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100多种锯齿鱼中,身长50厘米、长满锋利锯齿的猛鲑最为凶猛,它敢于攻击形体比它大百倍的鱼类,即便是碰上鳄鱼,它们也会蜂拥而上,把鳄鱼撕成碎片。 据说,大约在5000年前,猛鲑并不属于锯齿鱼类,它的身体像一把刀,却没有刀锋。它们性情温顺,常常遭到食肉鱼类的攻击。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只得快速游动身体,四处躲避那些食肉鱼类。游速加快了,虽然危险依然存在,但猛鲑总能让生命得到保全。受伤是免不了的,每次被咬伤后,猛鲑的身上便缺少了一块肌肉,尽管每一次受伤都令猛鲑疼痛难忍,但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着。伤口多了,猛鲑居然全身都变得坑坑洼洼,远远望去,就像一把锯一样,长满了尖尖的锯齿。 慢慢地,猛鲑发现,自己身上的伤口不但变成了锯齿,而且十分锋利,那些食肉鱼类见了它,不但再不敢随意攻击,而且躲得远远的,生怕为它的锯齿所伤。如今,猛鲑已被人们正式冠以“锯齿鱼”的称号,它由原来的弱者变成了海洋中的强者。
范例一 适应是一种挑战。每一次适应,必然是一次严峻的自我挑战,甚至是一种脱胎换骨的磨砺:当情断花季、亲朋病故,不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心理调适,怎么能够挣脱悲伤的桎梏;当挫折突至、横祸飞来,不奋力拼杀出一条血路,又怎能走出困厄的逆境。挑战,是对自身意志、性格、能力、水平的综合考验。挑战的过程就是一个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我们每取得一次挑战的胜利,也就实现了一种“适应”。 适应是一种拼搏、一种磨炼、一种洗礼,是一种凤凰涅槃的升华。适应往往是痛苦而艰难的。有些人在生活中面对各种变化常常胆怯畏缩,不能适应,他们要么在逆境之中一蹶不振,要么在挫折面前自暴自弃。其实人人都应该明白,适应是人生过程中别无选择的课题,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适应,与其晚适应不如早适应。综观人生,凡懂得适应和善于适应者,则往往处处抢先,节节成功;反之,则碌碌无为,难有建树。
范例二 王羲之洗砚池头,硬生生染黑了一池清水,留得《兰亭集序》这样的名篇;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低下伎俩败露之际只得逃之夭夭。实力的有无,让一人留下千古佳话,让另外一人成了千古笑柄。关于实力与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那真实存在着的历史就在那里,一次次向我们印证着这样的道理——唯拥有不凡实力的强者才能拥有不凡的人生华彩! 著名画家林风眠曾这样告诫学生:“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蝴蝶,初期只是一只蠕动的毛毛虫,要飞,它必须先为自己编织一只茧,把自己束缚在里面,又必须在蛹体内来一次大变革,以重新组合体内的结构,完成蜕变……这才能成为空中自由飞翔、多姿多彩的花蝴蝶。” 所以,画了无数个鸡蛋的达·芬奇成了一代大师,细心观察虾体构造的齐白石两笔便使得青虾跃然于纸上。积累实力,发生质变,我们终能成为强者! |
懂适应之道的意怠鸟
《庄子·山木》中记载了一种名叫“意怠”的鸟,这种鸟跟别的羽族比起来,十分迟钝无能,无法单独生存。它们一定要跟同类互相牵拉着才能飞翔,一定要跟同类互相搀扶着才能站稳。这种鸟十分胆怯懦弱,前进的时候不敢在最前,后退的时候不敢在最后。吃东西的时候,谁也不敢先吃,一定要等最高等级的同类吃过了,才按着等级顺序吃一点剩余的残食。由于等级十分森严,而且大多数成员都严格服从,内部秩序井然,外敌无法利用它们的内部混乱来侵害它们,所以它们一直没有遇到很大的灾难,长久生存了下来。意怠鸟虽然在大自然当中处于劣势,但是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是因为它们有自己的适应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