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古玉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

 来来永胜 2018-05-23

興隆洼文化至紅山文化早期 玉管青綠玉質,已深沁成灰白色。孔徑不圓正,兩端亦不平齊。中孔或由兩面對鑽,或由單面鑿成。

興隆窪文化晚期至紅山文化早期 白石女神玉石質,琢一小人,立像。誇張圓碩的腹、腿,五官刻畫簡率。背上有圓穿,供穿繩懸飾。

松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二連璧。玉色灰白,半透明,帶有片狀白斑與點狀赭斑。全器為「8」字形,上部較小略圓,下部較大偏方形,各有一孔,兩孔之間,由兩側外緣切刻V字形的缺,中孔緣、外緣均磨薄如刃。

松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三連璧。玉質溫潤瑩透,製作古雅,由玉質和製作技法觀察,應為紅山文化遺物。

松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帶中孔玉飾。淡綠色玉質,有淺褐絲紋沁和白綹,半透明。全器成卷絲鋌形帶中孔,上端有一小穿,穿孔為單面鑽作;外緣、孔緣均磨薄。表面光素溫潤。

松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三連璧。玉質透明,色澤白泛黃,有白綹與灰黑斑。全器由三個大小不一環形連接而成,環形外緣不平整,自上而下尺寸由小到大。中間皆有孔,孔緣、外緣均磨薄如刃。

小珠山中層文化 帶中孔玉飾。黃綠色玉質,微帶淺褐色絲紋和白綹,半透明。橢圓形帶中孔,表面光素溫潤。此器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中孔呈墜膽狀,一般以為是長期繫帶所造成的磨損痕跡,類似這樣的中孔,在龍山文化的玉器也有發現。

松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小玉璧。黃綠色玉質,有褐絲斑紋,半透明。非正圓,外緣、孔緣兩面均呈薄刃狀,一端有一小穿,為單面鑽作。表面光素溫潤。此一系璧由其玉質、形制、製作風格觀之,可以視為紅山文化系統之環形玉器,紅山文化之環形王器的特色,除玉質呈透清的黃綠色外,其截面呈梭形,也是其特色之一。此系璧一端的小穿,有使用過的痕跡。

紅山文化晚期 獸面玉珮玉質極似紅山文化的葉蛇紋石玉器,經受沁再盤磨所變成的深赭色。正面淺浮雕大耳朵的獸面,二耳下方都有舊的殘缺。背面有很深的隧孔,鑿孔的螺旋紋尚在。但因久帶,孔之中橋已斷。

紅山文化晚期 勾形器墨色玉質,有裂痕與墨斑。勾形,中段有兩道凸棱,下有一穿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