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江南晚报订阅 锡城热点新闻即时推送 (晚报记者 丁显领/文 陈大春/摄)昨天,当杨绛先生病逝的消息传开,引起广大网友尤其是文学青年的伤感。除了自发在网上悼念,网友还纷纷转发杨绛语录和笔迹,掀起又一波微博、朋友圈的鸡汤文热潮。虽然,经核实,这些语录和笔迹中并不全是杨绛的,但为什么在当下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杨绛依然能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她的作品,《洗澡》、《我们仨》和《走在人生边上》等,为何能被众多国人视为最具滋暖属性的鸡汤? 误传杨绛语录 杨绛真迹(99岁书) 杨绛先生百岁感言?语录和笔迹都是假的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段冠以杨绛先生百岁感言的文字和笔迹,被网友引用和转发最多。然而,人民文学出版社方面澄清,这段话并不是杨绛所说,手写体也不是她写的,“我们的责编当年跟杨绛先生本人确认过,这不是她的话,手写体的也不是她写的。” 流传最广的杨绛语录其中有的是她的译作 以下9句是流传最广的杨绛语录: 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3.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4.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5.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6.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7.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8.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9.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比如,“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就是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沃尔特·兰道尔四行诗里的第一句。 新华书店市图书中心,精心准备了杨绛的著作展示 杨绛及作品何以温暖?字里行间透人生智慧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庄若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大学时接触到了杨绛的作品,她这样评价杨绛先生,“先生不只是文学家,更是智慧老人!” 庄若江说,杨绛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由于杨绛先生身在社科院的缘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少有人会把她当做文学家来看待,“她早期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等她真正开始创作已是改革开放后。” 在庄若江看来,文学创作是杨绛对个人人生经历的一种更为轻松的表达。“她所有作品里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她那种不事张扬的,看似非常内敛的风格,其实包含了很多动人的内容,这一点她与钱锺书先生有些相似,字里行间都透露一种人生智慧。” 庄若江特别佩服杨绛对悲情与苦难的表达方式,她从来不是撕心裂肺的哭天抢地,而是在淡定从容中见真情。“她在文章中使用平淡的文字,体现出了她自己的温柔敦厚,大家风范,没有特别浓烈的情感,没有故作姿态的喧嚣。她与钱锺书先生一样,对人生看得很穿,不带任何世故,情感表达虽然含蓄,但是楚楚动人,这种内敛背后就是一种智慧。”庄若江说,“她的文字很静,很淡,但是就像一杯茶一般,会让人细细地回味,唇齿留香。”“她曾经说过,读书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这句话非常好,不带有任何的功利色彩,读书不为做官,也不为文凭,而是为了让我们很坦然地面对社会和人生,不至于迷失自己,让我们的内心世界不至于绝迹、干涸。”庄若江说,“她不仅作品值得人们去研读,她的整个人生都值得大家学习。先生是非常有个性的人,不会惹事,但是也绝不怕事,如果钱锺书在外界受到欺负,她绝对会不顾一起冲出去。” 网友评杨绛病逝:不用遗憾,文学是不朽的 @杨敦y:看到#杨绛先生逝世# 的消息,我没有像平时那样看到去世消息的难过,反倒是觉得“圆满”。杨绛先生105岁去世,在这漫长的一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翻译、写作,著作等身;爱了自己想爱的人,从相爱到离开,自始至终只有钱锺书一人。《我们仨》曾看得我几度落泪,我们仨失散了,但终究团聚。 @一个坚信自己会越来越好的姑娘:打扫好现场,尽完了责任,终于回家。先生让我相信这世上终究还是有势均力敌、熬得过柴米油盐的爱情,还是有称心如意、令人尊敬的离去。先生,走好! @朴灿灿是葉葉子的光:前天听闻先生病危的消息,大为震惊,没想到这么快…… 从小在钱老与杨绛先生的文学熏陶中长大,97、98年爱女丈夫接连去世,作为女性的先生是该在怎样的悲痛中坚持信念继续独自生活下去!曾经觉得只要您在,中国现在文学的辉煌时代就远没有过去,如今,“我们仨”团聚了。 @雨露716668:刚刚知道这个消息,于是匆忙来转发,以抒缅怀之情。没有拜读过先生的书,但对她那句“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不多而想得太多”受益终生。少年的我执拗而笨拙得总想思考出人生的意义,迷茫而苦恼,这句话是我的暮鼓晨钟、当头棒喝,乃至到今天这句话仍一直默默督促着我多阅历,诚心一拜,先生走好。 @长长然:总觉着她活着就像一个符号,象征着中国一部分人最崇尚的美好时代的印记,巴金、季羡林、杨绛……这个印记越发淡了,到今天似乎是完全消失了。也许中国未来很多年都不会有这样的时代了,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也不用遗憾,文学是不朽的,回家翻翻围城和管锥编,都凝结着这一对趣人的心血。 @Annsasa:最难过的,不是一个品学性德行皆为高尚的学者的逝去、甚至不只是一个1911年至今凝结了世纪时光精华厚重的生命的逝去,而是,金钱至上情爱泛滥的时代,再无配得上先生二字的女子。 原标题: 人格仰止 作品流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