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书君来说,有力量的文字并不是那种读罢仿若打了鸡血一样让我振奋的句子,而是在我不知觉的情况下刻在心里,当某一个情景发生时这段话便会突然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令我的理解愈发深刻的文字。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这段话出自于丰子恺先生的《不宠不惊过一生》。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小时候总喜欢气势磅礴的排比,哀叹人生的苦乐,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可长到了一定岁数才真的能体会什么是“欲语还休”,才知道“宠辱不惊”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丰子恺先生自带顽皮属性,无论散文或是字画皆出于随性随心,寥寥几笔勾勒出的便是对人生百态的回应:与人无争的温润,无所不爱的旷达。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这段话的由来是说,有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杨绛先生,于是便写了一封长信表达自己的人生困惑,没想到杨绛先生给他回信了,信中其实只写了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有人说这其实只是一个故事,杨绛先生并没有说过这句话,但有书君至今还记得当我初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那种震荡心灵的冲击。感觉是第一次有一句话可以把自己形容的那么透彻——不读书,不思考,每天幻想着自己能如何成名,如何一夜暴富。就是这句话让有书君一下子清醒了,没有扎实的积累,怎么能站得稳、走得远呢?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段话来自龙应台所写的《目送》。几年前有书君偶然间读到这篇龙文章,顿时理解了为何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会成为经典。其实更多的时候是父母在望着我们渐渐走远的背影,求学、成家、工作...是他们在承受着更多的不舍得、不放心,默默地看着我们大步向前走。我们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向往,坚定不移地想要去闯荡,甚至不曾回头张望和留恋。有书君认为这段话有力量的原因就在于,它把我拉回了家庭,让我真正注意到父母的变化,让我真正了解到什么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