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3

 钟家台 2018-05-23

“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3

05、淳熙八年(公元1182年),一股邪恶的风暴朝前战斗英雄辛弃疾刮来。

那年冬天,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浙西提刑,还没走马上任,就遭到监察御史王蔺的弹劾。

王蔺控告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意思是他的军人作风太粗鲁,用钱不节俭,杀人很随意,这样的人,怎么能用?

朝廷果然明察秋毫,马上更改任命辛弃疾被撤销一切职务,虽然为官断断续续,但那些年,辛弃疾一直在坚持他的执政理念:对属下严苛,对百姓宽厚。

他对百姓有特别深厚的感情,觉得在相对和平的时期,应该努力让群众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由于他的武将经历,朝廷曾派他平定南方的茶商叛乱,平叛结束后,他连夜给宋孝宗写了一封信。

他控诉说,“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而又盗贼以剽杀攘夺害之。不去为盗,将安之呼?”

这段话的大意是,基层老百姓饱受压榨,不当盗贼,他们又怎么能活得下去呢?

他向朝廷建议:严格管束各级领导干部,给老百姓更多的生存空间,让他们生活得有尊严。

他对手下的官吏非常严格,动辄追究法律责任。(历威严,轻以文法绳下,官吏惴栗)

相比之下,他对百姓极尽仁厚关怀,在福建做提点刑狱时,辛弃疾给犯人判罪,第一原则就是“宽厚”,这在福建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比居外台,谳议从厚,闽人户知之)。

有一次他还亲自复审某县60多名囚犯,释放了其中50多人,南宋官场一向崇尚庸碌保守,辛弃疾的作派与体制产生了剧烈的冲突,然而,有什么不可以?

一个古惑仔,就应该对百姓有炽热的爱。

06、南归之后,辛弃疾再也没有机会奔赴彊场,为国尽忠。

既然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他被迫将手中的利剑换成了软笔,英雄情结一直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让他不能自己。

不管在何处为官,他都不停地给朝廷上书,在各种微信群唠叨收复中原那些事儿。

他也一直在准备上前线,在当湖南安抚使的时候,尽管这个职务跟军队一点沾不上边,他还是创办了2500人的“飞虎军”,当他披上铠甲,似乎又回到了热血的少年时代。

事实上,随着光阴飞逝,他已不再年轻,白发众生,无奈郁闷之时,他开始写词。

宋朝已经有了苏轼、柳永、李清照这三位巨咖,写词,纯属自寻死路,可是,勇武的辛弃疾,硬是在无路之处,砸开一条大道。

就如后人对他的评价,“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他自由挥洒,大大扩展了词的题材范围,写壮志豪情。

他有《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诉报国无路,他有《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记乡村情趣,他有《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玩婉约沉郁,他有《青玉案》: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总之,他一言不合就开写,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写恋人,写田园,写民俗,写读书……只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它如初恋,不管他手中拿的是剑还是笔,他永远在作战。

一个古惑仔,就该永不言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