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0.书法家的"爱"/蔡氏兄弟谁的字更好?

 长乐宫主人 2018-05-23

蔡京和蔡襄兄弟,谁的字写得更好?各有什么风格?

 (一)“苏黄米蔡”的“蔡”是谁

  蔡襄、蔡京皆以书法名世。书法史上所列宋四家,只说是苏、黄、米、蔡,至于“蔡”为何人并无具体所指,以致后人常为之大惑。多数人都习惯性地认为宋四家即指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然而,宋四家中,蔡襄最为年长,书法成就也堪称“本朝第一”、“独步当世”(苏轼语)却名列最后,让人生疑。那么,究竟“蔡”是指蔡襄还是指蔡京呢?

  关于此,有两种说法。一说“蔡”本为蔡京,后改为蔡襄。如明人王绂在其《书画传习录》中记载:“世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端明书焉。端明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与之同朝的孙矿和张丑也有相似看法。孙鑛认为:“……宋四家其蔡是蔡京,今易之以君谟,则前后辈倒置,恐君谟不甘……。”张丑也说,“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蔡者谓蔡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君谟书焉。君谟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京笔法姿媚,非君谟可比也。”三人都认为“蔡”本为蔡京。与上述说法一致的还有董其昌、郑板桥、朱和羹等。

  另一说则认为“蔡”本指蔡襄。如清人杨宾认为,“宋四家书,本号苏、黄、米、蔡,后以蔡京当国,而亦以书名,遂以京易人。后以京小人,而书又无骨,仍以君谟易之,皆非三家同时出。”按杨氏之说,宋四家中的“蔡”本指蔡襄,可能以为蔡襄资历老、名气大、书艺高,他才更有资格列入。但因蔡京“当国”,权势遮天,有人便偷梁换柱,轻易将“蔡”换为“蔡京”了。

  (二)蔡襄书法

  蔡襄书法师承晋唐。其行草多取法魏晋及二王,楷书则出于颜真卿。对蔡襄书艺,历来评价甚多。黄庭坚认为:“君谟《渴墨帖》仿佛似晋宋间人书,乃因仓卒忘其善书名天下,故能工耳。”“君谟真、行简札,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也。”蔡襄的行书多法魏晋,谨小慎微,恪守传统,由其行书《脚气帖》、《中间帖》等即可见得。因此启功先生指出:“蔡襄……行草书手札宜若可以舒展自如矣,而始终不见自得之趣,亦不成其自家体段。”

  如果说蔡襄在行书方面是以对传统的继承为主的话,那么,他在草书方面却有所创新。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亦自成一家。”蔡襄的楷书,虽也如颜书那样,精研点画,严守法度,但相较其行书而言,则更趋保守。所以当苏轼认为“蔡君谟为近世第一”的同时,也指出其“大字不如小字,草不如真,真不如行”。坡公论襄,此当为是。现代书法理论家侯镜昶先生说,“宋人学颜,当推蔡襄为第一。然蔡书虽佳,终不脱唐书流风。真正的宋书,乃为苏黄米所开创。”这些说法与米芾说的“蔡襄勒字”一样,也凸现了蔡襄书风的乏“意”,未能彰显个面目。

  (三)蔡京书法

  蔡京的书法师承,正如其子蔡绦所言:“(蔡京)始受笔法于君谟,既学徐季海。未几弃去,学沈传师,及元佑末,又厌传师而从欧阳率更。由是字势豪健,痛快沉着。迨绍圣间,天下号能书,无出鲁公(即蔡京)之右者。其后又厌率更,乃深法二王。晚每叹右军难及,而谓大令去父远矣。遂自成一法,为海内所宗焉。”[8](P76)由此可以看出,蔡京的书法师承是由近及远的,即从本朝蔡襄入手,上溯唐代名家(徐季海、沈传师、欧阳询),然后直追魏晋(王羲之、王献之等)。在学书道路上,蔡京数易名家,但都对自己不满意,于是,干脆跳出旧辙,“自成一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遂为海内所宗焉”。这也可说是蔡京尚意书风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所以,相较于未能融入宋代尚意书风的蔡襄而言,蔡京则能顺应时尚,着力创意。如果我们以蔡襄的《脚气帖》和蔡京的《十八学士图跋》两相对照,便可看出,蔡襄风格仍旧是“二王”一路,甚至在用笔、结体等方面,都与二王有惊人的相似,因此循古较多,创意很少。蔡京则不然,他对书法意境的感觉似乎已经很明了:其字以外拓为主,其势以豪峻显露,将“力”与“势”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因此,两帖所表现出来的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个人风格:蔡襄是“法”重于“意”,“含”胜于“露”;蔡京则是“意”重于“法”,“露”胜于“含”。

