师出示一个皮球,问可以怎么玩?幼儿直接回答:传球。于是学习部分是两队幼儿从头上传球,排头传到排尾,排尾小朋友跑过去递给排头,结束。第二种玩法是腿下传球,方式同上。第三种玩法是侧身传球,方法同上。第二部分是传球比赛,方式还是同上。结束部分是重复开始部分的身体律动。 安口镇中心园 教师是43岁杨玉凤,这个老师形象气质语言表达都非常突出,幼师毕业,也许是未来的园长。 也曾参加过国培学习。 本课最大的问题是游戏规则设计、场地布置过于复杂。以至于有的幼儿在第三次玩的时候,还需要老师提示规则——记不住。本课课题是《小小搬运工》,是传统的玩口袋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提前布置了场地。用双膝夹住口袋跳跃曲曲弯弯的小路前行--圆圈处双脚夹口袋抛入跨栏内--钻过跨栏--头顶口袋踩着脚印过河滩--跨国河滩障碍物(纸箱)--将口袋放在手背上,展开双臂走上独木桥--到达终点。 长青小学幼儿园 教师韩旭24岁,非正式。2年教学经验。 最突出的问题--说的过多,没有将幼儿作为活动主体,游戏活动都是教师提前设计好让幼儿如何去玩。“看,今天的天气阳光明媚,正是运动的好天气,那你们知道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吗?”巴拉巴拉。。。几个幼儿分别回答:“锻炼身体”“抵抗细菌”还有的说“排毒”,巴拉巴拉。。。还没完,老师又说“运动的作用还真不少,那现在就跟老师一起动起来吧!”还没开始游戏,老师继续又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郊外,在我们的队伍里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让我们一起猜一猜吧!”有开始猜谜语了,“一个物体真奇怪,圆圆肚皮大脸蛋。拍他一下,他就跳。踢他一下,他就跑。”老师说完之后,全体幼儿一致回答出“皮球”。老师又说:“嗯,就是球,看,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皮球,你们喜欢吗?”下朋友能说什么,当然只有唯一一个答案“喜欢!”继续问:“那你们知道怎样保护皮球吗?”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回答:不要弄破;不要如何如何。。。老师有总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对,那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玩皮球的时候要好好保护她,不要让他碰到尖锐的物体,也不要用力的拍他踢他。”再问“那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全体幼儿还是只有唯一一个答案,“愿意!”老师再继续“可是啊,老师听说了,想和他成为朋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设了层层的考验,来考验我们大家,你们能战胜吗?” 将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就是我们一切设计要把孩子放在首位去思考,这不是白白在浪费时间吗?这么多无效的提问,无效的环节设计。 这一大段的对话,有对幼儿有价值有启发的有效提问吗?没有。都是太简单,张口既来的回答。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用一两句简单的导入语,直接进入正题?当然可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皮球。你会怎么玩?看谁玩的精彩,别人不会的玩法,他也会。一人一个球怎么玩?两个人只有一个皮球能怎么玩?几个小朋友只有一个皮球,那该怎么玩?” 我们主要想看孩子们玩的怎么样,而不是主要听老师说--的怎么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