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称考试葵花宝典】:一名检验师的考试笔记(临检篇二)

 板桥胡同37号 2018-05-24


罗江彭  虞城县人民医院


1.干化学尿蛋白测定只对清蛋白反应,对球蛋白无反应。干化学法尿糖测定对葡萄糖反应,对半乳糖,果糖无反应。干化学白细胞测定只对中性粒细胞反应,对淋巴细胞无反应。


2尿PH值大于9时,干化学蛋白定性可呈假阳性,小于3则会引起蛋白定性假阴性。注射青霉素可使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假阴性。尿PH值大于7时,比重会增高0.005。


3.3h尿适用于尿液有形成份排泄率检查,如1h尿排泄率检查。24h尿常用于肌酐,蛋白质等物质的定量分析。


4.管形用低倍镜暗视野观察,计数20个视野。细胞用高倍镜观察,计数10个视野。其中管形成分的分类需在高倍镜下确认。


5.闪光细胞为尿中的多形核白细胞,多为老化死亡的白细胞,胞内颗粒呈布朗运动,出现闪光现象。影细胞为低渗尿中由于血红蛋白完全溢出而形成的影红细胞。


6.尿中最常见的上皮细胞为鳞状上皮细胞。


7.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凝固形成的圆柱体。其中蛋白质,尤其是肾小管分泌的T-H糖蛋白是形成管形的首要条件。


8.尿八项加白细胞为尿九项。尿九项加尿比密为尿十项。尿十项加维生素c为尿十一项。


9.尿试纸条中的过碘酸盐可破坏维生素C,进而减少对其他项目的干扰。


10.本周蛋白又称凝溶蛋白,是溢出性蛋白尿。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血中浓度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时,可从尿中排出。加热至56℃时沉淀,继续加热至90至100℃时沉淀溶解,温度下降至56℃时恢复凝固。


11.阿米巴痢疾时,粪便血中带脓,以红细胞为主。细菌性痢疾时,粪便脓中带血,以白细胞为主。霍乱时,粪便为米泔样。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为柏油样。梗阻性黄疸,时粪便为白陶土样。


12.正常粪便显微镜下无红细胞,无上皮细胞。不见或偶见白细胞。


13.阿米巴痢疾,钩虫病及过敏性肠炎时粪便中可见夏科-雷登结晶,并可同时见到嗜酸性粒细胞。


14.脑脊液采集时采集三瓶,第一瓶做细菌学培养,第二瓶做化学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瓶做一般性状和显微镜检查。


15.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细胞中度增加,成毛玻璃样微浑。且氯化物降低明显,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增高明显。


16.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的1%,主要为清蛋白。脑脊液蛋白质定性试验为Pandy试验,是脑脊液中的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形成浑浊或沉淀。


17.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葡萄糖的60%。葡萄糖是脑组织的主要供能物质。化脓性脑膜炎时,葡萄糖降低最为明显。而病毒性脑膜炎时葡萄糖多无明显变化。


18.正常脑脊液中无红细胞,白细胞极少,且主要为单个核细胞,多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两者约为7:3。化脓性脑膜炎时白细胞增高显著,且多为中性粒细胞。


19.浆膜腔积液的蛋白定性试验为Rivalta试验,是浆膜间皮细胞在炎症刺激下分泌增加的黏蛋白在稀乙酸溶液中可产生白色雾状沉淀。


20.浆膜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脓性渗出液>癌性积液>结核性积液>非炎性积液。


21.浆膜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结核性积液>癌性积液>非炎症积液。


22.漏出液比重常小于1.015,渗出液比重常大于1.018。漏出液常清晰透明或微混,渗出液大多浑浊。漏出液不易凝固,渗出液易凝固。漏出液蛋白质定量常小于25克每升,渗出液蛋白质定量常大于30克每升。


23.漏出液中细胞较少,常小于100×106/L,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中细胞较多,常大于500×106/L,细胞种类较多,以多核粒细胞为主,若为肿瘤性积液可找到肿瘤细胞。


24.漏出液乳酸脱氢酶活性与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比值小于0.6,渗出液乳酸脱氢酶活性与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比值大于0.6。


25.漏出液总蛋白与血清总蛋白的比值小于0.5。渗出液中蛋白与血清总蛋白的比值大于0.5。


26.浆膜腔积液检查分为三级:一级检查包括比重,透明度,颜色,蛋白定性,总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等;二级检查包括糖蛋白,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溶菌酶,腺苷脱氨酶等;三级检查包括蛋白质组份分析,同工酶谱,肿瘤特异性抗原,癌胚抗原等。


27.胎儿肺成熟度检查常用泡沫实验。肝脏成熟度检查常用胆红素定量试验。肾脏成熟度检查常用肌酐定量试验。胎儿皮脂成熟度常用脂肪细胞计数试验。


28.十二直肠液:A胆总管液,B胆囊液,C胆管液,D十二指肠液。


29.BAO基础胃酸排量,MAO最大胃酸排量,PAO高峰胃酸排量。


30.细菌约占粪便干重的三分之一,且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正常粪便中球菌和杆菌的比例为1:10。



说明:本文仅用于交流,只代表作者的观点,与中华检验医学网及检验医学微信平台无关。本文为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全网首发,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张启贵    审校:陈雪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