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扯皮”,扯的是什么皮?

 金麟167 2018-05-24

  

  一件事情出了问题,几个人来回推脱责任,这就叫“扯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扯皮的解释为:“毫无必要的争论、推诿。如:经常扯皮会伤感情,没完没了地扯皮,把事情都耽误了。”不过从字面上来看,问题就出来了。究竟是谁在扯,扯的又是什么皮呢?


  其实,“扯皮”原是制鼓时的一个行业用语。


古代衙门口两侧各立一鼓

升堂前擂之,以使人肃静

旧时一些人家门口的抱鼓石

就是它的缩影


  鼓在古代被视为神器,用途广泛。音乐、戏曲、社火、报时、作战、各种庆典都离不开它。旧时除部分少数民族的铜鼓、木鼓外,制鼓都离不开框架和皮张。鼓框多用木、竹和铜制作,鼓皮多用兽皮和蛇皮,其中以牛、猪、羊皮最佳。


  其中有一道工序尤为重要,这就是钉鼓皮。一般大鼓、中鼓的鼓皮要多个助手参与才能完成。钉皮时,先将泡软的皮张紧紧蒙在框架上,再由助手用力下拽,以便师傅钉钉。这里的鼓钉是一种特制的大盖钉,既能钉牢鼓皮,又作装饰之用。


扯皮


  此时,每钉一钉,师傅要喊一声“扯”,提醒助手扯紧皮张,增强张力,防止皮张松弛。鼓皮扯得越紧张,做出的鼓面敲起来声音才越清脆。此时,每钉一钉,师傅要喊一声“扯”,提醒助手扯紧皮张,直到环绕一周全部钉完,所以也称这道工序为“扯皮”钉钉。这就是“扯皮”一词的由来。



  生活中,面对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色人等,扯皮的事自然多。那如何防止扯皮呢?


  一是要学会“丑话说在前头。一开始就把该注意的事项和责任后果都讲清楚,免得出问题后伤和气,损人不利己。碍于面子和虚荣,总感觉一开始就谈责任讲后果,好像不信任对方,所以该讲清的话不好意思讲,该签的字不好意思签,结果出现问题对方不认帐,让你有口难言,反而感觉对方是小人。很多扯皮的事就是这么扯起来的。


  二是要学会拉开距离,创造解决问题的空间。遇到扯皮的事,如果针尖对麦芒,永远无休止,扯来扯去只会误了工作,伤了感情。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主动退让一步,就拉开了距离,可以更加清楚和完整地看清自己,看清对方,找准问题的所在,找到解决的办法。你退了,相当于对方也退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以退为进”,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身边人们的理解,以及对方的尊重,何乐而不为?


  三是学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处理。面对复杂的扯皮事,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要学会示弱,要学会吃亏,要学会大度,要学会“难得糊涂”。尤其是上级与下级、机关与基层出现扯皮的事,上级要主动担责,机关要主动担责,本来站的就不是一个高度,何必争执呢?



阅读公社综合整理

总监制 / 振华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张燕

实习编辑 / 冠宇

制作 / 兰宇 跃升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微信:yuedugongshe01   QQ:2223488253

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