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养,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tonjayen 2018-05-24

一位家长说:这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我只后悔太晚读到它: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01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在忙着上补习班、上钢琴课、上舞蹈课、上画画课、上象棋课……被父母逼着上各种各样的课,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比别人多,比别人强。

九岁小女生学了“八般武艺”。2岁开始学英语,已获得钢琴十级、声乐九级、芭蕾舞四级证书,同时还在学象棋、滑轮等项目。这根本不是什么稀奇的新闻……

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这辈子都不会碰钢琴了,他们不觉得钢琴是终身伴侣,反而是夺走他们童年快乐的时间。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太早、太急,父母反而把孩子的兴趣给扼杀了。

大树老师招生的时候一个孩子来报名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我说不学,他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但是到了初中,反而开始主动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为我们学校拿了第一。

02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比如3~4岁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4~5岁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5~6岁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但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很多孩子,到了大学,突然没人管没人逼,不用考试了,一下子就没有方向感了。多少天之骄子在大学沉迷网吧游戏、逃课睡觉、最后被逼的退学,要么无法取得毕业证。寒窗十年,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却灰溜溜地走出来。

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有句名言:“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当一个孩子错过了兴趣培养的窗口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都缺乏自主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这就是中国大学生为什么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这。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开始被要求快跑,需要跑12年的中小学,到了大学就精疲力尽了,大家都想喘口气歇一歇。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中国孩子高考一结束便陷入迷茫,甚至是彻底释放的情绪,就不难理解。高考绝不应是孩子成长的终极评价,恰恰相反,高考应成为一个人选择兴趣方向、个人定位的真正起点。

03

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才应该是我们对孩子的最大的希望。

首先,应该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给他们爱的陪伴。现在的父母们工作压力大,每天忙于应酬,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家里却很冷清。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关爱,这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这种家的感觉,和父母相处的时光,都是童年温馨的回忆,可以让孩子更加乐观、善良,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受欢迎的小朋友。

其次,应该多和孩子沟通,多了解他的想法。可以是各种形式,比如临出发前冰箱上贴心的叮嘱、睡觉前的晚安、孩子完成目标后意外获得的礼物。这些温暖的小举动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他对父母的重要性。只有当孩子对你打开心扉的时候,你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再其次,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现在一家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多都是四个大人对付一个小孩,这就让孩子丧失了很多动手能力,父母恨不得替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似乎只有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但是却忘了孩子迟早是要离开父母的,父母应该从小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比如让孩子做点家务,或者参与到父母做事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做的好了可以给予鼓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最后,是培养孩子的品德,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品德的塑造应该是从小就开始的,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确的三观,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从一些小事进行引导,好过整天说教。时刻都要帮助孩子区分好坏,多耳轮目染,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圣经》里说,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

养育我们的小孩,就像成长,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成长的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的是时间。

慢,我们才不会错过跟孩子相伴的美好时光。等待,也是一种智慧。

喜欢家长树的爸爸妈妈记得置顶哦~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