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独山玉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张衡所著《南都赋》,盛赞南阳丰富的物产为“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璞,含玉的石头,也指没有琢磨的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南朝梁陶弘文云:“好玉出蓝天以及南阳徐界亭部界中。”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调研发现了大批斧、铲、锛、凿、镰等玉制品。研究表明,它们均属于独山玉,其材料为附近“就地取材”的独山,其制作大体经过了选材、打制、切割、琢磨等工艺过程,砂岩、石英砂岩质的砾石、石钻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解玉石”,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这些大量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玉制品表明,黄山遗址是一处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古文化遗存,同时是一处区域性的玉器加工中心。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独山玉器。 黄山遗址卫星图 石斧(采集) 玉锄 扁平玉斧 石刀(采集) 玉铲(采集) 石铲(采集) 玉斧(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