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吐谷浑古国

 恶猪王520 2018-05-22

那些曾经璀璨的城郭,在时间的流淌下失去了踪迹;文明肇端及其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记忆。


通过文字,我们仍能触摸到那些已经失落的文明。「消失的文明系列」带您慢慢打开这幅历史的长卷,一段段远古的文明在回望中,逐渐展露出她神秘的笑靥·······


选自:《消失的文明》

作者:胡杨


柴达木盆地东南端的都兰县,在这片方圆2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已发现上千座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古墓。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都兰古墓群进行了大量的发掘、研究,特别是对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的血渭号大墓的发掘,一个关于吐谷浑汗国的真相正在一步一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神秘的青藏高原,曾是多民族先民生活繁衍之地。先后有羌戎、吐谷浑、吐蕃等古代民族在这里生活,其中吐谷浑王国在青藏高原上立国达350多年,其鼎盛时期的疆域东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匕,南抵今青海南部,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在吐蕃王朝兴起之前,与中原唐王朝并足鼎立,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王国。

 

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在这里发生过什么?什么原因让他们最终为后起的吐蕃所代替?一直以来,人们不断试图搜寻这个神秘的王国在这里生活的蛛丝马迹。


 


吐谷浑为何远赴青海

吐谷浑又称吐浑、退浑,是我国西北的古代民族之一。吐谷浑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匕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吐浑。

以上就是吐谷浑的来历了。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其实吐谷浑原本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字,而是一个人的名字。

 

吐谷浑原是辽东鲜卑慕容部首领涉归的庶长子。《晋书》卷九七《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慕容庾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慕容庾是涉归的嫡次子。晋太康四年(283年),涉归死后,部众拥立慕容鹿为可汗。作为长子的吐谷浑因为庶出,仅从父亲那里领导了1700户的牧民。

 

吐谷浑为什么要不远万里,率领部众长途跋涉远赴青海呢?只因为一场在游牧部落中十分常见的马斗。按照《晋书·吐谷浑传》记载,—天吐谷浑和慕容庞两部的马在一处草场上撕咬起来,从而引|起慕容庞的恼怒,慕容應认为这场马斗是吐谷浑蓄意为之,便派人指责吐谷浑说:“父汗早已分给你牛羊,你为何不走得远远的呢?那样马还会打起来吗?”吐谷浑心高气傲,一怒之下决定离开辽东,远迁别地。

 

有人说,吐谷浑远迁是因为与异母弟慕容庾的争权斗争,不甘久居其下。其实吐谷浑的远迁还存在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周伟洲先生在《吐谷浑史》一书中就指出,“当时居于辽东、辽西的鲜卑各部之间,随着游牧经济的发展,相互争夺人口牲畜和牧场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当时慕容部还比较弱小,占有的牲畜、牧场十分有限,而吐谷浑与慕容二部之间的马斗,正反映了因牧场狭小而引起的深刻矛盾,这是促使吐谷浑最后远徙的根本原因。

吐谷浑率部西迁(雕塑)

关于吐谷浑西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传说得知哥哥真要迁走的慕容,很后悔自己的冲动,便派大臣前来劝阻,吐谷浑坚辞不过,便说那就看这些马匹的心愿吧,如果他们往东要回去,我就回去。就在马群往东走出数百步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头马领着马群忽然回头向西,而且还“效然悲鸣”,“声若颓山”。几番反复均是如此,这仿佛是上天给吐谷浑的暗示,使他要走的决心更加坚定,前来劝阻的大臣也只好作罢,任由其西去。

 

吐谷浑走后,慕容庾因为经常思念兄长,便作了一首《阿干歌》来纪念。慕容鹿的子孙建立了“大燕国”后,《阿干歌》就作为皇帝出巡或者祭祀宗庙时演奏的乐曲。

 

吐谷浑国的建立和发展

西晋未(4世纪初),吐谷浑率领所部,从辽东西迁到今内蒙古西部,继而又迁牧于今甘肃西南、青海东南部,逐步征服当地羌、氐各部,势力不断壮大,并于东晋初年,建立政权。

 

谷浑死后,其子吐延继承了吐谷浑的汗位,并在此后的10多年里,不断开疆拓土,把势力范围扩大到现在的四川西北、青海和甘肃南部。吐延在位13年,勇猛异常,《晋书·;吐谷浑传》称其“身长七尺八(寸,雄姿魁杰,羌虏惮之,号日项羽”。

 

公元329年,由于对当地羌族的残酷征服最终引起了羌人的反抗,吐延被刺杀,年仅35岁。这一年,吐延的长子叶延继承了汗位,这个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可汗,按照中原王朝的习惯,“以王祖字为氏”“亦为国号”,改姓吐谷浑,正式建立了吐谷浑国,并把活动中心由甘肃转移到了青海。

