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运用于行动后分析的美军联合作战训练系统介绍(台)

 hercules028 2018-05-24

 

取材:台《步军季刊》

作者:林明文



提要

「联合作战训练系统」(JTS)始于公元 1994 年,以系统化、信息化协助美军从事训练与演习,对联合作战训练与演习之「需求」、「计划」、「执行」、「评鉴」等建立一套有效且完整的程序与步骤,引进「联合作战训练系统」(JTS)得以有效的进行联合作战训练,提升联合战力。 

各级部队应依据单位能力与限制,评鉴作战能力,订定训练要项,进而完成部队训练;联合作战训练本身就具有其复杂性,必须根据联合作战准则,进行翔实计划作为,联战训练机制可依需求,发展严谨之计划、执行与评鉴的模式,并依任务行动要项实施分析,将有限训练资源充分利用,不致浪费在非必要之训练项目,以提升台军联合作战训练效能。 

三军联合作战为现行战争主要型态,然其联合作战演训却是高成本、费时,且成效不易彰显的,为提升联合演训成效,演训作为确有检讨精进空间,在美军联合作战演训中,使用联战训练系统中行动后分析(After Action Review, AAR)之制度,透过该制度之运用达到快速学习与累积联战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联战训练系统,行动后分析  



前言 

美军「联战训练系统」(Joint Training System,简称 JTS)运用「行动后分析」(After Action Review, 简称 AAR)在于演训中提供指挥官直接的回馈,并透过学习成效的相互讨论,检视训练对象的表现,对于缺失即以改善及矫正,其最主要目的在于使指挥官知道该训练对象是否已达到训练目标 ;在美军联合作战演训中,以行动后分析的科学方法协助观察与分析,提升整体训练成效;透过学习美军行动后分析方法论,运用于台军联合演训中能具体累积联战知识,并配合年度演训时机正确运用,发挥知识融合的最大效能;基此,为更深入检讨美军 AAR 运用情形,本文先就联战训练系统其各阶段运作加以介绍,接续探讨在联战训练系统中 AAR 在其中的角色,进而以实例之探讨,使部队了解如何将 AAR 运用于工作实务,最后就相关作法可能会造成问题及其建议事项提出浅见,期能提供台军相关部门参考,藉以提升训练成效及整体战力。 

 



美军联战训练系统阶段划分 

美军联战训练系统为其联战训练之主要机制,为达联合演训规范要求,以协助其从事联合演训,对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程序步骤,有效评估联合训练及检讨,进而作为建军备战参据,联战训练系统采需求、计划、执行、评鉴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均为输入、处理、输出等三步骤的作业程序(如图 1)。以下就各阶段进一步说明。 

 

 图1 联合作战训练体制流程图 

 



一、需求阶段 

需求阶段主要在决定达成「作战计划」目标所需之能力。各战区司令依据联合战略能力计划所分配的作战计划实施任务分析,运用「通用联战行动清单」(UniversalJoint Task List,UJTL)找出达成该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行动,再从所选出的行动中找出对达成任务影响最大的「关键行动要项」5(Essential Tasks),而该行动称为「联战任务行动要项」(6 Joint Mission Essential Tasks, JMETs),再依作战构想及可用训练资源,赋予负责单位及「行动条件」(Conditions)与「鉴测标准」(Standards),以及每项行动要项之业管单位,经指挥官核定后,这些已律定行动条件及鉴测标准的关键行动就成为「联战任务行动要项表」(Joint Mission Essential Tasks List, JMETL),此清单就是制定训练计划及部队演训的主要依据。需求阶段三大步骤,(如图 2)所示。 

 

 图 2 需求阶段流程图 

 

(一)输入:此阶段之输入包含了现行国家军事战略、联合战略能力计划、总统及国防部长指示事项、法定义务、统一指挥计划、战区安全合作计划、国防部政策指导、通用计划、上级联战任务训练关键行动列表、联战准则、指

挥官指导、通用及军种行动清单等,将联战训练所需之内容输入此一阶段。  

(二)处理:处理程序包含了六个步骤 ,说明如下: 

