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瑾瑜匯】瑞玉华章ㅡ玉璧

 光明使者9988 2018-08-29






中國古人對玉器有著特殊的情感,他們在長期的辛勤勞動中,創造了難以數計的玉雕作品。在古代眾多的,絢麗多彩的中國玉器,不僅可以作為實用品和裝飾物,而且在宗教、禮儀、政治道德觀念等諸方面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玉璧是古玉器中出現較早,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器物。古籍中對它的記載頗多,《周禮 · 大宗伯》曰:“以玉作六器……以蒼璧禮天。”《戰國策》載:“張儀為秦,破縱聯橫說楚王。楚王遣使車百乘,獻夜光之璧。”《左傳》昭公十三年也曾記述:楚共王以璧祭群神,埋於大室之廷,命五位庶子進來叩拜,看誰壓到埋著的璧,則決定誰能繼承王位。


瑾瑜匯往期拍品 漢代蒲紋大玉璧


由此可見,玉璧是中國人心目中一種特殊的器物,它不僅是權力的象征,祭祀的禮器,而且在政治交往等眾多場合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之大,影響之深,數量之多,出土地域之廣,獨占中國古玉器之首。

     

玉璧之形


璧是圓形玉片,中心有一個圓孔,表面或有紋飾。《說文》釋璧:“瑞玉,圓器也。”“瑞玉”是說璧屬於《周禮》中所說的“六瑞”一類表示祥瑞的器物“圓器”是講璧的形狀。《爾雅·釋器》中又有“肉倍好謂之璧”的解釋,肉指璧的邊,好指璧的孔,“肉倍好”是說璧邊的寬度是孔徑的一倍。但實際上邊與孔有類似倍數關系的璧非常少,常見於春秋至漢代玉器中的多數玉璧,邊孔沒有明確的倍數關系。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藏 玉璧


據考古資料顯示,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人們就已經大量制造和使用玉璧,而且這種風習演化成制度,一直延續到清代。

        

新石器時代玉璧


新石器時代的玉璧一般來說較厚重,厚薄不均,所用玉材具有地區特點。目前以太湖地區的良諸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璧最多,四川地區的大溪文化、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遺址等,也都發現了玉璧。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所藏的這件良渚玉璧,玉質灰白色,微透明,有褐色斑紋。整體呈扁平圓形,正中有對鑽圓孔,孔徑較小,孔璧留有對鑽相接的台痕。璧面通體磨光,外緣小部分略凹。璧面多處保留直線切割痕迹。該玉璧直徑近50厘米,極其厚重,堪稱良渚文化玉璧之王。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藏 良渚玉璧


良諸文化遺址中,大墓中出土的玉璧常達幾十件之多。良諸文化玉璧的孔較小,由兩面對鉆而成,孔內往往留有錯碴,璧的邊部很厚。有些玉璧是由圓柱切割而成,成組制造的,玉璧開片時使用線繩拉磨切割,璧的表面往往有糊狀凹槽,是用線切割時留下的痕跡。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藏 良渚玉璧細節


我國東北地區的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些方形玉片,有人也將其稱為璧。紅山文化方形璧較薄,圓形孔,璧的內外邊緣更薄,似有刃。


牛梁河遺址出土 紅山文化玉璧


新石器時代的玉璧一般都是素璧,打磨得較為光亮,個別的良諸文化玉璧上帶有陰線刻出的符號,線條細而淺。

          

商周玉璧


商周時期為玉璧的發展時期,為貴族專用禮器。商代的制玉技術較新石器時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商代玉璧薄而勻,表現出很高的開片技術。商代玉璧所用玉材一般為南陽玉,以不透明的青綠色玉為主,或為牙黃色。璧的表面常有凸起或凹下的同心圓弦紋或磨痕,線條細瘦均勻。


大洋洲商墓出土 商代有領玉璧


西周時期的玉璧所用玉材為新疆青玉、碧玉、白玉及岫巖玉和南陽玉。西周的大璧無紋,小璧則有雕琢精美的紋飾,紋飾題材主要為龍、鳳、鳥紋等。常用一寬陰線與一細陰線相結合的手法刻出璧面紋飾。寬陰線斜挖成一面坡形狀,紋飾弧線較多,線條自然流暢,動物造型優美。


