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PV并非都与宫颈癌有关 世卫组织对HPV的解释为:HPV是全世界范围内均极为常见的一组病毒。HPV有100多种类型,其中至少13种可引起癌症。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大多数人都会在性活动开始后很快就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由通过性行为感染某些特定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目前发现,两种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即 16型和18型(以下称HPV16、HPV18)可引起70%的宫颈癌和宫颈癌癌前病变。 然而,通常情况下,在感染之后的几个月内,HPV感染会自行消失,无需任何干预措施;约90%会在两年之内消退。但是,持续感染特定类型的HPV病毒如 HPV16和HPV18,可能会导致癌前病变。若不加以治疗,这些病变可能会发展成为宫颈癌,但这种发展通常需要多年时间。 不引起癌症的HPV病毒如6型和11型(HPV6和HPV11)会引起生殖器疣和呼吸道乳头状瘤病。虽然这些状况很少导致死亡,但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疾病。比如生殖器疣很常见,而且具有高度传染性。 ![]() 2、预防宫颈癌应该干啥? 世卫组织认为,如果筛查发现癌前病变,这些病变很容易治疗,就可以避免癌症。筛查还可以发现早期癌症,治愈的可能性较高。由于癌前病变需要多年时间发展,建议每位30~49岁的女性一生至少进行一次筛查,最好更频繁地进行筛查。只有大量的女性参加筛查,才能有效降低宫颈癌死亡率。 3、宫颈癌筛查应根据年龄选类型 目前对于宫颈癌的筛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30岁以上的女性每5年做一次HPV和细胞学联合筛查,每3年做一次细胞学筛查。而对于低于30岁的女性,特别是 21~25岁的女性推荐细胞学筛查,而不推荐HPV病毒筛查。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个年龄组性活跃的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但宫颈癌的发生率很低;另一方 面,85%~90%能在8~24个月内将病毒负荷减低至检测不到的水平,此时进行HPV病毒筛查,其检查结果或难以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 4、出现宫颈癌癌前病变需要做什么? 对于已经出现了癌前病变的患者,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协会曾提出对于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有三种处理方案: a、应用HPVDNA检测。HPV阴性患者在感染后12个月时进行重复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直接进行阴道镜检查。 b、重复细胞学检查。每4~6个月复检一次,直至连续两次细胞学检测结果呈阴性,然后再恢复到常规普查中。若细胞学检查提示出现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时,需进行阴道镜检查。 c、直接阴道镜检查,如果组织学结果为阴性,感染后12个月时重复细胞学检查。 世卫组织建议9~13岁女孩接种疫苗 世卫组织提醒,两种疫苗都是在接触HPV病毒之前接种最为有效,因此最好在首次性活动之前接种。 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疫苗不能治疗HPV病毒感染或与HPV病毒有关的疾病,如宫颈癌。此外,接种HPV病毒疫苗不能代替宫颈癌筛查。 |
|
来自: 昵称55909900 >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