1.步骤一:执行任务分析以确认特定与推断行动。 

2.步骤二:从通用行动列表选择任务行动。 

3.步骤三:从任务行动中确认关键行动。 

4.步骤四:确认权责单位、训练环境及建立训练标准。 

5.步骤五:确认参谋支持行动要项、下级行动要项及协同行动要项。 

6.步骤六:指挥官核准联战任务关键行动要项。 

处理程序必须结合指挥官之意图与训练目标,订定符合执行作战所需之能力与愿景,同时考虑现有资源与装备后,运用任务分析之方法,以了解训练与作战方面的重点与方向,以为策定后续最佳训练计划之基础。 

(三)输出:经过六个步骤完成所需之联战任务关键行动列表,并藉由任务分析,获得所需之行动、训练环境、标准及编组等四个内容,以为本阶段之输出产物。 

需求阶段之目的系主要确认在能完成作战任务之条件下,确认原单位、下级单位及平行单位所必须执行之训练项目,依据上级之军事战略指导,透过任务分析,与通用行动清单的提列,进而产出联战训练任务关键行动列表作为基础,同时依指挥官之训练目标明订该次训练之作战环境、训练标准等,俾利作为下一阶段之输入项目与考虑事项。 

 



二、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汇整各单位在需求阶段所获得的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列表,按既定会议期程制定联战训练主计划;指挥官则根据联战训练主计划及该阶层需求阶段核定之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列表,以及上年度评鉴阶段之训练成效评鉴 (Training Proficiency Assessments,TPA)等策订该部之联战训练计划,以为部队年度演训的依据。因此拟定计划首应思考计划内容应包括「训练对象」、「训练目标」、「训练方式」、「训练项目」及「训练排程」,并调配训练有关资源,重点于排定训练优先项目,以为部队执行联战训练时的依据。本阶段主要是要将需求阶段之产物,结合指挥官之指导与参考相关联战准则内容,输入于本阶段,透过该阶段之作业程序,整合发展单位所需之联战训练计划(JTP),并且明确单位整体训练所需之细节内容,以利运行时间之规划与运用,同时聚焦于训练时程、场地、方法与资源,使联战训练所需之重要项目均能纳入计划中实施。计划阶段三大步骤,(如图 3)所示。 

 

图 3 计划阶段流程图 


(一)输入:计划阶段系承需求阶段所核定的联战任务行动要项为基础,并结合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之优先训练议题、联战准则、标准作业程序、主要训练指导、过去的经验学习(Lessons Learned)、指挥官训练指导、过去之训练熟练度评鉴(TPA)及任务训练评鉴(MTA)。 

(二)处理:本阶段包含了五个步骤,重要内容说明如下: 

1.步骤一:修订指挥官/主管训练指导。 

2.步骤二:分析联战任务关键行动及确认优先级。 

3.步骤三:检视训练对象评估事项与修订训练对象,及确认联战训练需求。 

4.步骤四:发展联战训练目标、对象及方法。 

5.步骤五:设计及排定训练事项与发布联战训练计划。 

(三)输出:经上述过程,单位整合产出所需之联战训练计划,并且明确律定「联合训练计划」是为遂行联合作战训练任务之部队所做的训练规划,故于计划发展前,指挥官应检讨过去前瞻未来作为所望达成目标,并就如何运用训练资源达到预想训练状态给予明确指导。 

 



三、运行时间 

AAR 配合整体执行过程,运用观察与分析及详实记录演训相关过程与重要关键,并以量化的鉴测标准评估训练目标是否达成,该阶段亦为 AAR 执行重点。本阶段的核心是依据计划阶段所得之联战训练计划为基础,配合指挥官的训练指导内容,以及先前所得之训练经验教训,将所汇整的计划内容完成后,输入本阶段实施运行时间的运用,透过系统化的处理程序,获得训练成效评估与训练成效,作为评鉴阶段所需之 AAR 资料,故其运行时间三步骤,(如图 4)所示。 

 

图4  运行时间流程图

 

(一)输入:本阶段系承计划阶段所核定的训练计划、编成部队训练计划、战斗支持计划为基础,结合指挥官指导及过去的学习经验导入运行时间。 

(二)处理:针对单一演训程序,区分设计、规划、准备、执行、评估五大步骤,称之「联战演习整备周期」(Joint-Event Life Cycle,JELC),透过联战演训整备周期藉以协助演训进行,并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如图 5),发展、执行、评估训练活动、执行演训、实施行动成效观察(TPO)、回顾行动成效观察、决定训练成效观察后完成训练熟练度评估(TPE)文件、再发展出联战行动后分析。 

