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Ayawawa 更可恶的,是这种可悲的“幸福论”

 轻风的起点 2018-05-24

青音说:看清自己的内在需求 来自青音约 03:41

青音约
活出本真,爱人悦己。


青音姐的知心话:

我一直在生活中对那种张口闭口“他们男人、我们女人”的女性敬而远之,在我看来,她们那种对性别的优越感和自卑感交织的纠结状态,让人很不舒服,仿佛男人和女人是天生对立的两个性别。曾经在一个视频节目里也看过对Ayawawa的访谈,她口中提到“女人”时的那种不以为然时不时耸耸肩的姿态,跟我上述提到的那类女性很像,好像女人和男人天生就该彼此利用,所以女人们要想尽办法去占另一个性别的便宜,这才叫人生赢家。

但其实像Ayawawa这样的言论并不少见,而且颇有市场,她只不过是这种思想的“肿瘤”,“病灶”恐怕还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对女人的物化的态度和那些想不劳而获的功利主义,拿女性当商品、拿婚姻当筹码、拿爱情当手段。今天我们的主编宁宁特意撰写了这篇文章,着重分析了Ayawawa走红背后的反思,我们一起共勉。

以下,for you。



其实前几天就看到了Ayawawa为解释「女性性别优势」,拿「慰安妇因为是女的而逃脱一死」举例的新闻。



觉得她这种言论固然引人愤恨,挨骂也是她应得的,但同时我又在想,骂人简直不要太简单,我们除了骂Ayawawa之外,还能反思什么呢?


很多人骂Ayawawa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把Ayawawa当作一个博主一个人,觉得只要Ayawawa平台阵亡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其实不然。


相比她本人的奇葩言论,Ayawawa还代表了两性关系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来说,是中国两性关系中的一个不那么好看的缩影。


这个缩影,我们可以借用李银河老师评价ayawawa的话作为一个解释:


说的理论一点,就是一个女性群体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有某种需求,Ayawawa才能汇集这么多的粉丝,然后再有「粉丝越多,我越正确」,「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把Ayawawa和她的粉丝作为一个网络现象来分析的话,除了骂这个现象的「组织者」之外,更重要的是去反思:


那些跟随她理论,把她看作人生赢家和自己人生导师的女人,她们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看了她很多微博留言和线下活动视频之后,娃娃的粉丝中,我总结了这么几个群体:


第一种,她们对爱情小说和玛丽苏电视剧的热情远高于学习真正的知识的热情,婚姻和感情遇到问题,自己根本无法理性解决,幻想别人帮她解决掉这个问题。


第二种,因为感情不顺利对自己产生自我怀疑,然后在娃娃营销洗脑的攻势下,宣布加入她的理论。


第三种,也是我在身边真实见到的,年轻,有钱,有能力,有文化,但是骨子里依然是传统女性那一套,毕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找到一个可以全方位碾压她的男人,「捆绑式」的实现自己的利益(注意不是幸福)最大化。


我们来看这三类女性,第一类和第二类,如果我们尚且可以用她们所在的环境,甚至用所谓的「命运」去解释的话,那么第三类呢?


为什么硬件上我们已经是现代独立女性了,但是内在的软件却依然跟不上呢?这也是我们在讨论Ayawawa是无法躲避的问题。


采访了一下“青音约”团队的小伙伴,大家给出这些解释,总结一下,主要分为两类:


  • 第一类是我们的大环境。


你一定看过很多诸如相亲角对大龄女性的歧视,父母对女生的逼婚,职场上对未婚未育女性的设限的新闻,种种力量,似乎都在告诉你「婚姻」「男人」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当然婚姻和男人是重要的事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但是我们目前很多一批人,在传达这种观念的时候,在「度」上并没有把控好。