  当然,蔡京的书风虽属尚意,但并不是说他彻底摆脱了二王遗风。其实,不论在面目和形象上,还是在气质和内涵中,或多或少,或隐或显,我们都能发现魏晋风度对有宋一代尚意书家风格的影响。从此也可看出,尚意的宋代书家,也并非全盘抛弃传统,摒离晋韵。比如刘熙载在论及宋人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时,便指出“黄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这并不是说黄山谷未能跳出晋人尚韵的窠臼,没有彰显自己的个人风格。恰恰相反,他是师古不泥,化古为今。宋代尚意的书家们其实大都是以自己独出心裁的创意去理解和发扬书法艺术,并最终将个人的情感和理念融入社会书风的尚意大潮。就此而言,他们的创新,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群体意识——— 一种对社会历史的思考和艺术潮流的走向的默契。也因为有这些书家的积极参与,于是汇成了可与魏晋尚韵书风比肩的另一个书法艺术发展高潮。以此反视和审察蔡京的书法艺术,其成就应不只在于他能顺应时代潮流,融入尚意书风,更在于他对于书法艺术的自然理解和融汇贯通。

      (四)蔡襄简历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蔡坑自然村)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概述内图片来源:清人绘蔡襄像,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在朝为谏官时,以直言著称。后数度外出,历知泉州、福州、开封府事。宋英宗即位后正授三司使,再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杭州。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主持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蔡襄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楷行皆妙,尤以“飞白散草”为最。书迹传世有碑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诗文清妙,造诣较深,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内集诗歌370首,杂文584篇、奏议64施展。