 

 图 5 美军联战演训整备周期 


(三)输出:在执行联战演训整备周期中得出行动项目成果观察(Tasks Proficiency Observe,TPO)、训练熟练度评估(Training Proficiency Evaluation,TPE)及行动后分析。 

运行时间目的在于执行各类演训及评估演训成效,指挥官依计划阶段所完成之联战训练计划,规划并发展成为各个训练活动,这些训练活动包括学术讨论或军事演习,期能透过训练以达成战区司令所需要的训练目标,而无论是学术讨论或军事演习,经过「联合行动后报告」(Joint After Action Report,JAAR)所获致之结果,均将作为发展下一个训练活动的指导与第四阶段评鉴作业的输入数据,因此,本阶段对于部队是否能满足训练目标显得特别重要。 

  



四、评鉴阶段 

评鉴阶段的目的是综合美军各战区司令部执行联战能力的整体评鉴,以为执行任务时提供联战部队重要参考依据。参谋联席会议主席在本阶段输入联战训练计划、运行时间所搜集的演训参数、相关联战经验传承与可运用于评鉴过程的实际作战数据等,透过「联合作战能力评鉴」制度化的方式获得部队训练有关信息。评鉴阶段三步骤,(如图 6)所示。  

 图6  评鉴阶段流程图

 

(一)输入:评鉴阶段系承上阶段所核定的联战训练计划、行动项目成果观察 (TPO)、训练熟练度评估(TPE)、执行过程中非正式结果、实际演训过程、过去的学习经验、外部的输入事项及回馈状况导入评鉴阶段。 

(二)处理:在各阶层的指挥及其下级部队主官(管),共同分析运行时间中训练熟练度评估(TPE),准备单位及参谋评鉴,发展训练成效评鉴(TPA)、汇整训练熟练度评估(TPE),将训练成效评鉴(TPA)及汇整训练熟练度评估(TPE) 签奉指挥官核定,在联战训练信息管理系统(JTIMS)中汇整成训练成效评鉴(TPA)及任务训练评鉴 (Mission Training Assessment,MTA)文件,确认先前

训练课目及训练议题。

(三)输出:在评鉴处理过程中得出指挥官或主管单位指导事项、训练熟练度评估(TPA)及任务训练评鉴(MTA)、确认学习经验效度及确认议题。 

联合作战训练系统就是在需求阶段依任务发展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列表,在计划阶段依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列表策定训练目标,在运行时间透过行动成效观察(TPO)了解演训是否达到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列表之训练目标,以获得训练对象之训练熟练度评估(TPE),在获得所有演训部队的训练熟练度评估,经过综合整理可以得知整体的训练熟练度评鉴(TPA),将每一要项之训练熟练度评鉴汇整及转变为任务训练评鉴(MTA),以了解执行任务的状况,并报告评鉴结果及完成规划未来精进联战训练的作法。  

  



美军行动后分析于联战训练系统中之运用程序 

为使 AAR 发挥最大效益,于训练开始前应妥慎规划,并完成行动后分析计划,首先决定采用何种类型的 AAR,并据以规划 AAR 活动,指导与分配 AAR 所要资源,以完成 AAR 所有准备,并执行策定的 AAR 计划,将执行 AAR 所获成果充分运用,联战训练系统中 AAR 于各阶段之运用说明如后:

  



一、需求阶段之行动后分析 

AAR 运用始于联战训练系统中之计划阶段,然于需求阶段仍须先期掌握联战任务行动要项,以作为计划阶段中,发展行动后分析规划。 

  



二、计划阶段之行动后分析 

联战训练系统中计划阶段为 AAR 运用的起始,依需求阶段产出单位之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后,整合相关训练资源拟定联合作战训练计划,评鉴计划同训练计划一并完成,该阶段亦律定联战任务行动要项之演训方式,不同之演练方式亦采用不同之观察及分析模式。 

AAR 活动成败在观察官与分析官,人员遴选应考虑具专业学能及经验者,相关人员应检视与了解单位联战任务行动要项、联合作战训练计划、演习想定、反想定、全般演习状况设置、演习指裁计划及演习管制计划等,准备相关准则,并获得各执行单位的现行作业程序,确认AAR 执行活动相关细节,最后策订行动后分析计划(AAR Plan);因此,一个成功的行动后分析活动,实奠基于一个周延完整的「行动后分析规划」,并依规划策订行动后分析实施计划,以及按该计划完成所要准备与执行,并妥善运用所获得的成果。  

