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花子

 雪梅常在 2018-05-23

山花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在五代时为杂言《浣溪沙》之别名,即就《浣溪沙》的上下段中,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故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高丽史·乐志》名《感恩多令》。亦有径称《浣溪沙》者,见敦煌曲子词。又因南唐李璟词"细雨梦回"两句颇著名,故又称《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平韵。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则押仄韵

词牌

词谱:

●○○●●○。⊙●●○○

◎⊙●○○

○○●●,◎●●○○

○○●●●○○

代表作品

刘辰翁作品

此处情怀欲问天,山花相期相就复何年。

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

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山花子·莺锦蝉縠馥麝脐

原文

莺锦蝉縠馥麝脐,轻裾花草晓烟迷。鸂鶒战金红掌坠,

翠云低。

星靥笑偎霞脸畔,蹙金开襜衬银泥。春思半和芳草嫩,

碧萋萋。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文簟冷画屏凉。玉腕重,金扼臂,

淡梳妆。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绳拂子,

打檀郎。

作者介绍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
山花子·挼柳揉花旋染衣

原文

挼柳揉花旋染衣。丝丝红翠扑春辉。罗绮丛中无此艳,小西施。

腰细最便围舞帕,袖寒时复罩香。误点一痕残泪粉,怕人知。


李璟作品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赏析】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蒙、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

纳兰容若作品

1.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赏析】

这是一首没有写明是悼亡的悼亡词

道韫指的是谢道韫。容若在《饮水词》提及恋人屡有"谢娘""道韫""柳絮""林下风"等语。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容若完美而洗练地将两个关于女人最美最诱惑的说法结合起来,带出一种凄艳如落花流水的意境,其间暗用杨妃典,有生有色,于凄切中显现出一种华丽的悲哀。这阕《山花子》堪称容若词的代表作之一,将典故与情语交织运用自如。情思绵邈,冷峭绝伦,浅显中有深意,带出无限惆怅萧瑟。

所悼亡的这位女子一定是有着跟谢道韫一样的才气与风度,一定是一位很美的女子。"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一幅凄冷的画面怵然眼前,勿需要太多的言语,愁到深处黯然神伤,能说得出的愁便不算愁,愁是心里的语言,让人心碎,让人断肠。独自一人,不期而至的风更添愁,对着风,更落寞,落寞的心情遇上乌鸦,会茫然吧。数乌鸦,是愁到深处的神伤吧,是不自觉的羡慕吧。我这样想。不禁想到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当然,这句诗没有李白诗的豪气,但却更显凄凉。

这首诗的名句是"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也是为最多人所知的。据说"黛玉葬花"也跟这句诗有关,因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容若同为康熙的侍卫,并且是很要好的朋友,所以曹寅熟知容若的诗句也不奇怪,由此推论,曹雪芹熟知容若的诗句也就不奇怪了,而容若的诗句里也屡次出现"葬花",如"葬花天气",以及现在的"一宵冷雨葬名花",所以"黛玉葬花"源自容若的诗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当然,这是众多"红学家"的事了。但撇开这个不说,这句诗本身就是一句绝妙的佳句,意境清冷,让人倍感心碎,所谓天妒红颜,也许就是这样吧。浮萍逐水流,半点不由人,飘零的凄冷哀愁。只消一夜的冷雨便将名花埋葬,花就这样消失了,带着美丽与芬芳,让人不禁生出对雨的恨意。雨的力量为何如此强大?但又不禁思索,这里的""指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悼亡的是容若心仪的那位后来入宫的女子,那么这里的""指的就应该是"皇权"吧,"幽幽深宫梦,人生几度秋",这样好的一个女子竟然被锁在这样的深墙内,容若心里一定很苦吧,深爱着却不能相见,而且是永远都不可能相见。容若此刻心里一定很苦也很怨吧?有人说,这句诗也包含了容若对自己际遇的哀叹之感,那么这里的雨也就还指"当时朝廷错综复杂的形式"吧,但我不是很同意,我更愿意相信这句诗是容若对已逝爱人的思恋怜惜之情与对"皇权"的憎怨之情。读到这句,一种哀伤之意就会涌上心头。冷雨葬花,让人心痛,让人愤怒,让人哀伤,犹如高山流水难觅知音时的断弦,一种凄美的心碎油然而生。

2.风絮飘残已化萍,莲泥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情到浓时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3.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1]

参考资料:

1山花子赏析  . .腾讯读书 . 2013-02-01

词条标签: 宋词 文化 文学

  

《山花子·春愁》 是明代陈子龙的词作,出自《陈忠裕全集》。

这首词为吊古之作。词写当年繁华的景阳宫殿,而今是衰柳凄迷,月照残红,虫蛀画栋,杳无人迹,一片荒凉的景象,唯有双飞燕子,依旧翩翩飞舞。作品透露出今昔盛衰、人生凄凉的深沉伤感。

 

作品原文

山花子·春愁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1]五更钟[2]

寂寂景阳宫[3]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4]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杏花零落:唐温庭筠《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宋秦观《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2]五更钟: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3]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

[4]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罗浮志》载:仙蝶为仙人彩衣所化,大如盘而五色。

白话译文

在薄薄的迷雾中,杨柳依依,杏花飘落,五更的钟声响起。寂静凄凉景阳殿上的月儿照着残花。五彩的遗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早已失去帝王家的气象。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留下萧瑟悲凉之景。只有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1]

创作背景

明朝灭亡,作者感叹故国的覆亡,沉思亡明的教训。一是亡国亡家的君主,二是图谋恢复的志士。昔日繁华景象不复返。作者来到景阳宫前,看到萧瑟的宫殿,看景生情,写下了《山花子·春愁》这首诗。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陈子龙的词婉丽风流,独具神韵,无论叙私情,还是言国事,都"以浓艳之笔,传凄婉之神"(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这首《山花子》词就是一首凄丽悲婉的佳作。词题为春恨,但非关春情,也非关春光,而是以眼前的春色为契机,发抒悲怀故国的一腔遗恨。