公元376年,叶延之孙视连继立为首领后,把政治中心从甘肃境内迁移到青海的莫何川(今海西州乌兰县莫河一带)。公元405年,树洛干继立为首领,自称吐谷浑王,标志着吐谷浑王国正式建立。

 

他在位时,经过一系列整顿,逐步兼并羌、氐各部,国势日渐强大。面对吐谷浑的崛起,西秦深感不安,屡次袭击掠夺吐谷浑。公元417年,阿柴继立为吐谷浑王,为了保存实力,主动遣使与西秦求和,并接受西秦的“征西大将军”、“安州牧”、“白兰王”等封号。同时,又遣使与南朝刘宋通好,借以抗秦。

 

阿柴开创的结好西秦与联宋抗秦的外交策略,使吐谷浑很快走上了兴盛道路。而这种与其他国家和平交往,不断接受各个强国的各种封赐,长期向他们朝贡的策略,也使吐谷浑在一个狭小的生存空间中左右逢源,立国300余年而不倒。

 

公元452年,拾寅继承王位后,把政治中心从莫何川西迁到伏罗川l(今海西州都兰县诺木洪带),并仿效汉族政治制度建制,修筑城池宫殿,大力发展畜牧业和贸易使吐谷浑空前强盛。

 

公元529年,夸吕继承王位,把政治中心又从伏罗川北迁到伏俟城(今青海湖西铁卜加古城),设置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等官职,自称“可汗”。此时,吐谷浑王国的统治范围,东起甘肃洮河流域,西至青海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方圆数千里,成为中国西部的强国。

 

吐谷浑王国凭借它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交通和贸易的通道。吐谷浑王国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由于青海道横贯吐谷浑边境,所以也被后人称之为“吐谷浑道”。

当时的吐谷浑道可谓四通八达:向东可达北魏以及后来的北周;向南可以沿黄河南岸到达洮河上游地区,并经由此地到达建康(今南京);向西可达西域;向北匕可以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柔然、东魏和北齐。

 

吐谷浑人在这条路上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是和外国商人进行中转贸易,并由此介入国际贸易;同时,他们还与南朝和北朝从事“以献为名,通贸市买”的商业活动。

 

吐谷浑靠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扮演着“中介”的角色,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出现了许多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吐谷浑可汗夸吕派使团到北齐去朝贡,西魏凉州刺史史宁探知使团返回的消息后,率兵袭击,俘获跟随使团的商人240多人,夺得骆驼、骡子共计600多头,各种丝绸彩绢上万匹,其贸易规模之大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令人惊讶不已。

 

1983年以后,考古学家在都兰县的吐蕃墓葬中陆续发掘出大量的丝织物,丝绸品种之全、图案之精美、时间跨度之长在国内考古发现中均居榜首。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发现丝绸350多件、130余种。在这些丝绸残片中,有112种为中原汉地制造,18种为中亚、西亚所制造。其中一块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块确认的8世纪波斯文字锦。

这些丝织品以及其他大量的出土文物,绝大多数应是吐蕃与中原、中亚和西亚进行贸易的结果,这也为青海丝绸之路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此外,吐谷浑人在这条路上还充当了外国使节和商人的翻译和向导。无论是中亚和西亚的国家的使臣来南朝,还是东西方各国的商人,以及去西天取经的和尚和东来传法的印度僧侣,都由吐谷浑人带领到达目的地。

 

丝路上与各色人等的往来交通,不仅使中西文化交流得以延续,也对吐谷浑自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吐谷浑人原本并不信奉佛教,但在慕利延统治后期,佛教开始在吐谷浑流行,原因便是佛教经由吐谷浑道从西域和南朝传入。今天在都兰鲁丝沟见到的佛像岩刻,考古学家们便认为它们是吐谷浑时代的作品。

 


尚马的吐谷浑 

吐谷浑是还一个崇尚马、产良驹的地方。作为一个游牧民族,马对吐谷浑的意义,是种根基性的存在,而在鲜卑民族中,马一直是瑞兽和神兽的象征,其墓葬中也常常用马殉葬。因此在吐谷浑马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魏书吐谷浑传》载:“其(指吐谷浑)刑罚:杀人及盗马者死”在那里,盗马与杀人等同而视,将处以死刑。

 

吐谷浑最著名的良驹是“青海骢”和“龙种”。《北史,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人把当地的优良种马与波斯母马进行杂交,所生的就是“青海骢”,据说这种马可日行干里。而“龙种”的产生则带有神话的色彩:每到冬季,青海湖结冰之后,吐谷浑人就把良种母马送到海心山上,到来年春天,马有孕,所产的马驹即为“龙种。