准备是有效执行任何计划的关键,AAR 的准备工作,始于训练开始前,并持续至训练活动实施的全部过程,迄完成行动后分析报告止,准备阶段检视训练目标,置重点于具体的训练行动与活动,了解单位颁布命令的一致性、协调性、完整性,掌握单位的演习目的、演习目标、任务要项列表及重大演习议题,确认观察官和分析官所应观察与分析的关键事件,决定分析官所须分析的范围与深度,加强观察官、分析官训练,其分析官指定观察官必须观察的关键事件,及相互交换观察意见,订定所要讨论的关键事件,最后完成AAR 研讨活动相关准备。 

  



三、运行时间之行动后分析 

运行时间置重点于联合训练与联合演习的执行与评估。评估即须采用 AAR 的方法论,依联合训练计划,遵循学科训练及联合演习整备周期之设计、计划、准备、执行、评估五个程序步骤,详细规划合理可行之「训练课目」与「训练方式」、「演习方式」,并评量训练成效,以为评鉴阶段的依据。AAR 在其五大步骤中相关准备事项及作为分述如后: 

(一)设计:设计时间中包含与 AAR 有关的演习支持工作为订定 AAR 资料搜集与分析的需求,提列执行演习分析评估所需之联战准则与作业手册,及推演分析作业需求。 

(二)计划:计划阶段中主在执行文件的交互检查、主想定推演项目与训练目标的对照分析、以及观察数据搜集管理计划的初步发展作业,完成推演分析作业全般构想。 

(三)准备:准备阶段在完成文件的交互检查与分析、执行内部训练、并完成观察数据搜集管理计划,重点主要在完成 AAR 计划,计划的完整周详将会是评估的成功关键因素,其适切可行则为执行 AAR 活动的成功基础。 

(四)执行:本阶段始于联合演习或活动场地的部署,并在完成 AAR 作业与演习或活动项目完成后结束。在演习结束之后,会针对训练对象的成果进行 AAR 作业,而本阶段重要工作完正式演训前完成推演分析组任务训练,于正式演习开始后,实施研析并视需要提供依联战准则所分析之作战议题报告予训练对象、分析组与分析指导员,审视推演分析报告与准则规范是否相符,并实施推演分析检讨会。 

(五)分析、评估与检讨:演训结束后,所有演习及相关活动的信息会完成分析,并做出评估结果与完成报告的准备工作,于完成总结报告前,须先确认分析结论与准则规范一致,使能完成总结报告,依据分析结论厘清相关联战准则缺失与作战议题,并提出适当改进建议,最后依实际行动项目成果观察所见(TPO),以客观立场,实施单位训练熟练度评估(TPE),以利验证训练对象,是否达到计划阶段所订定的成效水平,所有活动产出的项目经汇整后,将提供评鉴阶段进行评鉴。TO、TPO、TPE 评估流程(如图 7)所示。 

 

 图 7 TO、 TPO、 TPE 评估流程图

 

训练或演习(训)结束后,每一个 AAR 回顾检讨活动,有关 AAR 回顾检讨讨论会的正确执行观念,其一即所有 AAR 讨论会的进行,必须聚焦于单位训练绩效与标准,以寻求出强点与弱点;其二即讨论会不是批判、批评,也不是检讨优劣,而是充分相互讨论;其三即 AAR 的结果或结论,绝对不能用以做为评定成功或失败,而是找出弱点改善及强点之维持;其四即 AAR 的观察官系针对训练过程的训练活动/事件/议题所观察记录的事实与初步观察分析意见,必须本于中立、客观、不预设立场的态度提出,并完成汇整后,递交给单位及分析官;其五即 AAR 报告是 AAR 小组运用分析架构与分析工具,对观察官所搜集的数据与数据所进行的「量化与质化分析」;同时将「量化分析所获数据」,运用军事理论、准则、战术技术程序及现行作业程序等进行「质化」的深广度分析及交叉分析,故必须聚焦于训练政策、训练计划、训练目的、训练目标、训练执行、编制装备能力、人力素质等结构性问题,以及心理、士气、纪律、情绪等非结构性问题的分析归纳与关联性,以客观、不预设立场态度分析探讨出潜藏与内隐问题之所在,并研议合理解决方案,以改善整体战备能力。     

