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高原简史(二)

 陆一2 2018-05-23

(四)回鹘

    秦汉时代丁零主要分布在今贝加尔湖一带,后来一部分丁零人南迁,留在漠北的大部分丁零,称之为敕勒(铁勒)。由于铁勒乘高轮车,南北朝时被人们称为“高车”,袁纥为当时的高车六部之一。

    隋代,袁纥演变为韦纥,分布在鄂尔浑河支流土拉河北,有10万人口,群众推举时健俟斤为首领。时健死后,儿子菩萨继位,韦纥易名回纥。627年,回纥、薛延陀、拔野古等部叛离东突厥。颉利可汗派侄儿欲谷设率领10万骑兵讨伐之,被菩萨打败。东突厥亡后,回纥与薛延陀两部称雄漠北。

    回纥本身原由九个氏族组成:第一个是药罗葛,这是世袭回纥可汗家族的姓氏;二是胡咄葛;三是咄罗勿;四是貊歌息讫;五是阿勿嘀;六是葛萨;七是斛嗢素;八是药勿葛;九是奚耶勿。以回纥为首的“九姓”部落联盟有回纥、仆固、浑、拔曳固、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骨仑屋骨。

    菩萨死后,吐迷度继任。646年,吐迷度联合仆骨、同罗等部灭亡薛延陀汗国。647年正月,唐朝以回纥部为瀚海都督府,隶属于燕然都护府,任命吐迷度为瀚海都督。648年吐迷度之侄乌纥与其连襟俱罗勃谋杀吐迷度。燕然副都护元礼臣擒斩乌纥,俱罗勃被软禁。唐太宗提拔其子婆闰继其父职。651年瑶池都督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唐时,婆闰率领5万骑兵,协助唐朝打败贺鲁,收复北庭(治所在吉木萨尔)。661年婆闰去世,侄儿比粟毒继位。680年比粟毒死,儿子独解支继位。武则天在位时,后突厥默啜势力强大,夺取铁勒故地,回纥与契苾、思结、浑三部南下,迁至甘州(张掖县)、凉州间。独解支死后,儿子伏帝匐继任瀚海都督。716年九姓铁勒拔曳固部人杀死默啜。漠北的回纥别部移健颉利发与拔曳固等5部归唐,被安置在山西省朔县北。719年伏帝匐死,儿子承宗继任唐瀚海都督,为甘、凉二州间铁勒南迁四部的领袖。727年承宗遭河西节度使陷害,流放广西上思县,死于当地。唐朝任命回纥人伏帝难为瀚海都督,承宗族侄瀚海司马护输为承宗报仇,伏兵袭杀河西节度使,回纥部重返漠北。745年回纥等部和唐军联合,消灭后突厥。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玄宗册封为怀仁可汗,怀仁可汗南居突厥故地,立牙帐于杭爱山脉和鄂尔浑河之间。第二年,怀仁可汗攻杀后突厥最后一个君主白眉可汗,从此,回纥汗国取代了后突厥汗国。747年怀仁可汗子磨延啜继位,号葛勒可汗。

    755年,安禄山率领同罗、奚、契丹、室韦等部15万人发动叛乱,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756年唐肃宗即位于灵武,派遣郭子仪部将铁勒人仆固怀恩出使回纥,请发兵援助。回纥葛勒可汗派葛罗支领兵入内陆,与唐兵部尚书郭子仪所部朔方军会合,杀敌3万,俘虏1万。757年葛勒可汗派其子叶护及将军帝德率领4000多精兵至凤翔。唐皇子李俶与叶护结为兄弟,李俶率领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部众15万人,在长安附近与安禄山叛军10万进行阵地战。唐将李嗣业、仆固怀恩杀敌6万人,收复长安。李俶大军至河南灵宝,敌军15万溃退,唐军收复洛阳。759年,回纥葛勒可汗死,次子移地健继位,称牟羽可汗,其妻为仆固怀恩女。795年,回纥奉诚可汗阿啜死,无子,国人立其相骨咄禄为可汗,唐朝册封他为怀信可汗。王室易姓,从此回纥原来的王室药罗葛氏失势,其后裔被怀信可汗送入唐朝内陆。832年,昭礼可汗为臣下所杀。839年,回纥宰相阴谋叛乱被彰信可汗杀死,另一名宰相掘罗勿联合沙陀朱邪赤心攻杀彰信可汗。这时,疫病流行,天降大雪,牲畜死亡,发生饥荒。840年,回鹘别将句录莫贺与黠戛斯联合,出动10万骑兵进攻回纥,杀可汗和掘罗勿,回纥汗国灭亡。

