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带银子买东西,需要找零该怎么办?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惠训书院 2018-05-23

如今,我们出门买东西,可以用支付宝和微信,就算用纸币,也很方便找零。但是在古代,带着银子出门就很困难,要知道,一锭银子的额度可不小,高级经理人的工资也就二两。如果拿着银子去市场买菜,是很难直接花出去的,这时候该怎么办?

一锭银子

古人的办法就是用工具砸碎银子,用碎银子购物。《红楼梦》有段描述,五两的银锭用工具剪去两边,留下中间的至少也有二两,姑娘们觉得还是太大,又剪成更碎的银子。因为剪的银子形状不规则,重量都不一样,要估算价值,一定得要称。

大小不一的碎银

拿什么称呢?这个工具就是在农村常见的戥子。散碎银子往往都是论块的,然而一块银子的面额也不小,拿着去买菜还是不够找零,所以还得剪,剪下碎银的一角,称之“角”。

在明清和民国时期,一角银子也很值钱,能换几十枚铜钱,这是银能碎到的最小程度,称之“毫”,又称“毛”。

戥子

清朝末年,有了银币后,重量进行统一,以“块”为主,“角”为辅。银币是圆的,所以又称之“圆”,又写作“元”,下面还有“毛”。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用货币单位的原型,基本没怎么变过,只是将硬币变成了纸币。

元和角

总之,在古代如果带银子出门买东西,要看买什么,买大件就带整银子或银票,买小件就带散碎银子。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会有戥子,可以精确到一厘。

参考文献:《古代货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