AAR 的运用是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故要让单位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提出解决问题及改善弱点的办法,因此是修正问题、改善问题所采取行动的全部过程。此为台军在从事演习(训)、训练、工作,尤其是从事联合训练及联合演习(训)活动,所应建立的正确观念与涵养。 

AAR 结合分析工具运用,重点在使所搜集到的数据与数据,可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从统计分析中的分析性数据,解析其所隐含的实质意涵,使该分析更可靠,最后完成分析报告,而一份较完整的分析报告,最基本的内容应包含以下纲目与实质内涵(如表 1),至于章、节划分,则视编撰(写)实质内容而定,以利下一阶段运用。 

 

表 1 AAR 总结分析报告基本格式 

  



四、评鉴阶段之行动后分析 

AAR 的运用系将观察官之观察及记录被训练者的每一个训练行动、事件及议题后,将演训过程所观察记录的数据,交由分析官进行分析必较,找出训练上的问题,提出改善问题的方法。AAR 将所获得成果运用到尔后的训练,以持续维持现有优势,以及有效改善所发掘的弱点,提升单位训练绩效,进而提升作战及战备任务执行能力,分析官依据观察官记录,进行深度分析后完成报告,当确定任务能力未达标准时,发现问题症结,提供单位纳入再训练考虑,另也将汇整学习经验数据,回馈修订现行作业程序或回馈修订相关准则。 

依据上阶段得出个别之演训执行分析与检讨,于该阶段从训练立场,探讨与评鉴单位任务执行能力。指挥官依照联合作战训练计划所定之评鉴计划,进行训练成效评鉴。评鉴结果除提供精进联战任务行动要项、修正联合作战训练计划外,亦可作为修订联战准则、作战计划的参考。评鉴阶段系将运行时间所得到之 TPO 以及 TPE 输入,经评估转换后产出 TPA 及 MTA,藉已完成该整体执行任务能力之评鉴,其转换过程(如图 8)

训练成效评估转换至训练成效评鉴表及发展任务训练评鉴概念(如图 9)所示。 

 

 图 8 训练成效评估转换至训练成效评鉴表 

 图 9 发展任务训练评鉴概念 

 

综述,AAR 之运用系以联战任务行动要项为重点,依据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发展表内,对有关训练目标及鉴测标准等事项,藉兵棋推演过程,观察、评估、讨论与分析各项联合作战之成效及缺失,提供具体客观之建议,以增

进台军联合作战能力。 

  



行动后分析运用于实兵演练范例 

AAR 小组对训练对象进行观察评估,并依联战任务行动要项(JMETs)之评量标准进行观察与分析,而于整个联合训练及联合演习结束后,提出行动后分析报告,并提供相关单位及个人参考运用,于全程训练、演习结束后,演习及活动的所有信息予以分析、评估,并准备撰拟检讨报告及完成两项重要工作:其一为针对训练对象是否达成训练目标实施行动成效观察;其二、汇整训练、演习所获行动成效观察资料,以获致训练熟练度评估,并将该两项数据输入至评鉴阶段。本就 AAR 相关做法与运用分述说明: 

  



一、需求阶段范例  

接奉上级命令后,单位依所负之战备任务,将其转换为联合作战训练任务后,就此训练任务进行任务分析,于通用联战行动清单(UJTL)找出为达成战备任务与作战任务所需的联战行动清单,再依年度训练要求重点据以决定联战任务行动要项、支持、协同行动要项,及执行相关环境因素的行动条件,选定评量标准,律定主、协办权责单位等所组成的要求要素,据以完成单位之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发展表,签奉核定后,即为单位所应完成的联合作战训练及应具备之能力。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发展表(如表 2)所示。  

表 2 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发展表 

  



二、计划阶段范例 

依已完成之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发展表其中之联战任务行动要项为基础,首先决定训练目标,再决定训练对象,再决定训练方式,并依可用及获配的训练资源,排定训练优先项目,而据以策颁「联合作战训练计划」。计划内容摘要仅列目次表(如表 3)所示。 

表 3 联合作战训练计划内容摘要目次表 

  



三、运行时间范例 

在联战训练系统中第三阶段-运行时间中,主要流程为联战演训周期之五大步骤,而其 AAR 在其五大步骤中相关准备事项及作为分述如后: 