    841年靠近回纥牙帐的十三部推举乌希特勒(勤)为乌介可汗,乌介可汗向唐朝借兵谋复国,并借乌拉特前旗居住,唐武宗不许。乌介可汗怨恨,进攻大唐,受伤。846年宰相逸隐啜杀乌介于阿尔泰山,立其弟遏捻特勤为可汗。848年依附于室韦的回纥遏捻可汗,听说室韦将把他送往幽州,连夜西走,不知所终。南下投唐的回纥王子嗢没斯被封为怀化郡王,843年回纥特勤庞俱遮、阿敦宁二部,回纥公主密羯可敦一部,外相诸洛固阿跌一部,牙帐大将曹磨你等七部,共3万人,相继至幽州降唐,他们被安置于中原各地。  

    回纥汗国灭亡以后,回鹘人全部西迁,分成三支: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一支投葛逻禄。“投吐蕃”的一支回纥人到达了河西走廊,依附于张义潮,后来发展成为甘州回鹘。“投安西”的一支回纥,在首领庞特勤率领下至安西都护府,后来发展成为西州回鹘(高昌回鹘),同化了当地的吐火罗人,后改称为“畏兀儿”。 “投葛逻禄”的一支回纥,后来和葛逻禄等部一起建立了黑汗(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同化了当地的雅利安人,成为维吾尔族的先民和哈萨克族的祖源之一。金山突厥人也大部分离开蒙古高原,迁往中亚西部和小亚细亚,同化了当地的雅利安人和希腊诸印欧民族。

    金山突厥、回鹘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6世纪东伊朗人种粟特人帮助金山突厥创制了古突厥文,有40个字母,从右向左书写,与古日耳曼人使用的卢尼文相似。后来回纥人也使用这种突厥文。唐代以前,大漠南北的蒙古高原大半属于突厥语世界。金山突厥和回鹘草原贵族都力图加强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契丹人、室韦人的统治,在契丹、室韦驻有官员。后突厥还似乎曾向兴安岭一带移民。金山突厥、回鹘势力进入内蒙古东部地区,便向室韦人打开了通向大漠南北的门户。金山突厥和回鹘对室韦人的经济文化都有影响。

    (五)契丹

    柔然国亡后,住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的鲜卑后裔逐渐发展为契丹族,分为八个部落。北魏时,契丹各部落已开始对外掳掠,并以马匹、皮毛与北魏交换物品。唐朝初年,契丹八部开始组成部落联盟,联盟长由大贺氏选充,有胜兵四万。唐朝在契丹住地设松漠都督府,加号大贺氏联盟长为松漠都督,赐姓李氏。武则天统治时期,契丹背唐,依附于突厥。唐玄宗时,突厥逐渐衰落,契丹再度附唐。

    契丹贵族涅里背唐自立,重建部落联盟,划分为乙室、迭刺两个大部,自遥辇氏贵族中推选联盟长,号称可汗。涅里任军事首长,称夷离堇。这时,契丹处在回鹘汗国的统治之下,长达一百多年。

    鲜质可汗时,契丹不断向外扩张,掳掠邻近部族和汉人地区的居民。痕德堇可汗时,迭刺部贵族耶律阿保机当选为联盟的夷离堇,多次带兵攻掠唐朝州郡,俘获牲口。906年,耶律阿保机充任联盟长可汗。916年,建立了契丹国家。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

    由于吉尔吉斯的祖先黠戛斯退居萨彦岭-唐努山故地,契丹统治了整个蒙古高原和东北。1125年辽为女真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重建辽国,史称西辽,又称哈刺契丹(黑契丹)。

    契丹的语言是东胡后裔的语言,它和蒙古语亲属关系密切。中间剃光,留下边沿头发的髡发发式,体现了东胡后裔诸族的特征,这种髡发发式在乌桓人、鲜卑人中也很盛行。契丹人后来大部分同化于汉人,一部分加入了形成中的蒙古族。

    (六) 室韦

    柔然国亡后,住在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东西、额尔古纳河两岸的鲜卑后裔发展为室韦人,分为五大部,曾受突厥的统治,后与唐朝保持密切关系。室韦又名达怛。

   室韦人的语言,保持东胡后裔语言和方言的特点,称为原蒙古语,这种原蒙古语与后来经过突厥化的古蒙古语有很大差别。蒙古民族的名称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的汉文译写,见于《旧唐书-北狄传》。蒙兀室韦的居地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后来,关于蒙古一词的不同译写还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写作“蒙古”,最早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所引《炀王江上录》。“蒙古”开始只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