      (四)蔡襄简历



~~~~~~~~~

蔡襄行草书法欣赏

蔡襄书法《纡问帖》、《暑热帖》、《远蒙帖》、《扈从帖》欣赏

蔡襄《纡问帖》:1052年,纸本,纵26.7厘米,横28.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https://m.cidianwang.com/shufazuopin/songchao/260011a.htm

释文:“襄启:中间承劳纡问,适会疾未平,殊不从容,示书两通,知烦指干,新第有未备,且与鐍钥。却候别作一番倂了之。四人园子,只与门下每人一间,园中地,分与四人分种,要他载重也。不一一。襄奉书。五日。”

蔡襄书法《暑热帖》欣赏

蔡襄《暑热帖》(致公谨尺牍),1052年,纸本,23cm×29.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释文: 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 一。襄上,公谨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暑热帖》局部放大之一

《暑热帖》局部放大之二

《暑热帖》局部放大之在三

蔡襄《暑热帖》:蔡襄是书法由唐人“重法”向宋人“尚意”转变时期重要的过渡性的人物,他为尚意书风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以恢复晋唐古风为己任,在扭转北宋初绮靡的五代书风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宋尚意书风的一个特点就是,借晋唐书法之体以还宋尚意书风之魂。这一点为尚意书风找到了传统依据。他不仅整理了传统的技巧,且在很多地方有所发展。他提出的“唯取神气为佳”的主张,推动了人们对法度的重新认识。

  由此可见,蔡襄因为缺少一些创新意识,使他不能成为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

蔡襄书法尺牍欣赏《远蒙帖》:1061 纸本 28.6cm×2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再拜。远蒙遣信至都波,奉教约,感戢之至。彦范或闻已过南都,旦夕当见。青社虽号名藩,然交游殊思君侯之还。近丽正之拜,禁林有嫌冯当世独以金华召,亦不须玉堂唯此之望。霜风薄寒,伏惟爱重,不宣。襄上,彦猷侍读阁下。谨空。

蔡襄书法《扈从帖》欣赏

(概述内图片来源:清人绘蔡襄像,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人绘蔡襄像,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张伯驹为何对故宫博物院重裱蔡襄《自书诗卷》耿耿于怀

好看猫/2019-10-17 09:02蔡襄《自书诗卷》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原籍福建仙游。蔡襄是蔡京的堂兄,两位都是北宋时期的权臣,但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死后赠礼部侍郎,谥号忠。

1050年(北宋皇祐二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书写时间当在诗成之后不久,蔡襄时年约40岁。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现存的《蔡襄自书诗卷》,素笺本,乌丝栏,纵28.2厘米,横221.1厘米,内容包括11首诗。共计884字。

蔡襄

       卷尾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共13家题跋。鉴藏印记:“贾似道印”、“悦生”、“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保之”、“武岳王图书”、“管延枝引”、“梁清标印”、“焦林”及清嘉庆内府诸印。《蔡襄自书诗卷》本藏故宫,辛亥革命后,故宫国宝外流严重,《自书诗卷》被太监盗出,卖给了古玩铺的品古斋,又以5000银元转让给朱家潛的父亲。1932年,朱家的一位仆人吴荣将其窃去,拿到与朱家没有交往的古玩铺赏奇斋求售。没想掌柜一看便知这东西出自朱家,遂表示只肯以600元买下,否则就报告警察局,吴荣只好答应。当年的古玩界还是讲点交情的,赏奇斋忙托人告知朱家。朱家除了偿还600元垫款外,还赠送了掌柜1000元作为酬劳。朱家潛父亲去世后,在抗战时家中办理祖母丧事需要用钱。当时,大汉奸梁鸿志主南京伪政,欲以重金购之。大收藏家张伯驹得知后,担心被梁鸿志转手落归外国人,就抢先一步,以重金收归己有(张伯驹记为45000元,朱家溍记为35000元)。建国后,康生对张的收藏产生了兴趣,有天他突然不期而至张宅,提出要观赏蔡襄的《自书诗册》。他见此帖历经千百年,洁净如新,品相极佳,心中顿生觊觎之念,但张却没有相赠之意。

朱家溍先生

       文博大家朱家溍曾写文记述此事:张伯驹80岁生日时,在北京莫斯科餐厅请朋友们聚餐。张伯驹说:“听说《蔡襄自书诗册》到故宫博物院以后,又重新揭裱,改成手卷了,是有这回事么?”我说:“是揭裱改成手卷了。”伯驹说:“是你出的馊主意?”我说:“当然不是!事先我也不知道,如果我知道,我就坚决反对了。”伯驹说:“《蔡襄自书诗册》,完完整整毫无残破的情况,为什么要揭裱呢?简直是大胆妄为。当然在宋代曾经是卷,不过裱成册已经有几百年了,有什么必要又重裱。”我也了解伯驹的心情,他完全能料到我绝不是出主意揭裱的人,不过因为我家曾经是《蔡襄自书诗册》的收藏者,所以要在我面前共同发泄一下,这是可以理解的。

~~~~~~~~~~~



~~~~~~~~~~~



-----------------------

520 . 书法家笔下写的"爱",谁的最浪漫

       昨天520,是不是被身边的朋友各种晒红包、晒转账刷爆朋友圈?如果你也已经开始麻木这样粗暴的方式,那就安安静静的文艺范一回,跟随小编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书法大家笔下,最浪漫的“爱”吧。

       一位出色的大书法家,首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人。无论是王羲之等晋人手札里对友人的“磨磨叽叽”,还是苏轼笔下的愤懑悲凉,或是颜真卿笔下对失去亲人的痛彻心扉,抑或赵孟頫对妻子的你侬我侬…都饱满着人间的丰富情感。

来看看古代书法家笔下写的“爱”字,看看谁的“爱”最浪漫。

王羲之 
 
欧阳询 01
 
欧阳询 02
 
褚遂良
 
陆柬之

颜真卿  
 颜真卿  
 
苏东坡

黄庭坚

吴琚
 
米芾《吾友帖》


米芾
 
 

鲜于枢
 
赵孟頫
 
康里巎巎 
 
文征明
 
唐伯虎
 
王宠
 
傅山
 
蔡襄 《远蒙帖》 


李怀琳 作品: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王铎 作品:草书诗卷
 
张瑞图 作品:杜甫饮中八仙歌
 



书法大家们用手中的笔,写下了他们最浪漫的“爱”,                                                        那在你心里,最浪漫的“爱”是什么样?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