(一)设计:设计时间中包含与 AAR 有关的演习支持工作为订定 AAR 资料搜集与分析的需求,提列执行演习分析评估所需之联战准则与作业手册,及推演分析作业作业需求。 

(二)计划:计划阶段中主在执行文件的交互检查、主想定推演项目与训练目标的对照分析、以及观察数据搜集管理计划的初步发展作业,完成推演分析作业全般构想。 

(三)准备:准备阶段在完成文件的交互检查与分析、执行内部训练、并完成观察数据搜集管理计划,重点主要在完成 AAR 计划,计划的完整周详将会是评估的成功关键因素,其适切可行则为执行 AAR 活动的成功基础。 

(四)执行:本阶段始于联合演习或活动场地的部署,并在完成 AAR 作业与演习或活动项目完成后结束。在演习结束之后,会针对训练对象的成果进行 AAR 作业,而本阶段重要工作于正式演训前完成推演分析组任务训练,于正式演习开始后,实施研析并视需要提供联战准则所分析之作战议题报告予训练对象、分析组与分析指导员,审视推演分析报告与准则规范是否相符,并实施推演分析检讨会。 

(五)分析、评估与检讨:演训结束后,所有演习的信息会完成分析,并做出评估结果与完成报告的准备工作,于完成总结报告前,须先确认分析结论与准则规范一致,以能依据分析结论厘清相关联战准则缺失与作战议题,并提出适当改进建议,最后依实际观察所见,以客观立场,实施单位训练熟练度评估(TPE),以利验证训练对象,是否达到计划阶段所订定的成效水平,所有活动产出的项目经汇整后,将提供评鉴阶段进行评鉴。 

行动成效观察(TPO)系于演训期间,观察官就「推演动次状况(MSEL)」发布时,观察训练对象的处置结果,是否达到联战任务行动要项所默认训练目标,如果达到训练目标,该项行动成效观察评定为「是」,反之则「否」。(如

图 10)所示。 

  图 10 个别行动成效观察表


在一次演训活动中,每一联参或部门,可能会有数个联战任务行动要项须执行,而每一联战任务行动要项可能包括 3 到 4 个训练目标,各部队长与施训者应就该部门所负责的各联战任务行动要项,针对各项训练目标结合行动成效观察进行分析,以求出达成训练目标与未达成训练目标的总数,及达成训练目标百分比,将求得的值与指挥官评鉴计划中所律定的每一联战任务行动要项所达成训练目标的值比较,达 80% 以上,则训练熟练度评定为「1(完训)」;百分比值为 60-79%,为「2(待加强)」;若百分比值为 59%以下,则为「3(未完训)」(如图 11)所示。  

图 11 个别训练成效观察表



四、评鉴阶段范例 

单位必须依联合训练计划所拟定之训练项目、目标、对象与方式,并绵密考虑与调配可用训练资源,遵循联合训练及联合演习整备周期之五个程序步骤的思维逻辑,详细规划合理可行之训练课目与训练方式或演习方式,并评量训练成效,以为评估训练对象的依据,全程采用 AAR 方法论,据以进行客观、公正及不预设立场之观察与分析,以促进训练对象之自我学习与弱点改善机会。21 评鉴阶段系将运行时间所得到之 TPO 及 TPE 输入,经评估转换后产出 TPA 及 MTA,藉已完成该整体执行任务能力之评鉴。 

依运行时间所获得知训练成效观察(TPO)与训练成效评估(TPE)据以作为评鉴之依据,汇整训练成效数据为评鉴作业第一步,接续发展训练成效评鉴,针对「联合行动后报告」(JAAR)当中主要的观察事项、议题与经验学习进行审查,经过对观察事项进一步分析后,则说明其缺失、可能成因,以及对于战备影响;当完成评鉴作业后,指挥官针对某项特定任务的 TPA 进行评鉴,并针对已完成评鉴的各项任务进行 MTA 评鉴作业,以了解其任务训练成效,经指挥官核定的评鉴结果中,可得知:单位过去执行能力为何?现在部队具备执行何种任务能力?以及后续如何发展精进?该阶段所核定的评鉴结果,将作为下一训练周期发展训练计划之参据。(如图 12、13)  

图 12 训练成效评鉴表 

 