上片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自然引发一脉凄婉的伤逝情愫。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清的钟声,酿造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这是残春的景象,令人仆恓惶惆怅。五更钟,用语本于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里暗用宋朝灭亡的旧典。《宋史·五行志》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民谣,五更谐音五庚,预兆宋朝的国祚在第五个庚申之后终止。宋太祖立国于公元960年(建降元年庚申),到 公园1259(理宗开庆元年)正好为五个庚申。果然,二十年后,宋朝就宣告灭亡。如今,这五更的钟声响起,不啻如一声声家破国亡的丧音,敲打着词人忧伤的心灵。下面"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两句,又以冷月、旧宫、残花三种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凄凉的景况。"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公元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南下过江,攻占台城(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陈后主闻讯,即与妃子张丽华投景阳宫井藏匿,至夜,被隋军擒获。

明朝和陈朝都建都南京。这里是用象征陈朝段灭的景阳宫旧事影射明朝的亡国。曾经照彻陈朝景阳宫殿、目睹过陈后主投井被擒一幕的明月,如今宛如深邃明睿的见证人,冷峻地观照着明朝灭亡后的惨淡景象——暮春的红花在寂寞中纷纷凋残,意味颇为深长。

下片切入人事沧桑,抒写凭吊故国的感伤。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过片两句承袭上片意脉,呈示一派亡国的衰败景象。《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蝶化彩衣金缕尽用其事,意谓明朝的皇族贵胄死后,五彩的遗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早已失去帝王家的气象。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只留下萧瑟悲凉之景。这虫蚀楼空的意象,正是奸佞卖国的象征。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结拍两句,看似描绘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身求荣的丑恶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毫无亡国的悲恸。这两句含意隐曲,但透过言表,并不难感受到词人的义慨和愤懑。[2]

名家点评

清代陈延焯评曰: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矣。(《白雨斋词话》)

凄丽的外壳包蕴着哀以思的崇高节义,如此解读这首《山花子》词,方不辜负词人的苦心孤诣。(《古今词话·词评》)

作者简介

陈子龙 1606-1647)明清之际文学家。字卧子,一字人中。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公元1637年(明崇祯十年)进士及第,选浙江绍兴府推官,擢兵科给事中,未及赴任而明亡。乃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为马士英辈所嫉,乞归。旋受鲁王部院职,结太湖义师抗清兵,被缚,投水殉国。子龙早年与夏允彝齐名,为"几社"领袖。诗振"七子"宗唐之风,称"云间派"。词有《江蓠槛》一卷、《湘真阁存稿》一卷,其中《江蓠槛》存于《幽兰草》中,《湘真阁存稿》一卷存于《倡和诗余》。词妍丽婉委,哀艳凄恻,明亡后数年中所作则泣血啼鹃,愈见深沉。[3]

 

lang=EN-US style='font-size:14.0pt'>深意,淡而出之。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尚有红烛相伴,似乎台前红烛,滴残红泪,能解我意。

 

纳兰性德《山花子》

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  

 

想要说说自己的心情,可是梦已经做完了。铜镜中依稀还可以看见你在画眉。真是后悔从前的大意,没把你放在心上,以为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包括你对我的爱。 现在的你就像是月中的人了,环佩钿钗不是人间物,想也想不得,见也见不得……这点亮暗夜的红烛,一点点燃尽,就像是留了红泪,就像是留了红泪……什么时候流尽呢?

对这首词意的理解,一般认为不是写给纳兰的妻子卢氏,而是写给与他青梅竹马、后来被送入宫去的恋人的。理由是:环佩钿钗用了王昭君和杨贵妃典故,而王昭君和杨贵妃都是宫门中人。对此,我不敢苟同。虽然纳兰词在表达情感、艺术手法上,多有玉溪痕迹,也喜欢用比较隐晦的语言暗示内心复杂的感受,但如果在寻常语言下能够理解的话,就没必要硬拉上古人来说事儿。所以,我更愿意把这首词看作是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续篇来读。
如果说,《浣溪沙》词的重心在结尾的话,那么,这首词的题旨在词首就已揭明了。欲语心情梦已阑,带出了全词欲说还休的主基调。人生有很多事、很多情绪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正因其说不清、道不明,所以词人才转以入梦,试图借助虚幻的梦境得到答案,或者说,借助梦境与日夜思念的人相会。这也是古人表达对已逝之人或杳不可及之人的追念经常使用的方法。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正是以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来寄托自己不思量、自难忘的悲苦心情么?晏小山《临江仙》也是在楼台高锁梦后,才能见到两重心字罗衣小苹一样,都可以成为诗人摆脱现实痛苦的手段,也都能暂时满足诗人现实当中无法满足的愿望。所以,容若欲语心情时感觉无法言说,只得入梦去寻求。



梦中
见到恋人对镜描眉,惟其是,所以依稀,恍恍惚惚,辨不清楚。春山是指美人的眉毛。《西京杂记》里谈到卓文君的美貌时说: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后世文人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状之曰眉若远山眉若春山”“、春山翠春山远等等。从此,春山便成为美女的象征。



方悔以下,是梦醒之后、忧从中来,无可断绝的痛苦。由于时空隔绝,爱人的形貌在若隐若现间;或以梦醒太早,词人还无从与爱人细述别后相思,所以把原因归之为从前真草草等闲看,则其中所蕴涵的深意,淡而出之。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尚有红烛相伴,似乎台前红烛,滴残红泪,能解我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