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之气、血、精、津液

 爱中医2 2018-05-23

人体之气、血、精、津液

气、血、精、津液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最基本的物质,又是各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们的生成、运行和输布,是通过不同的脏功能活动来完成的,它们之间既是相互关联的,又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和活动形式,它们的生理、病理又与脏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气

气,《庄子》知北游中说:“通天下一气耳。”认为世间一切都是气构成的在祖国医学领域里,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的生命活动。《内经》描述气的概念是“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概,是谓气”,大意是说:所谓的气是经过心肺的功能(包括肺所呼或的自然界的清气),将以脾胃上输而来的水谷营养的精气,敷布宣散到全身,这些“气可以温养肌肤,濡养脏腑筋骨、润泽毛发,它充斥全身,有如大自然里的雾露散漫到大地的每一角落一样。这句话既从物质上也从功能上对“气”作了描述

1.气的分类与生成

人体的气分布于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来源与功能特点,大体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

(1)元气,又称“原气”、“真气”。它是人体各种气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气。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之于肾,它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才能发挥作用。它通过三焦分布于全身,内而脏腑,外达腠理肌肤,无处不到。它主要的功能是激发推动人体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充沛,则脏腑功能健旺,精力充沛,健康少病。

(2)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它聚于胸中。宗气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运行的动力,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都与宗气有关,《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3)营气,主要由牌胃中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较富有营养的物质。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营运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4)卫气,卫,护卫之意,亦称“卫阳”,活动力强且行动快速。卫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卫气的分布,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脉外,外而皮肤肉,内而胸腹脏腑,遍及全身。其主要的功能是:护卫肌表,抗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的开合,调节体温,温煦脏,润泽皮毛等。《灵枢·本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综上所述,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的气,其生成来源蛋有不同,但总不外乎肾中的精气,水谷之气和自然界吸入的清气三个方面。肾中的精气来自父母,藏于肾中,为先天之精气;而水谷之气,由脾胃消化吸收食物而来之精气;自然界中的清气,经肺吸入体内。总之,气生成多少,与先天之精是否充足,饮食营养是否丰富,肺、脾、肾三脏功能是否正常,有着密切关系。

2.气的功能

气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它对人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布于不同部位的气功能特点上各有偏重。

(1)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液的循环津液的输布,都要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医家所说:“气行血行”、“大气一转其气乃行”,意思是只要人体气机(真气)启动,脏腑、血液等等功能就能正常运行。

(2)防御作用。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并能祛邪外出。气功锻炼中就有排除病气邪浊于体外,正是运用了“气”的防御作用。

(3)温煦作用。人体能维持正常体温,主要靠气的温煦作用的调节。如果气的温煦作用不足,就会出现畏寒、四肢不温等症。许多练功者练功后通身温暖,使阳气温运,充养肌肤,是得功的表现。

(4)固摄的作用。表现在能控制血液,不使血液外溢于脉管之外;能控制汗液与尿液,使其有节制地排出;并能固摄精液,不使自遗。

气的“推动作用”与“固摄作用”,是双效作用,例如气对血液有推动运行的作用,又能统摄血的流行,使其得以正常循行。

(5)气化作用。气化有两个方面,一是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化生,一是脏腑的功能活动离不开气化作用,例如膀胱,是储藏尿液的器官,它能把尿液排出体外,主要是靠气化的作用,若气化无力,排尿也显无力不畅。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医家认为“精化为气,气化则精生”,气功家们以为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强调精、气、神三者的化生,依据是“气”的气化作用;假如真气不足,则气化不力,精、气、神就不可化生,练功亦不能进入高深境界。

3.气的运行

人体的气,是一种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不断地运行,流行全身,无处不到。不不同的气,有它不同的运动形式,而“升降出入”是它们共有的基本形式,体现着生命的活动和脏腑功能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

练功人用意引气运行,意到气到。例如“大周天功”、“小周天功”,引气运行有序,营养要穴而长功。一般以经络作为气的通道。要注意的是:真气不足者应多收少放,保精养神为要。

人体之气、血、精、津液

(二)血

血是人体血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它由脾胃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由心所主持,储存于肝,统摄于脾,循行于脉中,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濡养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1.血的生成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主要是脾胃中的水谷精微营养和精髓。《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2.血的功能

血循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组织起营养、滋润作用。《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如果血虚不足,失去濡养,则可出现视力减退,眼睛干涩,关节活动不利,四肢麻木,皮肤干燥作痒等。练功人可选择养血的要穴“三阴交”、“血海”等作按摩、意守治疗。

血还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有“神为气血之性”之说,气血充盈,才能神志清晰,精神充沛;如果心、肝血虚,常会有惊悸、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的症状出现。练功人常会收心入静养性,可达到血脉和畅。

3.血的循行

血液的正常循行,需要各内脏的协同作用,如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需要通过肺气的作用,血液才能散布全身(肺朝百脉),并要依赖脾气的统摄(脾统血)和肝的调节、储藏(肝藏血),血液才能维持正常运行。其中任何一整功能失调,都可导致血行失常之病变。

人体之气、血、精、津液

(三)精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身之根本。所以练功人常有保精、养精、固精之功法和节制房事之告诫。

1.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故称“先天之精”。它具有生殖能力,故又称“生殖之精”。

2.天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水谷,经脾胃消化吸收后,变成水谷精微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中营养五脏六腑,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故称“脏脑之精,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不是孤立存在,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出生前,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储备了物质基础;出生后,后天之精不断供养先天之精,使之不断补充。故有“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说法。

人体之气、血、精、津液

附:神

《内经》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相搏的两精应指先天和后天两精,这精便是神的基础。神是什么呢?神是人的思想意识活动,是精气在外的表现。神生成于生命之初,依赖于后天的滋养。《灵枢·平人绝谷篇》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意思是人的思维活动要有营养精微为物质基础。

反映人的思想意识活动的神,与心关系密切。《素问·宣明五气论》说:“心藏神。”《灵枢·本神篇》说:“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心之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魂、魄、意、志,都是神的类属,神是人体思想意识的总称。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活动的外在反映,也为神,就是人们说的“神气”,观察神气可知脏腑盛衰,故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

(四)津液

津液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它包括唾液、胃液、肠液、关节腔内液、泪涕、汗、尿等。

1.津液的生成与输布

津液的生成是来源于饮食的水谷,通过脾胃的吸收而成。水液的代谢敷布要靠脾的转输,肺的宣降,三焦水道传送和肾的气化、升清降浊作用,故肾的作用最为重要。

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是各脏腑协调配合的结果,尤以肺、脾、肾三脏为主,任何一脏病变,都将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津液的功能

津液主要功能是滋润、濡养作用。例如:散布于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毛肌肤;体内的津液能滋润脏腑;进入孔窍的津液(如泪、涕、唾液等)能滋润眼、鼻、口;关节的津液能滑利关节;渗入骨髓的津液能滋润和充养骨髓和脑髓。练功人舌抵上腭或舌搅海,能增加唾液分泌,唾液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消化功能,治疗口干症,使血的生源旺盛。

3.津液的分类

津液的性状有厚薄。清而稀薄者为“津”,浊而稠厚者为“液”。津存在于气血之中,以利血的流行通利,主要分布于体表,如唾、泪、汗等。液,只是藏于骨节筋膜、颅腔之间,以滑利关节、滋养脑髓。“津”与“液”同源于水谷所化,通常不予严格区分,故合称“津液”。

气、血、精、津液在功能活动方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只有脏腑功能正常,精气血津液才能充盛;精气血津液充盛,才能满足脏腑功能活动的消耗。它们互为所用,不可孤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