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Biu特否5 2018-05-23

生存,还是毁灭?生存,该去哪里生存?他们被迫做出选择——

其中部分大族南下来到长江流域,并在江南建立了东晋王朝; 另一部分,则向西北迁徙,渡 过黄河,来到河西走廊。

经过汉帝国将近 400年的经营,河西走廊农耕、畜牧与商贸发达,是躲避战乱的桃源之地。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直至今日仍保留着汉武帝在河西设郡时的名字——“张国臂掖, 以通西域” 。

远处,祁连山的冰雪融化汇成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使戈壁深处出现大片湿地奇景, 也为张掖留下了“塞上江南”的美誉。

魏晋动乱之际,很多向河西走廊迁徙的世家大族选择在这里定居。

大约是在公元 350年前后广位名叫郭瑀的敦煌少年第一次离开了故乡。 他一路漫游, 来到马 蹄山下的张掖。

和家乡气候干燥的环境不同,张掖的葱翠让郭瑀感到心情舒畅。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的河西走廊,儒学之风盛行,他远道而来想要寻找的那位 大学者郭荷,就隐居在这里。

西晋末年,公元 301年,京城官员张轨主动请求调往武威,就任凉州刺史。

河西走廊就隶属凉州刺史部管辖,州治设在武威郡的姑臧县。

张轨家族世代以专攻儒学著名。 来到河西走廊之后他采取了中原重教化与 “拔贤才” 的政策, 招收河西弟子五百人开办官学;同时,他还屡屡遣使持节,厚礼征聘知名学者任职或讲学, 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

就在张轨到达河西的第十年,中原发生了“永嘉之乱” 。

而河西走廊因为地处偏远没有受到太多冲击。

在当时的长安,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秦中川, 血没腕 (读音:wan 四声) , 唯有凉州倚柱观。 ” 作为一块相对安定、 平静的所在, 大量人口迁徙至此。尤其洛阳以西及关中等地,投奔河西走廊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抛下了所有家业的郭荷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随着逃难的人群来到河西走廊的。一路同行的, 除了追随他的弟子,还有极为珍贵的、数代家传的经史典籍。

郭荷,今天的甘肃秦安人,出身儒学世家,他的家族在东汉时期就以经学得名。

据《晋书·本传》记载,郭荷“明究群籍,特善史书” 。

当郭荷带领众弟子穿过武威,来到张掖郡马蹄山下的临松薤谷时,他们停了下来。

千里风尘, 艰辛辗转,望见这里的青山翠谷, 郭荷感到内心宁静, 这正是他心中所期望的安 居之地。

和郭荷一样,那些西迁的家族在这里扎下根脉,不再东返。

渐渐地,他们成为当地著名的大姓,史称“河西望族” 。

郭荷来到临松薤谷的消息, 迅速在河西士林间传开了, 对于崇尚学问的河西子弟来说, 这是 天大的喜讯。

年轻的学子纷纷慕名而来。 郭瑀就是其中之一。 郭荷恰好也喜欢这个有悟性的年轻人, 于是, 郭瑀成为郭荷的入室弟子。郭荷的声望渐渐引起了当地执政者的注意。

某个晴朗的上午,一队阵势豪华的车马来到郭荷门前。

此时, 河西走廊已经归于前凉王张祚的统治, 张祚的使者带着贵重礼物面见郭荷, 希望郭荷 出山去做前凉主管教育的“博士祭酒” 。

郭荷婉言谢绝了。身处乱世,他只想专心做学问,而拒绝做官也是他们家族的家训。

尽管使者表示理解,但前凉王的意志同样很坚定。他不断派使者登门拜访。

郭荷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使者的要求,他来到了前凉的首府武威,拜会了前凉王张祚。 张祚是曾任凉州刺史的张轨的曾孙, 此时张氏家族已经在河西走廊割据一方, 建立了史称 “前

18 / 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