在他们的语境中,「婚姻」和「男人」是一个必选项,过分夸大了这些元素在一个现代女性生活中的分量。


如果你经常陷入感情并为此付出「生活和情绪随之波动」的代价,不妨去观察一下男人的感情生活,爱情在他们的生活中的比例要远远小于女性,相对来说,他们在社会地位和自我实现上的成就也更优于女性。


当一个女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投放在「男人」和「婚姻」上的时候,就不免想要维系这种感情,甚至想要它完全不出问题。


实际上任何关系都不可能永远不出问题,出了问题,「如何挽回」「如何修复」就成了娃娃们针对这些问题和焦虑的卖点。


而事实是,不管是婚姻,男性,还是工作,独立,只不过都是平行又平等的选项,一个女生,不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都值得鼓励,而不是厚此薄彼的诱导或打压。


  • 第二类是这些女性内在的自我建设没有跟上。


在娃娃的用户中,很多女生都没有清晰的自我,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苛刻一点来说,永远是「大多数」,永远活在「群体中」。


她们自己也没有从传统观念中将自己剥离出来,体现在对娃娃的认同上,就是不停的「自我物化」以及「过分夸大异性」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自我物化」带来的结果就是娃娃的那一套理论,要从各个角度去给自己打分,颜值,身材,家境,学历,然后去匹配跟自己同等水平的男人。


然而我们不禁要提问,或许你真的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快速找到结婚对象,但这样的感情,真的是我们理想中的感情吗?


如果更加糟糕的话,我们需要用取悦男人,贬低自己的方式去得到他们,留住他们,那我们女人,这样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那一个「人妻」的头衔吗?


  • 第三类是被娃娃理论中的概念偷换所蒙骗。


我们在上面提到的第三类女生,往往比普通的女生更有能力,或者更漂亮,娃娃指导她们如何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本去找一个更好的人,完成阶层的跨越,或者实现更好的生活。


但这样的「胜利」,真的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真诚的爱吗?相信娃娃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娃娃让骂她的人痛恨也受喜欢她的人追捧的一点就是她用这种「效率」和「利益」去替换我们感情中应有的「缱绻美好」的天性。



对于娃娃,我只能说她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对于她的粉丝和受众,最初的时候我会觉得她们傻,后来,更多的是同情。


因为相信,她们信仰的娃娃理论,对于女性来讲,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


娃娃的核心理论中,除了「自我物化」之外,还要求你「利用一切女性性别优势」。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当你被鼓励使用性别优势的时候,其实是默认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这种一开始就不对等的battle,看似在增加你的利益,其实在剥夺你的权力,长远来看,并不能给女性带来好处。


首先,这种性别红利,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男女平等。


从整个女性性别看来,女权运动这么多年,女性的地位好不容易有了进步,我们真的要否认这种平等,仅仅是为了得到一点点个人的蝇头小利吗?


其次,落实到个体上,性别优势是脆弱而暂时的。你换了上司,换了同事,或者单纯只是年纪大了,应该怎么办呢?


我不否认性别优势可以给大家带来好处,但我们更要清楚,这种优势,并不能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任何试图通过「讨好」「交换」「伪装」得来的感情,其实都是一种「虚弱的姿态」,和真正的你,其实无关。「寄望」「依赖」和真正的幸福,也从来无关。



真正的幸福首先建立在清晰的自我意识上,弄清楚我是谁,我要怎么进步,我内心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这些永远比计算「我的筹码是什么」,「和我匹配的」或者「我的猎物是什么」来的重要。


当我们试图去谈论男女关系时,其实最应该搞清楚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男女关系只不过是一面镜子,为我们探索自我提供了新的视角,如果你连自己都搞不清,你怎么可能去长久的维系一段亲密关系。


男女关系中,任何不谈「自我」,只谈「手段」的道理都是耍流氓,Ayawawa的理论中的「博弈和交换」只是无聊的「术」,自我的成长和觉悟,才是真正的「道」,希望你幸福,但不希望你幸福的脆弱又可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