 图 13 任务训练成效评鉴表



联战演训中行动后分析之启示 

美军 AAR 机制之运用行之有年,且发展完善运用纯熟,不仅为美军各级部队进行各式演训方面有效提升训练成效外,在实际执行任务时也运用该系统协助其分析及检讨,无形中也建立了宝贵参数数据库,供各级部队得据以掌握成效与检讨精进作为,并能提供相关单位了解其战略、战术或战斗运用效能及影响,同时亦为武器性能提升及装备研改之依据;近年来台军已将该系统运用于年度重大演训中,然而往往会将该系统误导为另一种评量工具,甚至将其过程中所记录之优、缺纳入奖惩依据,应将该系统还原其真正功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如何才能进一步精进台军演训成效检讨,归纳整理相关启示如后,期能供台军参考与应用。


以行动后分析取代演习裁判 

以行动后分析取代演习裁判,演训活动中其计算机兵推主要为验证作战计划之完整性,为找出缺失,可采自由统裁方式,不仅可充分发挥演习人员之作为,减少人为操控因素外,更易引起参与演习人员兴趣;实兵演练主要为强化联战训练之协调性,采用计划统裁方式,可令状况作有秩序之推演,而予推演人员依据已预拟完成准备之腹案,使其演训行动契合训练目标;台军演训无论是采自由统裁或计划统裁,中央统裁部皆不裁定输赢,据依联战训练目标,设计观察项目,派遣 AAR 观察员取代演习裁判,实施观察、纪录以作为演训后分析检讨依据,如此将可避免部队主官太在意输赢,最后导致不良后果。 


训练目标如何与指挥官企图相结合 

在联战训练系统中需求阶段之处理程序为最主要之精神所在,透过系统化与符合逻辑之作业程序,发展联战训练所需之关键行动列表,先以执行任务分析以确认特定与推断行动,从通用行动列表选择任务行动,并从任务行动中确认关键行动,再确认权责单位、训练环境及建立训练标准,进而确认参谋支持行动要项、下级行动要项及协同行动要项,最后由指挥官核准联战任务关键行动要项,综观上述流程,其处理程序必须结合指挥官之意图与训练目标,订定符合单位执行作战所需之能力与愿景,并考虑现有单位资源与装备后,运用任务分析之方法,使参谋、执行单位及指挥官均能清楚了解训练与作战方面的重点与方向,以为策定后续最佳训练计划之基础。  


行动后分析时间点的选定与运用 

对 AAR 小组中观察官和分析官最困难的事,就是如何于适切的时间、适切的地点,来进行观察单位的训练活动。小组成员于观察时,不需要经常接近或靠近单位主官,如此可观察更多的地方,可以观察到关键任务执行时的关联性问题及整体流程的行动表现。然无论如何,小组成员于进行观察活动时,不应该有自己的预设立场而误导演训单位。在观察战术战斗行动时,必须如同演训单位的成员一般作为,不能暴露而影响被观察单位的地点或意图,在任何时候,都应表现出专业、礼貌和低调,但必须随时展现专业领域的高度水平与专业性。 


各式演训参数数据库的建立与运用 

数据数据库之建立有助于尔后各式演训评鉴之参考依据,部队于演训前会为预想演训结果设定标准,往往因为没有具体可信的参考数据,容易产生演训标准订得太高或太简单的状况发生,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针对各部队现有编装、各式各样之装备,在不同的演训场地进行不同战术行动,在其演训过程中没有加以详实纪录,并依各部队执行该战术作为所产生数据一一观察及具体记录,如部队由集结地区进入战术位置的机动作为,而其使用什么样的载具,可以装载多少物资或乘员,在甚么样的时间点、甚么样的路况下,所需油耗是为何,需时多久等等相关数据,详以记录,并长期累计历次演训所得参数建置数据库,以提供后续建立演训标准订定之依据,并可藉此常数去评断下一次演训是否合乎预期成效?若未达成即可去分析执行中的变量,去找出相关原因,进而依据原因找出因应改善之道。 


妥慎运用行动后分析之差异发挥效能 

部队演训方式大致区分为计算机兵推及实兵演练,而计算机兵推可区分为推演性及分析性两种;而实兵演练则可区分为全装实兵、减装实兵及指挥所演练,本就其差异分析如后: 