  室韦部落从呼伦贝尔草原向漠北高原迁移,最早约在八世纪初。715年,突厥可汗率领军队征讨乌护(铁勒)人,破其汗庭,铁勒人和室韦联合同突厥军队作战。西迁的原因是为了寻找新的牧场,迁移的过程是缓慢的。后来,在回鹘汗国统治漠北高原时期,室韦与八姓乌护人联军,在仙娥河(今色楞格河)等地与回鹘军队多次交战,最后失败。九世纪以后,当回鹘势力退出漠北高原时,室韦人的势力日益增长,已成为人马众多的强大游牧部族。

    室韦人的西迁,对大漠南北民族布局的变化影响十分深远,原来布满突厥语族部落的漠北高原,从此开始了蒙古化过程。因此,在蒙古高原历史上,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事。

    (七)金

    乃蛮人是蒙古化的突厥人,居住在科布多和乌布萨泊,向西直至额尔齐斯河和斋桑湖,向东直至色楞格河上游。13世纪初,乃蛮王任用回鹘族学者塔塔统阿作为他的掌印官兼文书,因为回鹘突厥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

    乃蛮人以北,在叶尼塞河上游分布着突厥族的黠戛斯诸部落,920年他们在契丹人的一次攻击中被赶出了鄂尔浑河上游地区之后,在历史上没有进一步发挥作用。

    克烈人属于突厥族群,分布在色楞格河以南、鄂尔浑河上游、翁金河与土拉河流域,即今赛音诺颜境内(哈拉和林以西)。克烈可汗马儿忽思不亦鲁想得到东戈壁的霸权,但是被塔塔儿人打败,并引渡给金朝,被钉死在一只木驴上。马儿忽思的遗孀策划暗杀了塔塔儿汗。马儿忽思留下了两个儿子,忽儿察忽思和菊儿罕。忽儿察忽思继承了汗位,他死后,他的儿子脱斡邻勒登上克烈王位。脱斡邻勒面临着与叔叔菊儿罕的斗争,菊儿罕得到乃蛮王亦难赤的支持,暂时把脱斡邻勒赶出其国。然而,脱斡邻勒得到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的支持,又把菊儿罕赶走了。1199年,当脱斡邻勒在金朝的帮助下,打败塔塔儿人,短时期内陆成为蒙古最强大的统治者。

    克烈部以北、在贝加尔湖南岸的色楞格河下游,居住着蔑儿乞人,属突厥族群或者蒙古族群。蔑儿乞人以北、在贝加尔湖西岸居住着斡亦刺惕人,斡亦刺(该名在蒙古语中意为“同盟者”)就是瓦剌的前身,属蒙古族群。札刺儿部分布在希洛克河和色楞格河合流处的南面或鄂嫩河附近,是降为蒙古人藩属的一支突厥部落,后被蒙古人同化。满洲北端、在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之间的“口袋形”地区内,居住着通古斯族群,其后裔Solon今天仍居住其地。

    塔塔儿人漫游在怯绿连河(克鲁伦河)南岸和捕鱼儿海(贝尔湖)、直到兴安岭。塔塔儿人属蒙古族群,他们有时联合成“九姓鞑靼”,有时联合成“三十姓鞑靼”。12世纪的塔塔儿人已经成为令人害怕的武士,加入了最勇猛民族的行列。在满洲方向,他们对金国构成了严重威胁。

    真正的蒙古人,从狭义上讲,是指成吉思汗是其中之一员的蒙古人,他们在鄂嫩河(斡难河)和克鲁伦(怯绿连)河之间作季节性的迁徙。蒙兀室韦曾被突厥人打败,逃到额儿古涅昆山区(额尔古纳河一带)避难。9世纪,蒙兀室韦后裔从额儿古涅昆山下来,进入色楞格河和斡难河(鄂嫩河)平原。当时有一个名叫朵奔-蔑儿干的小伙子,娶了阿阑-豁阿为妻。生了两个儿子:别勒古纳台和不古纳台。阿阑在丈夫死后,因梦天光入怀又生下了三个儿子:不忽-合答吉,是合答斤部的始祖;不合秃-撒勒只,是撒勒只兀部的始祖;孛端察儿,是孛儿只斤氏族的祖先。孛端察儿掳掠了扎儿赤兀惕族阿当罕氏为妻,阿当罕氏掳来时,已经怀有身孕,生下的儿子叫札只刺惕,即为札答阑氏之祖先。后来孛端察儿又与阿当罕氏生有一子巴阿里歹,即巴阿林氏之祖。孛端察儿还有一位正妻,生子名把林-失亦刺秃-合必赤,他是成吉思汗的直系祖先。