周伟洲先生所著《吐谷浑史》一书认为,“青海骢”与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士的艺术珍品“马踏飞燕”中的铜奔马体形相似,具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这种马外貌俊美、品质优良、力速兼备,最大的特点是善走对侧步的步法。“青海骢”也因此成为吐谷浑向内陆政权进贡的珍贵礼品。

 

盛产良驹,成为吐谷浑对外征战的有力武器,盛唐之前,吐谷浑一方面接受各个强邻对他的封赐,并不断向他们朝贡;另一方面,吐谷浑凭借能征善战的坐骑不断骚扰些国家的边境,掠夺人民和牛羊,也因此成就了东起甘肃洮河流域,西至青海柴达木盆地中南部的汗国。

 


战争灭亡吐谷浑

吐谷浑凭借马背上的优势不断开疆辟土、扩大势力,曾经一度成为一方的霸主。远近的各个小部落都不敢和吐谷浑相抗衡。可是,《易经》中说“否极泰来”,在建立功业的同时,吐谷浑也为自己种下了灭亡的祸根。

 

公元581年,中原隋朝刚刚建立,野心勃勃的吐谷浑想要趁隋朝刚建国、立足未稳之时,大肆侵扰大隋王朝的领土。可是,作为中原的天朝上国,吐谷浑的侵扰是不堪击的,隋朝的军队很快就瓦解了吐谷浑的进攻。

可是,没想到吐谷浑人心不足蛇吞象,接连几次对中原领土进行侵扰,尤其是他们发动的第三进攻,使得麻痹大意的中原帝国在短短几个月内,先后有临洮、凉州、岷州被偷袭,损失比较严重。

 

隋炀帝即位后,大为恼火,于公元608年派兵大规模进攻吐谷浑,可是,狡猾的吐谷浑竟然瓦解了隋朝的这次进攻。隋炀帝大怒,于609年亲自率兵出征,围攻吐谷浑。

皇帝亲征的士气可想而知,隋朝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吐谷浑的领土,使得曾经不可世的吐谷浑军队瞬间失去了抵抗力量,最终伏允可汘只好狼狈南逃,今青海大部分地区划归到隋朝的版图。

 

后来,伏允可汗投奔到党项族,苟延残喘,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隋朝未年,虽然吐谷浑可汗伏允又收复失地,吐谷浑国复兴,但经过两次战争的沉重打击,吐谷浑王国从此开始迈向它的暮年,由强盛走向衰落。

 

唐朝建立后,吐谷浑仍旧奉行既往对外政策,在不断向唐朝遣使,加强双方交往的同时,乘唐朝忙于巩固政权之机,频繁滋扰唐朝西部边境,阻碍唐朝从河西入西域的交通。吐谷浑为患唐朝边境,史书中记载的就多达24次,岷、鄯、洮、叠、芳、旭、扶、兰、凉、松、河等11个州深受其害。

 

直到贞观八年,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将唐朝治理得井井有条,已经基本完成了统大业,国内局势稳定,王朝迎来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此时的吐谷浑不识时务,不断寇扰中原。唐太宗李世民本来不想大动干戈,想使用怀柔政策使得吐谷浑对中原王朝心存敬意。可是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国家竟敢如此猖狂,终于招致了李世民对吐谷浑大规模的讨伐的决心。

一年秋天,吐谷浑派兵到凉州劫掠,恰好把鸿胪丞赵德楷、安侯等朝廷官员给劫掠而走。唐朝本是打着“以和为贵”的主意,可是没想到先后派人与吐谷浑可汗伏允交涉多次,晓以利害,讲明道理,可是都遭到了伏允的强硬态度,始终不肯放人,而这种极不明智的做法也激怒了李世民。

 

11月,唐太宗发布《讨吐谷浑诏》,历数吐谷浑历年罪行;12月,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10万唐军兵分三路直指青海。唐军路势如破竹,以不到半年的时间,取得了这场战争的全面胜利。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下诏让吐谷浑复国,并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但慕容顺不为国人拥戴,不久便在内乱中丧命。

 

从此,吐谷浑终于成了中原王朝的从属之国。与此同时,吐蕃在青藏高原兴起,其势力进入青海南部,并多次攻掠吐谷浑。公元663年,吐蕃一举攻占吐谷浑全境,吐谷浑国内亲吐蕃的大臣素和贵逃奔吐蕃。

吐蕃大军顺利攻入吐谷浑境内,拥有350年基业的吐谷浑就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