哈佛藝術博物館館藏 玉璧



              

春秋戰國玉璧


春秋時期玉璧開始增多,但體積較小,多數已不做禮器使用。春秋時期的玉璧,璧體均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輥工規整,打磨光亮,表面多飾蟠虺紋等,紋飾短小,呈“S”形紋。


通安嚴山王陵出土 玉璧


戰國時期,玉璧的制作出現了很多創新。戰國時期,玉璧的紋飾以多樣,以谷紋為主,還有雲紋、蒲紋、乳釘紋等。常見谷紋的有兩種:一種小而凸起,呈螺旋狀,谷粒排列較密;另一種谷粒較大,呈隱約的凸起狀。一般來看,戰國玉璧的邊緣或有一周凸起的邊棱,邊棱斷面呈三角形,上部較尖銳,或是較平的環帶狀,璧表面常有玻璃樣光澤。


楊公戰國墓出土 玉璧


戰國時期的玉璧,雕琢異常精致,其中最為精美的要數鏤雕玉璧。最常見的鏤雕玉璧有兩種:一種是在璧的兩側或孔內飾鏤雕裝飾,一般兩側所飾為鳥紋,孔內所飾多為獸紋;另一種是在璧的“肉”部進行鏤雕。


七汲村中山王1號墓出土 玉璧


春秋戰國時期還有一類玉璧,表面被分成—二或三區同心圓紋帶,各區內雕琢不同的紋飾,十分精致。


湖北省博物館藏 玉璧


漢代玉璧


西漢玉璧的風格,沿襲了戰國的風格而又有變化。玉質仍以白玉、青玉、碧玉為主,但璧的形體加大,有的直徑達30厘米直至50厘米以上。透雕的龍、鳳、鳥紋較多。漢代玉璧邊沿加寬,邊棱剖面呈方形,明顯不同於戰國時的三角形邊棱。


南京博物院藏 玉璧


此期玉璧上的谷紋、蒲紋顆粒大而稀疏,起凸很淺,谷粒上部較渾圓。同時,組合紋飾更為流行,有的還飾以吉祥文字。許多玉璧的璧面分為內外兩區紋飾,一般內區為蒲紋或渦紋,外區為龍紋或鳳紋,還有少數較大型的玉璧,璧面紋飾分為內、中、外三區,分別琢有雙身龍紋、鳳鳥紋、蒲格渦紋。


象崗南越王墓出土 玉璧


到了東漢,玉璧的數量逐漸減少。此時玉璧璧體加厚,外緣立面略有弧度,外緣有透雕附飾的玉璧較為流行,附飾中有的是吉祥語銘文。有的璧面紋飾也分為內外兩區,內區為渦紋或蒲紋,外區為獸面紋或鳥紋。東漢以後直到隋、唐,玉璧更是少見。


故宮博物院館藏 “益壽”玉璧




國外博物館玉璧


(部分玉璧不到代)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實際尺寸:直徑11.8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6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5.7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7.3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37釐米



大英博物館


實際尺寸:直徑14.3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7.5釐米


實際尺寸:長8.7釐米,高6.1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8.3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2.5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5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38.9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9.7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5.8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1.4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1.5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9.8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4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8.3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4釐米


哈佛藝術博物館

實際尺寸:直徑16.5釐米


實際尺寸:長9釐米,高3.8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6.8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2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3.8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1.4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4.1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4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0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1.2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4.9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9.3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3.6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4.7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1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0.6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7.9釐米


(正面)

(反面)

實際尺寸:直徑13.2釐米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


實際尺寸:直徑14.4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7.3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7.5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5.6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1.9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6.9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7.1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8.4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5.8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8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7.1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2.7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3.7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3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4.9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8.7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4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7.1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7.2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1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5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8.6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4.5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9.5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7釐米


實際尺寸:長18.8釐米,高17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4.7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4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26.5釐米


實際尺寸:直徑18.6釐米


實際尺寸:直径16.3釐米

實際尺寸:長15.2釐米,高22釐米


玉璧,是中國古代玉器中最為常見且流傳最為久遠的器類之一。其存在幾乎貫穿整個古代玉器制作史,在近七千年的漫長歲月之中,玉璧見證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演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