    凡是阿阑豁阿所生的后代,均称为“尼鲁温”蒙古,包括哈答斤(合答斤)、撒勒只兀、巴阿邻(八邻)、照烈、主儿乞、巴鲁刺思、兀鲁兀、泰赤乌惕、乌鲁尔德部、忙古惕部、札只刺惕部、朵儿边(今杜尔伯特)、散只兀惕;而不属于阿阑豁阿后裔的,均称作“都儿鲁斤”蒙古,包括兀良合、弘吉刺惕、许兀慎、亦兀列思、亦乞刺思、伯牙乌惕、阿鲁刺惕、火鲁刺思、速儿都思。

    真正的蒙古人在12世纪以前时就有要建立一个有组织的国家的初次尝试。一位名叫海都的蒙古首领因击败敌对的札刺儿部而出名,海都的曾孙合不勒已经享有合不勒汗的王号,是第一位敢于起来反对强大的女真宗主们的人。金朝1135-1139年发动了反合不勒的战争,金将胡沙虎深入草原后被打败,不得不于1147年向合不勒的第四个儿子忽图刺汗(熬罗孛极烈)求和。

    忽图刺汗的兄弟斡勒巴儿合黑和堂兄俺巴孩被塔塔儿人捉住后,引渡给金朝,金人将他们钉死在木驴上。忽图刺为报仇,攻掠金地。金帝于1161年与塔塔尔联合进攻蒙古,摧毁了第一次蒙古王权,蒙古人回复到部落、氏族的旧秩序中。结果,忽图刺之子拙赤和阿勒坦未能纳入王室之列。

    合不勒汗的次子是把儿坦巴阿秃儿,把儿坦巴阿秃儿的儿子是也速该。也速该没有当过可汗,只是乞颜部的首领而已。也速该帮助克烈部王夺得王位,这一援助后来使成吉思汗得到了珍贵的友谊。也速该劫持蔑儿乞部酋长的年轻妻子月伦为妻,1167年月伦在斡难河右岸的跌里温盘陀山生下长子成吉思汗(铁木真)。铁木真有三个同胞弟弟:哈撒儿、哈赤温、铁木哥,及两个异母弟弟:别克台尔、别里古台。

    1179年塔塔儿人在一次草原宴会上毒死了也速该,孛儿只斤氏族认为铁木真年幼,拒绝服从于他。铁木真的孛儿只斤部首领地位被泰赤乌惕部(稍微远离蒙古主体,居住在贝加尔湖以东)首领俺巴孩的两个儿之子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托多颜-昔惕两兄弟夺取。当然,他们也属于蒙古汗海都世系。

    也速该死前,为铁木真与弘吉刺惕部(在兴安岭北面、塔塔儿境)首领德薛禅的幼女孛儿帖订婚。成吉思汗现在与她结了婚。其后不久,铁木真把帐幕从斡难河河源迁到怯绿连(克鲁伦)河河源处。

    1175年,铁木真遭到由脱脱别乞率领的一伙蔑儿乞人的袭击,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落入敌人,铁木真得以逃脱。铁木真得到克烈部首领脱斡邻勒和札只刺惕部人札木合帮助,在色楞格河支流布拉河共同击败了蔑儿乞人,夺回孛儿帖。

    铁木真和札木合分手后,“札刺儿部、乞颜部、八邻部”跟随着铁木真,铁木真赢得了最末两代蒙古王后裔们[合不勒汗的曾孙(斡勒巴儿合黑之孙)主儿乞部首领撒察别乞、忽图刺汗的儿子阿勒坦]的支持。原王室合法继承人阿勒坦无疑是出于投机的原因谢绝了汗的称号,他于1196年宣布铁木真为汗(即蒙古人的王)。

    塔塔儿人在金朝的援助下战胜了蒙古人,成了东戈壁的主人,常常骚扰金国边境。北京金朝决定援助和挑动克烈王脱斡邻勒对付塔塔儿人,成吉思汗陪同克烈王出征。贝尔湖畔的塔塔儿人遭到惨败,可汗蔑古真-薛兀勒图被杀。金朝封赏脱斡邻勒为王,因此,脱斡邻勒被称为王罕。  在乃蛮王亦难赤必勒格的支持下,王罕的兄弟额尔客合刺推翻王罕,王罕逃亡到楚河,但未能得到西辽的帮助,于是到成吉思汗那里避难。成吉思汗帮助他重新夺回了克烈部地盘。

