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儿童常见症状与就医原因在小儿急诊留观与住院者里,发热占第一位,普通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肺炎与某些急性传染病是引起发热的主要病患。大家都知道,持续高热(腋温≥39度)会直接威胁病儿健康,它不但使机体耗氧量与各类营养元素的代谢增多,并且可促发高热惊厥,还可以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 所以,适当应用退热药可快速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如高热惊厥等)。 当前各医院与药房出售的退热药有许多类,剂型有水剂、片剂、栓剂与针剂四类,许多家长在选择时常常无所适从。为帮助各位家长做好退热药的“选择题”,现将临床经常使用的几种退热药作一下介绍:阿司匹林:是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比较强,但是不良反应大,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不良反应是瑞氏综合征,死亡率为30%。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当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是种较安全的退热药,无胃肠道刺激或者出血,不妨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少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其退热效果和剂量成正比,但是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该药是世卫推荐两个月以上宝宝与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kg体重10至15mg,4至6h一回。当前各医院与大药房都有出售,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该药退热起效时间平均为1.16h,退热持续时间平均为近5h,平均体温下降值为2.3度,下降百分率为88%。 儿科医生认为,本品可以替代肌内注射退热药,比较适用于感染性病患所导致高热病儿。布洛芬比较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kg体重5至10mg,每6至8h一回。当前各医院与大药房都有出售,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等。 柴草注射液:为中药柴草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并且弱,不良反应少。规格为每支2mL,用量3岁之内小儿每回肌内注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支,大于4岁每回一支。 复方氨基比林:又称安痛定,该药是注射剂,是临床上最经常使用的一种强效退热药。该药里包含的氨基比林可造成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如果在短期内反复数次注入本品易致急性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对某些患儿来讲,本药可引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不良反应。 另外,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可以使孩子出汗太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 所以,儿科研究表明,复方氨基比林婴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安乃近:属于呲唑啉基类活性药物,规格有注射剂与片剂,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少为其最严重不良反应。当前27个国家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安乃近,但是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实际,退热药仅是对症治疗,药效仅可以维持数小时,身体内药理作用消除后,体温将再度上升。儿童发热多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所以选用退热药的主要根据是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大小。专家指出,退热药的治疗效果由大到小依次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与阿司匹林。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糖浆,该药短期使用常规剂量不良反应轻微,可做为首选退热药。必需提醒你的是,不一样的退热药最好不要一起使用,或者自行增加剂量,要不然会使患儿出汗太多,造成虚脱、低体温(少于36度),甚至休克。半岁之内宝宝发热时不要使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当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 当患儿拒绝口服药物时,退热栓剂用来塞肛/门,由肠道吸收,退热效果迅速,很方便,但是要注意要小剂量给药,切忌反复数次使用退热药过度,导致体温陡降或者腹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