(一)训练目的:计算机兵棋推演主在藉计算机仿真功能,将单位藉由部队指挥程序所产制并预拟完成之演训计划参数输入,结合计算机仿真中各演训指挥官与参谋之作业及处置,验证演训计划之完整性;实兵演练则是检视部队执行战术作为之能力,即藉实兵之战术行动,强化联战训练之协调性。 

(二)训练对象:计算机兵推着眼于仿真战场景况,其训练对象主要是磨练指挥官下达决心;而实兵演练训练对象则为参加演训之全体官士兵。 

(三)训练编组:计算机兵推主在验证演训计划之完整性,所以通常采用双方对抗方式;实兵演练主在强化联合作战训练之协调性,所以通常采单方对抗方式,即设定假想敌方式演练。 

(四)训练想定编撰:计算机兵推想定编撰以采对抗方式为主,发挥创意找出假定事项不足之处,以作为修订演训计划或应变计划之基础;实兵演练想定编撰以采计划方式为主,依据指挥官的训练目标及战术行动,拟定战场景况,以磨练部队联合作战训练成效。 

(五)成本需求:计算机兵推系运用计算机实施攻防双方推演,在人、物力之预算需求上较为节约;实兵演练不论采全装、减装或指挥所演练均须于训场或野外实施,所需之成本亦高出许多。 

(六)观察方式:计算机兵推运用计算机仿真战场景况,仅能对指挥官决策及参谋作业实施质化观察 ;实兵演练较能结合美军联战训练程序要求,故可实施量化观察 。 

(七)统裁方式:计算机兵推主要是验证演训计划之完整性,故为找出计划缺失,宜采自由统裁方式;实兵演练主为强化联合作战训练之协调性,故采计划统裁 方式较能符合要求。 

(八)运用方式:实兵演练想定编撰采计划方式较佳,依据指挥官训练目标及战术行动,仿真战场景况,以磨练部队联战训练成效,而在计算机兵棋推演中,其无法模拟之课目或是所产生的一些争议性课题,则可以透过实兵演练来验证,并强化联战训练的协调性;例如联合固、封、毁港,如能藉对一个商(军) 港实施演练,精算出联合固、封、毁港各军(兵)种所能运用的资源与时间,则可充分发挥联合作战的效益。 

计算机兵棋推演应以验证联参所完成之联合作战计划为主,藉以验证计划之可行性及找出假定事项之不足,以为修订作战计划或应变计划之基础;例如今年验证攻势的联合反制计划、明年验证守势的持久作战计划、后年验证联合截击计划等,藉以分析计划是否具成功公算,并找出缺失,据以修订。 

 



   结论 

三军联合作战为现行战争型态中最具弹性及最有效率的作战方式,然其战力之展现与维持需靠平时的训练,其训练成效却不一定成正比,然三军联合作战演训必定是最费时且成本较高的,为避免其成效不彰、费时且成本高的演习,其相关的作法确有检讨精进空间,引用美军联合作战演训中具有效率及科学的方法-AAR 来改善及精进相关作为,美军使用 AAR 解决许多问题,透过结构化、有目地的对谈、打破层级的藩篱,并迅速反映至行动中,使其以最佳效率及实质成效达成下一次任务的执行,透过学习美军行动后分析,以利台军联合演训中能运用该方法快速学习与累积联战知识,配合台军年度演训时机正确运用美军行动后分析机制,而发挥外显与内隐知识融合的最大效能。美军联战训练系统规划的演习不是在验证作战计划,更不是敌我对抗评鉴,而是在联合演训当中,运用 AAR 机制找出联战训练不足或缺失所在,以为部队训练改进的参考,最终目标是能满足作战任务;要发挥 AAR 机制之最大效益,除了必须了解其程序、步骤及要领,更要进一步了解其机制之意涵,掌握观察与分析运用要点,才能发挥具体功效,有效提升台军战力,在联战训练系统中运行时间之评量方式,须采用行动后分析的方法论,据以进行客观、公正及不预设立场之观察与分析,以促进被训练对象得自我学习与弱点改善。台军 AAR 发展现况较慢,且仅在重大演训才正式运用 AAR 的概念,然部队日常训练或小部队以下非正式 AAR 的运用都还在起步阶段,祇要将方法论推展至各级部队使用,使该制度发挥最大功效,必能切确掌握问题症结,协助改善缺、弱点,提升台军整体战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