    乃蛮王亦难赤必勤格死后,两个儿子台不花(塔阳)和不亦鲁为占有一个妾而发生争吵。台不花统治着科布多省诸湖,不亦鲁统治着阿尔泰山区。王罕和成吉思汗联军攻击不亦鲁,迫使他向乌伦古河撤退,最终杀之。但是,不亦鲁的一位部将可苦速-撒亦刺黑对联军发起突然反攻,王罕背着成吉思汗调走了自己的部队。接着乃蛮人入侵克烈部境,王罕求援,成吉思汗派出四大部将博儿术、木华黎、博罗浑、赤老温,大败乃蛮人。

    成吉思汗和王罕开始进攻仇敌泰赤乌惕部,杀其首领。由于乃蛮部和泰赤乌惕部的失败而感到惊恐的许多部落接着组成了联盟。但是,成吉思汗得到他岳父弘吉刺惕部德薛禅的及时通报,在捕鱼儿湖附近大败联盟军。

    札只刺惕部首领札木合纠集了一个反抗同盟反对王罕和成吉思汗。1201年在额尔古纳河畔的召开了一次盛大集会,札木合自封为古儿汗(世界之汗)、蒙古的皇帝。

    王罕支持成吉思汗,迫使札木合退到额尔古纳河下游。接着,成吉思汗进行了对泰赤乌惕部的最后战争,迫使泰赤乌惕人归顺,于是恢复了孛儿只斤氏族的统一。 

    王罕之子亦刺合(桑昆)怂恿父亲与成吉思汗决裂,并鼓励札木合到克烈部王宫避难。同时,古代蒙古汗系的合法后裔阿勒坦也靠拢王罕。1203年,成吉思汗与克烈人之间彻底决裂。成吉思汗明显地处于劣势,沿合勒卡河,朝贝尔湖撤退。在贝尔地区的合勒卡河入口处居住着弘吉刺惕部,成吉思汗以女婿的名义向他们求援,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成吉思汗退到今满洲里以北的班朱尼河附近。

    与王罕联合的几位蒙古首领联合策划了一次谋杀这位克烈王的阴谋。王罕及时得报,袭击了他们,札木合、阿勒坦、火察儿逃到了乃蛮部避难。1203年秋,成吉思汗从班朱尼河进军斡难河,采取了攻势。在土拉河和克鲁伦河之间对克烈军队发起了袭击,克烈军被驱散。王罕及其子桑昆向西逃跑,一到乃蛮境,王罕就被杀死。桑昆越在额济纳河的西夏边境上以剽掠为生,后来到了柴达木盆地一带,最后是在库车的回鹘人中被杀。

    克烈人投降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使自己成为东蒙古的主人。成吉思汗娶了王罕之弟礼阿绀孛的一个女儿亦必合别吉,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娶了札阿绀孛的另一个女儿唆鲁禾帖尼公主,她在成吉思汗家族中将起着很大的作用。

    台不花(塔阳)仍占据着西蒙古,自然,所有被成吉思汗打败的顽固敌人都聚集在塔阳周围。塔阳企图得到汪古都突厥人的援助,汪古部突厥人作为金国的边境卫队,居住在山西省北部托克托。但是,汪古部首领阿刺忽失的斤加入到成吉思汗一边。

    成吉思汗与乃蛮的冲突是发生在今哈拉和林附近的杭爱山中,蒙军取胜。塔阳身负重伤,塔阳之子屈出律与一些部民一起逃出,朝额尔齐斯河方向逃去。蔑儿乞部首领脱脱随屈出律逃走。蔑儿乞部小酋长带儿兀孙主动投降,并将爱女忽兰嫁给了成吉思汗。

    1208年秋,成吉思汗亲自向额尔齐斯河上游进军。途中,他接受了斡亦刺惕部首领忽都花别吉的不战而降,用之为向导。屈出律和脱脱别乞被击溃,脱脱阵亡,屈出律逃脱到西辽。札只刺惕部首领札木合过着冒险者的生活,后来被引渡给成吉思汗。最后,在叶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人也于1207年不战而降。

    乃蛮部于1204年战败之后,塔阳的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在落入蒙古人之手后为成吉思汗服务。于是,产生了一种具有“回鹘文书处”的蒙古政府的萌芽。

    1206年蒙古族在蒙古高原独立建国。1234年灭掉女真族的金朝,占领北中国和东北。

    术赤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帖之长子,其次子拔都建立了钦察汗国;  察合台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台之第二子;   元太宗窝阔台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帖之第三子,是蒙古第二任大汗,窝阔台长子贵由为蒙古第三任大汗;   拖雷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帖之第四子,拖雷有十一子:长子蒙哥,四子忽必烈,六子旭烈兀,七子阿里不哥。

    蒙古族学者搠思吉斡节儿于14世纪初写的《蒙文启蒙》奠定了蒙文正字法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